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彭水三义乡:精准“解”题实现可持续发展
编者按
近年来,全市上下深入学习领会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扶贫工作重要论述、在深度贫困地区脱贫攻坚座谈会上的重要讲话和视察重庆重要讲话精神,坚持精准扶贫精准脱贫基本方略,18个深度贫困乡镇全部完成脱贫摘帽任务,带动了全市决战贫困工作全局,推动脱贫攻坚经验举措“点上可持续、面上可推广”。
从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特别推出《奋斗百年路 启航新征程·脱贫攻坚答卷》专栏,深入报道我市18个深度贫困乡镇脱贫攻坚经验,解读“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嬗变。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4日10时20分讯(记者 欧武夷 袁舒含)深度贫困乡镇想要脱困,需要“补”药,但更离不开“解”药。重庆市彭水县三义乡,就是紧扣“解”字,实现了可持续发展。
三义乡位于彭水自治县北部,距彭水县城78公里,这里山高坡陡,地形崎岖,连绵不绝的大山将三义乡村民的祖祖辈辈困在贫穷之中……
自脱贫攻坚战打响以来,三义乡在重庆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扶贫集团的帮助下,通过“扶志”“扶智”,双管齐下扭转了困境。2020年,3个贫困村全部销号,贫困人口全部脱贫,贫困发生率从2017年的37.7%降至“0”。
今(4)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聚焦三义乡,看看大山深处的脱贫攻坚答卷。
解放思想 贴心服务让残疾汉子富起来
“失去了双手,但我的双臂仍能撑起我的家。”
说这话的,是三义乡龙合村的村民老宿,他用实际行动将这句话贯彻到底,也让所有人对他肃然起敬。
2009年,在广州打工的他因为一场事故失去了双手。妻子离婚,家中还上有老下有小,而他已终身残疾,生存压力一度逼得他想轻生。
当地政府获知情况,将老宿一家确定为建卡贫困户和低保户,但老宿拒绝了:“我还年轻,有力气!”
于是乡政府派人上门为他讲解扶贫政策,申请帮扶资金,解答技术困惑。驻乡工作队将硬化公路修到了他的牛棚前,水池建在他的烟叶地附近……
政府尽心尽力的支持,点燃了老宿的信心,他扩大了种养殖规模,每天起早贪黑,“断臂求生”的老宿,残缺胳膊也因劳作磨出了厚茧。
功夫不负有心人,最近两年,老宿种植的60亩烤烟,每年能带来17万左右的收入,养殖的肉牛年出栏15头以上。
如今,老宿不仅为自己、为家人撑起了一片天,还带领村民走上了脱贫致富的道路。
“每年干6个月,每个月能收入3000多元。”隔壁62岁的陈碧香,已经连续三年在老宿家的烤烟地帮忙。
解决痛点 精准帮扶不愁技术和销路
老宿的事迹在乡里传播开来,大大激发了其他人的脱贫意愿。
脱贫不能仅靠一腔热血,驻乡工作队又“雪中送炭”为村民送去了技术。
“我们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贫困户就业培训意愿,注重差异化教学。”驻乡工作队队长王祖勋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据介绍,三义乡采取订单培训、跟班学习、田间课堂等形式,开展中蜂、中药材、厨师等16类技术培训,共开班24期、培训群众3200余人次,建档立卡贫困劳动力参训率达65%以上,培训群众就业、创业率达80%以上。
村民有了产业和技术,下一个痛点是销售。三义乡在此基础上,想出了新办法。
为破解农产品销售难题,驻乡工作队与重庆五斗米集团合作打造了“汤和里”渝派特色餐饮门店,还与重庆市烹饪协会签订消费扶贫协议,定向销售珍珠鸡20万只,变农产品为商品,促进了特色产业发展。
三义乡弘升村建龙特色养殖专业合作社,领头人李方龙带动100多位农户养殖珍珠鸡,然而,在过去一段时间里,珍珠鸡却出现“叫好不叫座”的情况。
“短期组织爱心购不是长久之计,我们通过多方努力,和重庆五斗米餐饮集团签订了协议,量身定制以三义乡珍珠鸡为主材的‘汤和里’渝派特色餐饮门店,这步棋走对了,光是‘汤和里’的门店,就已突破了三家。”王祖勋说。
“一只鸡一道菜”走出了特色养殖与连锁餐企合作的第一步,目前,双方已深化了“一道菜+”合作模式,把新发展的黑猪、黑山羊等特色养殖和羊肚菌、大脚菌等农特产品“端”上消费者的餐桌。
解铃系铃 “产业村长”带动产业发展
小康不小康,还得看老乡。
为有效带动各村产业发展,三义乡不靠别人,而是从企业中选出“领头羊”,任“产业村长”,带领村民共同致富。
侯春均是羊肚菌的种植大户,也是“产业村长”之一。
“以前村民大多数都种的玉米、红薯等作物,自给自足还行,但多的收入基本没得。”侯春均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为解决贫困户产业发展缺项目、缺技术、缺市场等难题,侯春均从种植到加工再到销售,带领村民从山沟沟里开辟了一条“致富路”,造就了一个“一亩地产值两万多元”的神话。
在“产业村长”的带领下,三义乡每个村都形成了有特色有规模的龙头产业。
“产业村长”解决了吃饭问题,“池长”则化解了喝水难题。
2017年以来,三义乡抢抓精准扶贫工作契机,为全乡村组“量身”制定供水方案,多方筹资解决村民饮水难题,新建和维修70口人饮水池,全乡6900多人从此告别“饮水看天”的日子。
在解决供水的基础上,又创新了管水模式。
三义乡按照“谁受益、谁管护”原则,由农户推选产生本区域水池管理“池长”,池长定期开展水池检查、入户管道排查维修,牵头实施饮水设施重大隐患清理维修,增强了农村安全饮水保障能力。
解除偏见 “五小”微经济也能促增收
三义乡虽然生态良好,但山高坡陡耕地少、人口分散,无法展开大规模大面积农业种植。
驻乡工作队结合三义乡的优劣势,采取宜商则商、宜农则农、因户施策探索的“五小”微经济。
受政策激励,莲花村一组村民王由全2016年返乡创业,与几位贫困户一起成立了合作社,办起了养猪场。
2017年累计出栏1000多头,王由全又扩大了养殖规模,然而2018年行情不好,养殖场里的400多头猪成了烫手山芋,卖出一头要亏300元左;不卖?饲料、补苗等成本又是无底洞,王由全一筹莫展。
王祖勋了解情况后,利用王由全家院子大、生态环境好的优势,建议搞以吃刨猪汤、农家饭、高山纳凉为主的庭院经济,猪肉也可卖给全乡其他工地、乡政府和学校食堂”,等于是“一猪两吃”。
王由全的“庭院经济”并不是个例,三义乡为解决产业结构单一、农户增收效益低下问题,整合人居环境改造、农业综合开发、土地整理、旅游开发等资金资源,发展小加工、小餐饮、小运输、小制作、小买卖“五小”非农经济45户,每户增收3—5万元;培育小果园、小花卉园、小瓜菜园、小水产园、小养殖园“五小”庭院经济601户,每户增收3000—5000元,拓宽了群众增收渠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