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丨城口鸡鸣乡(下):自强不息创造幸福生活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丨城口鸡鸣乡(下):自强不息创造幸福生活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1-25

相关链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丨城口鸡鸣乡(上):逢山开路闯出山村巨变

编者按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全部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带动了全市决战贫困工作全局,推动脱贫攻坚经验举措“点上可持续、面上可推广”。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专栏,深入报道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经验,解读“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嬗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5日6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路奧博)2017年,城口县鸡鸣乡被确定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已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脱贫摘帽不容易,凝聚着干部群众的坚韧不拔之志。今(2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鸡鸣乡村民的系列脱贫故事,从他们身上去感受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沈来付:种植云木香  生活有奔头

鸡鸣乡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云木香。 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鸡鸣乡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云木香。 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寒冬腊月,在海拔1800米的鸡鸣乡金岩村大窝凼,厚厚的积雪铺在大地上。

山上,已经没有劳作的村民。

山下,茶坪村的村民沈来付家中的腊肉、香肠早已挂起,温馨的家里有了年味。

因为是农闲季节,沈来付在整理自家的田地,准备栽种洋竽。

沈来付上有父母和岳母,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城口附中教书,小女儿在重庆永川读大二。

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沈来付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交谈时表示“生活压力还是有点大”。不过,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谈到家庭收入时,沈来付发出爽朗的笑声:“山上种了七八十亩中药材云木香,去年有六七千斤的收成,早在2020年12月就全部卖完,,收入有三四万元。”

沈来付的妻子为中药材云木香除草。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沈来付的妻子为中药材云木香除草。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由于山上的雪下得早、下得大,沈来付也下山得早,云木香的收入也要少一些。往年的云木香卖了五六万元。尽管如此,沈来付还是感到很高兴。

家中没有喂猪,沈来付就从其他村民家中买了一头200多斤的猪。杀了年猪,腊肉上炕,在烟火气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以前,沈来付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因学致贫。靠种植云木香,一家人在2016年脱贫。

如今,沈来付的大女儿毕业后,家中的经济压力减少了许多。等到二女儿大学毕业,家中的经济压力会“松扣”。到那时,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提到生活的变迁,沈来付乐呵呵地说:“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好,我们一家可能还在过穷日子”。

沈来付种植云木香。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沈来付种植云木香。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到底是怎么帮扶的?对于这个问题,沈来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以前上山的路不通,运送云木香种子和肥料,乡政府对运输费进行补贴;栽种云木香过程中,乡政府经常举办学习班,请专家为村民们培训种植技术。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帮扶“干货”。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沈来付在山上只种了几亩云木香,小打小闹赚不到几个钱。现在经过乡政府的帮扶,他走上规模种植之路,“钱途”一片光明。

张山民:勤劳养中蜂 生活比蜜甜

中蜂,是鸡鸣乡扶贫主导产业之一,村民们通过养殖中蜂尝到了生活的甜头。

双坪村的村民张山民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疾病,张山民一家曾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为了照顾家人,张山民不能外出务工,只有守着大山过穷日子

穷则思变。张山民一直在思考怎么改变贫困的面貌。

机会终于来临。2017年,双坪村为发展集体经济,以村集体的名义购买了100桶中蜂。

中蜂养殖也需要技术,由谁来养?这是一个问题。 

张山民养过中蜂,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主动请缨:“我有技术,我可以养!”

考虑到张山民家中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经过讨论决定,把其中50桶中蜂交给他来养。

张山民取自家蜂蜜。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张山民取自家蜂蜜。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之前,张山民养中蜂靠“土办法”“凭经验”,当然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

于是,张山民决定加强学习。他专门花一周时间,到乡政府学习养蜂技术。

2018年3月,张山民跟随鸡鸣乡中蜂产业发展考察组到外地考察学习中蜂养殖技术。与此同时,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和产量,鸡鸣乡政府也搭建起一个中蜂养殖技术交流群。

鸡鸣乡首届中蜂养殖技能大赛。孔德萍 摄
鸡鸣乡首届中蜂养殖技能大赛。孔德萍 摄

张山民通过不断学习,以前养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付出总会有收获。

2019年,张山民真切感受到养蜂带来的甜蜜生活。当年,他靠养蜂收入脱了贫,还给村集体组织分红5000元。

尝到甜头之后,张山民养蜂的信心更足。

2021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年味越来越浓,张山民对养蜂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刚过去的2020年,张山民养殖的55桶中蜂,卖了1万多元,这让他很高兴。

张山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去年由于天气不好,花期受影响,养蜂的收入也受了一些影响。不过,他相信养蜂收入一年会比一年好。今年,他准备增加50桶中蜂养殖,相信家庭收入也会增加。

“要过年了,家中的腊肉准备好了吗?”对此,张山民开心地笑起来:“腊肉香肠已经准备好了,一家人就等着开开心心过好年。”

王仕刚:自力更生拔掉穷根

有人说,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鸡鸣乡金岩村二社的村民王仕刚则说,人穷志不穷。

王仕刚在场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总是喜欢和顾客摆谈,聊一些脱贫励志的故事。

王仕刚也穷过。2014年,他和妻子收入来源不稳定,一家人因学致贫,成为建卡贫困户。

贫穷不是光荣的事情。王仕刚认为,他和妻子好手好脚,只要肯干没有脱不了贫的。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力更生斩掉穷根。

过去,王仕刚一直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由于手艺和能力一般,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很多老顾客也被其他理发店抢去,生意日渐惨淡。

找准了问题的症结,王仕刚开始到重庆一家理发培训机构“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洗头学起。经过几个月的“回炉重造”,他回到鸡鸣乡“重操旧业”,以前流失的老顾客慢慢回来了,理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王仕刚在理发店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简梦 摄
王仕刚在理发店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简梦 摄

之后,王仕刚的妻子也在鸡鸣茶厂找到一份工作,夫妻俩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在各项帮扶政策的支持下,他的两个孩子读书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2015年底,王仕刚一家成功摘掉了“穷帽”;2019年,王仕刚的新房装修完毕,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新居。

脱贫攻坚除了大力发展产业,还需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鸡鸣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脱贫攻坚义务宣讲队,开展“鸡鸣人讲鸡鸣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脱贫后的王仕刚不忘本,主动加入宣讲队,给村民宣讲扶贫政策和自己的脱贫故事,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努力摆脱贫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王仕刚家中看到,一家5口人住在四层楼的房子里生活得很幸福。

只要不下雨,一到晚上,王仕刚就会和妻子到场镇上去跳舞,脱贫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非常明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丨城口鸡鸣乡(下):自强不息创造幸福生活

2021-01-25 06:30:00 来源:

相关链接>>

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丨城口鸡鸣乡(上):逢山开路闯出山村巨变

编者按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全部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带动了全市决战贫困工作全局,推动脱贫攻坚经验举措“点上可持续、面上可推广”。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专栏,深入报道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经验,解读“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嬗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5日6时30分讯(记者 李天春 路奧博)2017年,城口县鸡鸣乡被确定为重庆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之一。在“十三五”规划收官之年已经完成脱贫摘帽任务。

脱贫摘帽不容易,凝聚着干部群众的坚韧不拔之志。今(25)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鸡鸣乡村民的系列脱贫故事,从他们身上去感受自强不息的精气神。

沈来付:种植云木香  生活有奔头

鸡鸣乡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云木香。 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鸡鸣乡重点发展的中药材产业——云木香。 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寒冬腊月,在海拔1800米的鸡鸣乡金岩村大窝凼,厚厚的积雪铺在大地上。

山上,已经没有劳作的村民。

山下,茶坪村的村民沈来付家中的腊肉、香肠早已挂起,温馨的家里有了年味。

因为是农闲季节,沈来付在整理自家的田地,准备栽种洋竽。

沈来付上有父母和岳母,下有两个女儿。大女儿大学毕业后在城口附中教书,小女儿在重庆永川读大二。

因为上有老、下有小,沈来付和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交谈时表示“生活压力还是有点大”。不过,他对未来的美好生活充满信心。

谈到家庭收入时,沈来付发出爽朗的笑声:“山上种了七八十亩中药材云木香,去年有六七千斤的收成,早在2020年12月就全部卖完,,收入有三四万元。”

沈来付的妻子为中药材云木香除草。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沈来付的妻子为中药材云木香除草。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由于山上的雪下得早、下得大,沈来付也下山得早,云木香的收入也要少一些。往年的云木香卖了五六万元。尽管如此,沈来付还是感到很高兴。

家中没有喂猪,沈来付就从其他村民家中买了一头200多斤的猪。杀了年猪,腊肉上炕,在烟火气中享受收获的喜悦。

以前,沈来付是村里的建卡贫困户,因学致贫。靠种植云木香,一家人在2016年脱贫。

如今,沈来付的大女儿毕业后,家中的经济压力减少了许多。等到二女儿大学毕业,家中的经济压力会“松扣”。到那时,日子一天更比一天好。

提到生活的变迁,沈来付乐呵呵地说:“如果不是党和政府的帮扶政策好,我们一家可能还在过穷日子”。

沈来付种植云木香。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沈来付种植云木香。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到底是怎么帮扶的?对于这个问题,沈来付举了几个例子。比如,以前上山的路不通,运送云木香种子和肥料,乡政府对运输费进行补贴;栽种云木香过程中,乡政府经常举办学习班,请专家为村民们培训种植技术。

这些都是实打实的帮扶“干货”。

在脱贫攻坚战打响之前,沈来付在山上只种了几亩云木香,小打小闹赚不到几个钱。现在经过乡政府的帮扶,他走上规模种植之路,“钱途”一片光明。

张山民:勤劳养中蜂 生活比蜜甜

中蜂,是鸡鸣乡扶贫主导产业之一,村民们通过养殖中蜂尝到了生活的甜头。

双坪村的村民张山民就是其中之一。

因为疾病,张山民一家曾被纳入建卡贫困户。为了照顾家人,张山民不能外出务工,只有守着大山过穷日子

穷则思变。张山民一直在思考怎么改变贫困的面貌。

机会终于来临。2017年,双坪村为发展集体经济,以村集体的名义购买了100桶中蜂。

中蜂养殖也需要技术,由谁来养?这是一个问题。 

张山民养过中蜂,他得知这个消息后,当即主动请缨:“我有技术,我可以养!”

考虑到张山民家中的实际情况,村“两委”经过讨论决定,把其中50桶中蜂交给他来养。

张山民取自家蜂蜜。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张山民取自家蜂蜜。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之前,张山民养中蜂靠“土办法”“凭经验”,当然无法满足规模化养殖的需要。

于是,张山民决定加强学习。他专门花一周时间,到乡政府学习养蜂技术。

2018年3月,张山民跟随鸡鸣乡中蜂产业发展考察组到外地考察学习中蜂养殖技术。与此同时,为保证蜂蜜的质量和产量,鸡鸣乡政府也搭建起一个中蜂养殖技术交流群。

鸡鸣乡首届中蜂养殖技能大赛。孔德萍 摄
鸡鸣乡首届中蜂养殖技能大赛。孔德萍 摄

张山民通过不断学习,以前养蜂过程中遇到的难题迎刃而解。

付出总会有收获。

2019年,张山民真切感受到养蜂带来的甜蜜生活。当年,他靠养蜂收入脱了贫,还给村集体组织分红5000元。

尝到甜头之后,张山民养蜂的信心更足。

2021年的春节一天天临近,年味越来越浓,张山民对养蜂的希望也越来越大。

刚过去的2020年,张山民养殖的55桶中蜂,卖了1万多元,这让他很高兴。

张山民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去年由于天气不好,花期受影响,养蜂的收入也受了一些影响。不过,他相信养蜂收入一年会比一年好。今年,他准备增加50桶中蜂养殖,相信家庭收入也会增加。

“要过年了,家中的腊肉准备好了吗?”对此,张山民开心地笑起来:“腊肉香肠已经准备好了,一家人就等着开开心心过好年。”

王仕刚:自力更生拔掉穷根

有人说, 人穷志短,马瘦毛长。鸡鸣乡金岩村二社的村民王仕刚则说,人穷志不穷。

王仕刚在场镇上开了一家理发店,总是喜欢和顾客摆谈,聊一些脱贫励志的故事。

王仕刚也穷过。2014年,他和妻子收入来源不稳定,一家人因学致贫,成为建卡贫困户。

贫穷不是光荣的事情。王仕刚认为,他和妻子好手好脚,只要肯干没有脱不了贫的。 他下定决心,一定要自力更生斩掉穷根。

过去,王仕刚一直经营着一家理发店。由于手艺和能力一般,渐渐跟不上时代发展潮流,很多老顾客也被其他理发店抢去,生意日渐惨淡。

找准了问题的症结,王仕刚开始到重庆一家理发培训机构“拜师学艺”,从最基础的洗头学起。经过几个月的“回炉重造”,他回到鸡鸣乡“重操旧业”,以前流失的老顾客慢慢回来了,理发店的生意也越来越好。

王仕刚在理发店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简梦 摄
王仕刚在理发店接受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采访。简梦 摄

之后,王仕刚的妻子也在鸡鸣茶厂找到一份工作,夫妻俩靠勤劳的双手挣钱养家。在各项帮扶政策的支持下,他的两个孩子读书的问题也得到了解决。

2015年底,王仕刚一家成功摘掉了“穷帽”;2019年,王仕刚的新房装修完毕,一家人高高兴兴搬进新居。

脱贫攻坚除了大力发展产业,还需要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鸡鸣乡通过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组建脱贫攻坚义务宣讲队,开展“鸡鸣人讲鸡鸣事”,用身边事教育身边人,让贫困户学有榜样、赶有目标。

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鸡鸣乡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中心。鸡鸣乡政府供图 华龙网发

脱贫后的王仕刚不忘本,主动加入宣讲队,给村民宣讲扶贫政策和自己的脱贫故事,引导贫困群众不等不靠,自力更生,努力摆脱贫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王仕刚家中看到,一家5口人住在四层楼的房子里生活得很幸福。

只要不下雨,一到晚上,王仕刚就会和妻子到场镇上去跳舞,脱贫后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非常明显。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