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田富重获“新生”
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

石柱: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田富重获“新生”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2-0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我做梦也没想到现在生活得这么好,不愁吃、不愁喝、有住房,一家人从心底里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每当谈起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重庆石柱县新乐乡红河村建卡贫困户田富和妻子李晓霞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李晓霞在新建的厨房收拾。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李晓霞在新建的厨房收拾。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精准扶贫重燃生活希望

田富父母早逝,小时候随哥哥一家生活。年仅16岁时,他外出务工,到建筑工地干过活,进厂当过车间工人。他与李晓霞结婚后,又在外地自学了维修摩托车技术,开了一间摩托车维修店。勤劳善良的妻子又在田富的摩托车维修店旁开了一个小面馆。夫妻俩相互照应,勤苦经营,日子过得富足而温馨。

田富(右)和妻子李晓霞(左)在晾稻谷。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田富(右)和妻子李晓霞(左)在晾稻谷。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让田富夫妻俩始料不及的是,2018年8月,一场意外遭遇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返乡后,正当田富一家人的生活步入低谷时,精准扶贫的阳光照进了一家人的心窝里,重新燃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田富一家回村后仅两日,红河村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时了解到他一家人的具体情况后,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将其一家纳入贫困户,开导他们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打倒,鼓励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早上走上脱贫致富路。

田富在维修摩托车。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田富在维修摩托车。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田富家的破旧老房离场镇较远,且不通公路,如在老房原址上建房成本较高,而且建好后出行也不方便。对此,乡村和驻村扶贫干部在征求田富夫妻的意见后,在当地政府协调下,选择在离场镇较近的公路边,按照扶贫政策,为田富一家修建起了新房。

由于田富在建房时自己没有资金,按照扶贫政策,贫困户要建完房验收合格后,才可获得相应补助资金。鉴于此,红河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余希主动为他垫付了3万元建房款。

“党的政策好,有你们这些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才有我们一家的今天……”2020年7月底,田富一家搬进新居时,对前来帮忙的村组和驻村干部不停地感谢。

住进新居后,夫妻俩与刚返乡时的沉默寡言相比判若两人,微笑多了起来,心情好了起来。

真情帮扶“重获新生”

2020年深秋,是田富和李晓霞夫妻迎来外出务工回家后的第一个收获季节,金灿灿的稻谷收进了屋内,金黄的玉米挂在屋檐下,挖回来的高山洋芋堆满了房间的一个角落。

笔者在采访的当日,田富正在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小院里栽种花草。一盆盆随风摇曳的花卉,仿佛诉说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田师傅,我的摩托车坏了,快来店里帮我修理一下哟。”忙碌中的田富接到一位村民打来的电话,放下手中的活,骑着摩托车匆急急忙忙往新乐场镇上的摩托车维修店赶去。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道路的逐渐改善,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以其方便实用,特别是在运输农用物资上,受到新乐乡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的喜爱。

田富一家从福建返乡不久,红河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再次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田富有维修摩托车的手艺,想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来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法时,大家决定帮助田富“圆梦”。他们很快在新乐场镇上为其租下了一间约100个平方米门面房,让田富开起了摩托车修理店,成为其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田富为人厚道,服务态度真诚,找他维修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的人很多,即使晚上有人打来维修电话他也要出门,有时候清深更半夜还在外面跑,现在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新乐乡政府一位干部对田富勤劳苦干的精神赞不绝口。

风雨过后见彩虹。如今,田富全家住上了新房,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儿女也在学校安心上学。再次过上了稳定而幸福生活的田富夫妇告诉记者,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帮他一家“重获新生”。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石柱:精准扶贫让贫困户田富重获“新生”

2021-02-05 10:33:4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我做梦也没想到现在生活得这么好,不愁吃、不愁喝、有住房,一家人从心底里非常感谢党和政府……”每当谈起精准扶贫带来的变化,重庆石柱县新乐乡红河村建卡贫困户田富和妻子李晓霞总是抑制不住内心的激动。

李晓霞在新建的厨房收拾。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李晓霞在新建的厨房收拾。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精准扶贫重燃生活希望

田富父母早逝,小时候随哥哥一家生活。年仅16岁时,他外出务工,到建筑工地干过活,进厂当过车间工人。他与李晓霞结婚后,又在外地自学了维修摩托车技术,开了一间摩托车维修店。勤劳善良的妻子又在田富的摩托车维修店旁开了一个小面馆。夫妻俩相互照应,勤苦经营,日子过得富足而温馨。

田富(右)和妻子李晓霞(左)在晾稻谷。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田富(右)和妻子李晓霞(左)在晾稻谷。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让田富夫妻俩始料不及的是,2018年8月,一场意外遭遇打破了一家人平静的生活。返乡后,正当田富一家人的生活步入低谷时,精准扶贫的阳光照进了一家人的心窝里,重新燃起了他们对生活的希望。

田富一家回村后仅两日,红河村村组干部和驻村工作队在走访时了解到他一家人的具体情况后,对他们的遭遇深表同情,将其一家纳入贫困户,开导他们不要被一时的困难所打倒,鼓励他们重新树立起生活的勇气和信心,早上走上脱贫致富路。

田富在维修摩托车。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田富在维修摩托车。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田富家的破旧老房离场镇较远,且不通公路,如在老房原址上建房成本较高,而且建好后出行也不方便。对此,乡村和驻村扶贫干部在征求田富夫妻的意见后,在当地政府协调下,选择在离场镇较近的公路边,按照扶贫政策,为田富一家修建起了新房。

由于田富在建房时自己没有资金,按照扶贫政策,贫困户要建完房验收合格后,才可获得相应补助资金。鉴于此,红河村驻村工作队第一书记余希主动为他垫付了3万元建房款。

“党的政策好,有你们这些为群众办实事的好干部,才有我们一家的今天……”2020年7月底,田富一家搬进新居时,对前来帮忙的村组和驻村干部不停地感谢。

住进新居后,夫妻俩与刚返乡时的沉默寡言相比判若两人,微笑多了起来,心情好了起来。

真情帮扶“重获新生”

2020年深秋,是田富和李晓霞夫妻迎来外出务工回家后的第一个收获季节,金灿灿的稻谷收进了屋内,金黄的玉米挂在屋檐下,挖回来的高山洋芋堆满了房间的一个角落。

笔者在采访的当日,田富正在收拾得干净整洁的小院里栽种花草。一盆盆随风摇曳的花卉,仿佛诉说着他们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和热爱。

“田师傅,我的摩托车坏了,快来店里帮我修理一下哟。”忙碌中的田富接到一位村民打来的电话,放下手中的活,骑着摩托车匆急急忙忙往新乐场镇上的摩托车维修店赶去。

随着农村经济的不断发展、农村道路的逐渐改善,两轮摩托车、三轮摩托车以其方便实用,特别是在运输农用物资上,受到新乐乡越来越多的农民群众的喜爱。

田富一家从福建返乡不久,红河村村支两委和驻村工作队干部再次入户走访时,了解到田富有维修摩托车的手艺,想开一家摩托车维修店来增加家庭收入的想法时,大家决定帮助田富“圆梦”。他们很快在新乐场镇上为其租下了一间约100个平方米门面房,让田富开起了摩托车修理店,成为其家庭经济收入的主要来源。

“田富为人厚道,服务态度真诚,找他维修摩托车、农用三轮车的人很多,即使晚上有人打来维修电话他也要出门,有时候清深更半夜还在外面跑,现在生意是越来越红火了……”新乐乡政府一位干部对田富勤劳苦干的精神赞不绝口。

风雨过后见彩虹。如今,田富全家住上了新房,有了比较稳定的经济收入,儿女也在学校安心上学。再次过上了稳定而幸福生活的田富夫妇告诉记者,是党的精准扶贫政策帮他一家“重获新生”。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龚晗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