代表委员来了 | 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推进50万人口规模“郊区新城”建设 坚定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
编者按
2021年1月20日至1月25日,重庆再次迎来两会时间。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代表委员来了》系列报道,聚焦广大代表委员建言献策,为广大网友传递“重庆两会”声音。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25日12时15分讯(记者 赵铁琥)丰都地处重庆“一区”联结“两群”的要津之地,是重庆主城通往长江三峡以及渝东北渝东南的重要沿江通道,区域位置堪称核心。近年来,丰都县坚定走出了一条“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的新路子,不仅南天湖成功创建国家级旅游度假区,西南片区最大蛋鸡孵化基地、现代畜禽产业基地、食品加工基地也渐成规模,全县风电装机容量占全市四分之一,东方希望、绿岛源等24家规上企业引领绿色建材走在全市前列。
在此次重庆市五届人大四次会议丰都代表团各场讨论中,来自丰都的市人大代表们纷纷结合市“十四五”规划纲要及2035年远景目标畅谈丰都发展。其中,“郊区新城”建设和“现代畜禽产业基地”建设被多位代表提及,成为丰都代表团讨论的高频事项。接下来“丰收之都”十四五时期有哪些新规划和大动作?1月24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对市人大代表、丰都县委书记徐世国进行了专访。
立足“山城风格、江城特色、水城神韵”
加快推进智慧、海绵、韧性、宜居、人文、绿色城市建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我们注意到,在丰都代表团的数次讨论中,您和多位代表都提到了希望支持丰都建设“郊区新城”,我们想知道,丰都在建设“郊区新城”方面有哪些考虑呢?
徐世国:打造郊区新城是中央的重大决策部署,是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大战略机遇。丰都将突出“城市聚气”,立足“山城风格、江城特色、水城神韵”,加快推进智慧城市、海绵城市、韧性城市、宜居城市、人文城市、绿色城市建设,力争2035年形成产城融合、职住平衡、生态宜居、交通便利、人口规模达50万的“郊区新城”。
具体讲:
首先是加快打造颜值更高、气质更佳、生活更宜居的“郊区新城”。一是拉开城市骨架。统筹城市布局的经济需要、生活需要、生态需要、安全需要,对接重庆市国土空间布局,编制好城市总体规划、城市控制性详细规划和城市片区设计,并坚持“东进、西连、北拓”,将南天湖度假区5—10平方公里纳入城市规划组团,扩容提质“一江两岸多组团”,着力做大城市体量。二是提升城市品质。围绕数字底座建设、功能形象提升、城市文脉雕琢、公共空间优化,推进以“一江一河四岸”为主轴的城市有机更新,打造长江三桥、博物馆、公园广场等城市新地标,推动城市品质点、线、面突破升级,着力打造数字赋能的智慧之城、亲近自然的山水之城、承载历史的人文之城。三是优化城市管理。突出城市智管、城市细管、城市众管,持续推进“活水、靓城、显山、增绿”工程,加快缓解停车难、如厕难、城市拥堵等问题,突出抓好占道经营、违法建筑等整治行动,开展园林单位、绿色社区创建,实现干净清爽、整洁有序。
其次是全力推动“产城、景城、港城”深度融合。一是坚持“产城一体”。以县城规划区为中心做大做优绿色工业、科创产业、物流产业、文旅产业、商贸服务业等城市经济,着力打造县域经济的“发动机”、核心区、复合经济区,实现城在产中、以产促城。二是坚持“景城一体”。把山水风光、历史文化融入城市建设肌理,加快推动名山景区、双桂山森林公园、小官山民俗文化园等与城市建设有机融合,融合发展民俗、非遗、美食、购物等多元业态,实现以景靓城、以城助景。三是坚持“港城一体”。依托水天坪水运口岸、游轮辅港等,高水平发展港口物流、港航服务、临港产业,打造临港经济区,加快形成“前港后园”发展格局,实现以港兴业、以业活城。
第三是全面提升郊区新城与支点城市、邻近城市互联互通水平。围绕发挥沿江通道作用,激活沿江通畅动能,加速构建“铁公水空”立体交通格局,加快建设全市重要的交通枢纽。积极配合渝宜渝万高铁、广忠黔普通铁路、沿江货运铁路等建设,统筹推进垫丰武高速、丰彭二级路、丰都游轮辅港—南天湖景区—仙女山机场快速通道等项目,力争“十四五”启动通用机场,实现“半小时重庆、2小时成都、5小时上海”。同时,实施北岸产业环线、南岸旅游环线等干线公路升级改造,加快“铁公水空”客运换乘中心、旅游集散中心等建设,推动铁路和高等级公路进园、进港,实现多式联运、高效换乘。
坚定走绿色、集约、高效的生态畜禽产业发展路
全力打造300亿级现代畜禽产业基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与“建设郊区新城”一样,“打造畜禽养殖及食品加工基地”也是此次“两会”丰都代表团的高频话题,请问在打造畜禽产业基地方面,丰都都有哪些优势?又是怎样考虑的呢?
徐世国:丰都是传统农业大县,打造现代畜禽产业基地有基础、有条件。一是有上位规划。《重庆市国土空间总体规划(2020—2035)》等明确定位丰都为全市重要农牧产业基地。二是有产业基础。拥有恒都、德青源、华裕农科等7家国家级农业产业化龙头企业,发展速度和质量走在全市前列。三是有保障措施。有丰泽园等粪污资源化利用项目,切实避免养殖污染,确保产业可持续发展。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坚定走绿色、集约、高效的生态畜禽产业发展路子,以牛、鸡、猪三大畜禽养殖产业为重点,全力打造300亿级现代畜禽产业基地。
首先是围绕“依托大龙头、带动大产业”,持续发展壮大牛、鸡、猪三大重点产业。一是牛产业方面。依托国家农业(肉牛)科技园区和国家级龙头企业恒都公司,利用恒都线上生鲜类市场份额占有率达50%以上优势,加快建设全国肉牛养殖基地、肉牛科技研发中心、良繁中心和全国肉牛加工中心、数据中心、交易中心,持续推进适度规模养殖和基础母牛扩群增量,确保全县肉牛存栏稳定在16万头、出栏9万头以上,打造中国肉牛之都。二是鸡产业方面。依托德青源、华裕农科、温氏集团等国家级龙头企业,打造蛋鸡良种繁育中心、现代化家禽孵化中心、蛋品加工中心和鸡肉供应基地,确保全县存栏蛋种鸡80万羽、蛋鸡350万羽、肉鸡1000万羽以上,打造西南地区鸡产业高地。三是猪产业方面。依托重庆农投、东方希望等龙头企业,全力推进标准化、集约化、智慧化生猪养殖场建设,加快推进生猪种场、养殖场小区等重点项目,打造全市生猪养殖重点县、国家生猪调出大县。
其次是围绕“延长产业链、提升附加值”,推动现代畜禽养殖产业高效健康可持续发展。一是创建园区。积极争创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启动国家农产品质量安全县创建工作,推进国家农业产业强镇建设,积极争取建设牛、鸡、猪等产业市级重点实验室、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产业研究院等创新平台,提升畜禽产业含新量、含金量、含绿量。二是打塑品牌。持续实施农业品牌提升工程,加快构建以县级区域公用品牌为龙头、“两品一标”认证为主体、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品牌为基础的品牌体系,进一步擦亮丰都肉牛、丰都麻辣鸡等“金字招牌”,全面提升丰都畜禽产品品牌影响力、市场占有率。三是延伸链条。坚持“全链条、全利用”产品开发模式,积极招商引进合作项目,加快精深加工、关联产业、上下游产业项目建设,支持重点龙头企业建设产业链协同平台,大力实施牛、鸡、猪等畜禽副产物开发利用,积极开发工艺制品、休闲食品,推动产业集群集约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