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逆行医生黄霞 缺氧晕倒不言退创下多个第一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日16时20分讯(记者 刘雪琴 见习记者 王钰)隔着口罩,黄霞的“天使之眼”特写照片感动了网友,然而,坚毅眼神的背后却是孱弱的身躯,她因连续工作导致急性脑水肿,晕倒在了重症病房。
黄霞是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重症医学病区副主任,新近荣获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的她,正以访问学者身份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
今(2)日,黄霞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我会把荣誉化为动力,不断提高、精益求精,更好地为患者服务。”
创下数个第一
治愈重庆首例危重症患者
“我辈已躬身入局,誓必要共渡难关!”这是黄霞征战疫情的逆行宣言。
黄霞所在的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位于重庆市万州区,是全市4个市级集中救治医院之一,承担渝东北10个区县确诊患者的救治任务。
2020年1月22日,抗击疫情的序幕才拉开,黄霞就主动请缨第一时间上了“火线”。
她与院内工作人员一起在2天之内完成隔离病房改造,1月28日奋战20多个小时顺利完成所有患者转运安置。
重庆市首例重症新冠状肺炎患者蒋女士刚入院时病情比较危重,出现发热,呼吸困难等症状,病情变化快。由于没有经验可循,治疗并发症大,感染风险高,这是一个极大的挑战。
黄霞是该患者的二级主管医生,她回忆道:“最久的一次连续工作了30小时,并且为了节约物资,不能喝水、吃饭,也不方便上厕所。”
在黄霞看来,把简单的事情做好就是不简单,把平凡的事情做好就是不平凡。
经过整个团队的精心救治,蒋女士治愈出院,成为了重庆市首例治愈的新冠肺炎患者,这极大提振了重庆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的信心。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了解到,在这场抗疫大战中,该院收治了全市第一例新冠肺炎患者、全市第一例重症新冠肺炎患者,全市收治人数第一、全市治愈出院人数第一,而黄霞所在的重症医学病区,更是治愈、出院48例重症和危重症患者。
连续抢救患者
缺氧晕厥三天后又来参战
在重症医学病区,生死竞速随时都可能发生。
重症医学病区的患者来自各个不同的科室,他们有着不同的病症,但又有着共同点:病情危重,随时面临生命危险。黄霞深知身上的担子的分量,她说“每一次救治都是一场生与死的较量”。
2020年2月12日深夜,有一位患者病情突然加重,必须马上插管治疗,黄霞立即进入隔离病房,和患者口鼻只隔几公分,准确快速地为其插管。刚处理完不久,心电监护仪显示该患者出现严重的心律失常,黄霞又赶紧置管,使用药物,经过6个多小时的抢救,终于将患者从死亡边缘拉了回来。
黄霞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插管要正对着病人的口腔,感染风险很高,但当时患者病危,已经顾不上害怕。
2月19日,连续工作很长时间的黄霞,完成给一个危重病人置透析导管后,突然晕倒了,伙伴们连拖带拽把黄霞拉出病房,帮她脱下装备,才发现她已经吐在口罩里。
黄霞晕倒的原因是长期高强度工作引起的缺氧,医院因此强制要求黄霞休息一周,然而,仅3天后,黄霞又走进了重症肺炎应急隔离病房。
黄霞说,“实在放心不下病人,大家都很辛苦,我怎么能一个人休息。”
就这样,黄霞和同事们“以命护命”连续奋斗了51天,3月11日,医院在院的确诊患者终于“清零”。
载誉不忘初心
为提高诊疗能力赴京学习
黄霞常说,“荣誉属于过去,表彰只是起点。”
去年,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表彰大会上黄霞获得了“全国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先进个人”“全国优秀共产党员”称号。面对荣誉,黄霞对自己提出新的要求:回归工作常态,回归初心使命,回归新的起点。
“在重症监护室,我们就是患者的依靠和希望,过硬的业务水平是必须的”。为了提高诊疗能力,黄霞不断学习先进的医疗技术及理论知识,大量阅读专业资料及书籍,并将其运用到临床实践中。
目前,在北京协和医院学习的黄霞把自己当成一块海绵,她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感叹道,“在这里,我常常为医生们讨论问题时的较真与纯粹,为他们精细的临床思路而深深折服……”
对于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未来发展建设,黄霞满怀期待,“我将带着满满收获更好地投入到以后的工作中,为推动万州医疗卫生事业和经济社会高质量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