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丨丰都三建乡:产业强生态美 绿色经济托起扶贫路
编者按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全部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带动了全市决战贫困工作全局,推动脱贫攻坚经验举措“点上可持续、面上可推广”。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专栏,深入报道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经验,解读“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嬗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3日6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张馨月)丰都县三建乡通过三年多的深度贫困攻坚战,全乡基础设施、产业发展、人居环境、公共服务等方面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群众生产生活条件彻底改善。
如今,这个深度贫困乡已经探索出一条脱贫致富路,正发生着“产业强、生态美、环境好、群众富”的嬗变……今(23)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为网友们讲述这里的脱贫故事。
基础设施配套完善
打通乡村公路最后一公里
三建乡位于丰都县南部,这里山高坡陡,全乡7个村1个居委中,有6个村紧靠一条水泥路出行。晴天还好,要是碰上下雨,村民们只能望着这条残破不堪的路叹气。
要想富,先修路。
为了让贫困群众走上脱贫致富路,三建乡加快推进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了一批关键道路工程。新建、改扩道路达80.88公里,人行便道130公里,全乡通组道路畅通率由2016年的59%提升至100%,打通了村组通行的最后一公里,解决了村民出行不便的大问题。
路通了,村民们还面临着吃水难的问题。
虽然境内有龙河、双鹰河两大河流,水资源丰富,但其 “深藏”河谷,距离较远,村民看得见水,却吃不上水、用不上水。工程性缺水问题严重,基础设施严重欠缺,成了阻碍贫困村民脱贫致富的难题。
在龙河右岸鱼泉子村,三建乡兴建200立方米的人饮灌溉提灌工程,成功解决该片区八成人口和绝大部分产业的灌溉水源问题。同时建设了茶沟子水库,整修蓄水池268口,完善输水管网245公里,并以茶沟子水库为骨干水源,通过管道、渠堰等方式串联起全乡123口山坪塘、181口微水池及174口新建产业蓄水池,实现灌溉用水直接到田间地头。
2019年,在用好原有山坪塘和蓄水池的基础上,三建乡又在产业地块新建蓄水池153口、取水点9处、借水堰8公里,整修山坪塘47口,并安装灌溉管网38公里,配套灌溉渠、沉沙凼等其他水系项目,将水库、山坪塘、产业水池全部管网联通,实现了1.87万亩产业水系配套全覆盖。
目前,全乡通组通畅率由2016年的59%提升至100%,产业水系配套率100%。出行、饮水和灌溉的大问题一解决,村民发展产业的信心更强了。
做好产业扶贫文章
“励志鸡”飞出高山脱贫路
三建乡夜力坪村,在村民熊勇的芦花鸡养殖场里,数百只散养的芦花鸡在松林里跑动,个个身材健硕、毛色鲜亮,清脆的鸡鸣声,此起彼伏。
冬日里难得遇上好天气,熊勇正提着大半袋粮食喂鸡,手脚麻利、干劲十足。“这个是玉米豆谷麦麸,一只鸡一次吃二三两。”熊勇说。
今年39岁的熊勇是村里有名的“养鸡能手”, 不仅靠着养殖芦花鸡脱贫摘帽,去年还注册成立了丰都欣星养殖专业合作社,带动周围村民一起致富。
很难想象,几年前他们一家人日子过得极为艰难。
转折始于2019年3月。市人大常委会办公厅扶贫集团驻村扶贫干部了解到熊勇的情况后,不仅带他前往万州考察学习芦花鸡养殖技术,还帮助其从万州引进芦花鸡鸡苗1100只。
仅那一年,熊勇的收入就超过2万元,这是他之前想都不敢想的。“养了芦花鸡后,钱袋子越来越鼓,生活也越来越有盼头了!”熊勇笑着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如今,熊勇的“励志鸡” 养殖规模已扩大到一万只,通过电商平台,很快就能抵达市民的餐桌,变成美味可口的麻辣鸡块。
熊勇养鸡的励志故事传遍小山村,芦花鸡的声声啼鸣,叫醒夜力坪村的清晨,也唤醒一颗颗跃跃欲试的心。
熊兴洪就是其中一个。因是聋哑人,熊兴洪无法外出务工,和妻子曹年珍种了几亩田地勉强过活。得知熊勇养鸡脱贫致富,夫妻俩心里痒痒的,主动跑来鸡场,向熊勇取经……
如今,熊勇已带动周边近20户乡亲养殖芦花鸡。为帮助贫困户排忧解难,村里不仅免费为村民发放鸡苗和药品,同时还开办土鸡养殖技术培训班,邀请西南大学教授为当地村民讲解养殖技术,传授防病防疫知识。
盘活沉睡土地资源
民宿经济带动乡村旅游
青砖黛瓦、白墙红花,古树下小狗蹦跳玩耍,院子里农人忙进忙出……深冬时节,三建乡绿春坝村保家楼古村落仍然一片生机。
从前的保家楼过是个没住几户人的破旧院落,随着乡村振兴的深入推进,传统古村落也被打造成为美丽乡村示范点,带动了当地村民发展乡村旅游致富增收。
“现在过来玩的人太多了,丰都市民好多都晓得保家楼咯,平均每天要接待十多位客人,周末来耍更是要提前预定。”民宿花涧小厨的负责人彭红娟说。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踏进屋门时,她正热火朝天地处理食材,准备迎接前来游玩的市民游客。民宿内十分温暖,环顾四周,燃烧的柴火上挂满了香肠腊肉,铁网上放着烤红薯,香味弥漫……
彭红娟笑言,自己是丰都本地人,去年过来保家楼古村落游玩时,当即决定要租一栋小楼开民宿。“这儿很吸引我,有‘小桥流水人家’之感,又美又诗意。”彭红娟说,为了接待更多游客,她已经租下了沿河边的21间农房来拓宽民宿的服务范围。
如今,三建乡已发展起30余家民宿,光绿坝村保家楼片区就有十多家。据统计,从去年5月至今,保家楼古村落接待游客数量达2.5万人次,实现旅游综合收入500万元。
值得一提的是,在去年的美丽乡村博鳌国际峰会上,绿春坝村还获评了“2020年中国十大最美乡村(生态类)”的称号。
三建乡党委副书记、乡长任正义介绍,近年来,三建乡围绕美丽乡村建设,不断推进乡风文明建设,让文明新风吹遍乡间田野,既实现了村容整洁的“外在美”,又实现了群众精神面貌改善、文明素养提升的“内在美”。
为进一步提升辖区群众生态文明素养,三建乡广泛开展清洁户、幸福家庭、宜居村庄等典型评选,并利用赶场日、院坝会开展垃圾分类等宣传活动。
如今的三建乡,生态环境不断变好,人居环境持续改善,农民增收效益初显,乡村生态振兴正在稳步推进,一副和谐美好的新农村画面正徐徐铺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