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 爱吃亏的“憨书记”熊尚兵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日16时20分讯(记者 闫仪 见习记者 王钰)熊尚兵算是敢想敢干那类人,18岁开始外出做柑橘生意,20多岁就成为了当地少有的万元户,这样“精明”的人却放弃年收入上百万的老板不当,返乡当“村官”,18年前,熊尚兵干的这件“傻”事,至今仍在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流传。
最近,新近荣获第六批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称号的熊尚兵正在忙着打理村里的经济作物,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一年之计在于春,这段时间猕猴桃需要人工授粉、柑橘和中药材也需要修枝整形、除草施肥”。
受得了苦 不当老板当村官
2003年,生意如日中天的熊尚兵成了乡亲们羡慕的“百万富翁”。
回到家乡,见过不少世面的的他产生了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的念头。这个想法遭到了全家人的一致反对。家人不理解,“在外面生意做得好好的,你回去做啥子嘛?一个穷山沟沟又有啥搞头?”但熊尚兵态度坚决。
为此,熊尚兵向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解释,“虽然当不了雷锋,但是我心里一直觉得,带领大家都富起来,对社会有所奉献,才能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
事实证明,熊尚兵并非一时兴起,2004年村“两委”换届,熊尚兵被选举为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党委书记。
十多年来,他扎根重庆市开州区长沙镇齐圣村,用自己的经商头脑和踏实肯干,手把手一步一步带领乡亲们脱贫致富,将土地贫瘠、无支柱产业的齐圣村蜕变为产业兴、生态美、百姓富的“小康村”,实现了贫困村向全国休闲农业与乡村旅游示范村的生动蜕变。
这几年,常有朋友找上门来邀约熊尚兵再次合作工程。面对好意,熊尚兵却总是婉拒:“忙不过来,我的事业全在齐圣村。”
吃得了亏 自掏腰包修公路
“七条沟,八道梁,高坡土地不产粮”就是齐圣村从前的真实写照。
作为村里的当家人,刚上任的熊尚兵意识到,当务之急是要圆了齐圣村村民几代人的修路梦想,帮助大家从山窝里走出去。
为此熊尚兵没少往镇里、县里跑,好结果是上级同意拨款,难题是仍要自筹一部分。
“党员干部要带头,带起大家一起凑。凑多少,算多少。不够的,我来垫!”熊尚兵斩钉截铁地说。东拼西凑之后,资金缺口仍然很大。熊尚兵一咬牙,拿出积蓄,终于凑齐修路钱。
为了节约资金,保证质量,熊尚兵还当上了“监工”“采购”“审计”。他和施工队约法三章:工程包工不包料,所有材料由村里采买,做得不合要求必须重来,工人都说他是个十足的“抠门书记”。
就这样,一条13公里的出山路艰难地打通了。而如今,齐圣村已硬化、油化村道39.5公里,同时还修建了人行便道和生产便道9公里,基本实现了户户通。村道、户道如银龙般蜿蜒盘旋,打通了村民们奔向富裕的“血脉”。
熊尚兵对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的记者感叹道,“通路的最大好处就是农产品好卖了,商贩愿意上门收购,赶场也就个把小时的功夫”。
下得了力 带头投资种水果
齐圣村主要的传统产业是柑橘,因缺乏科学管理,经济效益很不理想。
2010年,熊尚兵多方考察后决定发展红心猕猴桃产业,但要拿出所有积蓄发展特色种植,让许多村民打起了退堂鼓。
为动员村民一起种,他天天都在村里当“说客”,两年里车子跑了10万公里。后来,熊尚兵决定从自家做起,提高村民的积极性和信心,他拿出积蓄,购买苗木、流转土地,随后又引入农业公司。
渐渐步入正轨的红心猕猴桃产业打消了村民的顾虑,原本还在观望的人,陆续相信了熊尚兵。
熊尚兵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其实,基层工作最重要的就是群众的思想工作,只要获得了乡亲们的理解和支持,一切问题都可以迎刃而解”。
然而产业发展仍旧历经了千辛万苦,据熊尚兵介绍,早年猕猴桃还过了严重的溃疡病,损失了不少。
为了将风险最小化,熊尚兵决定带领村民抱团发展,成立了猕猴桃种植合作社。2016年,奇圣红心猕猴桃种植股份合作社被评为全国专业合作社示范社。
正因为熊尚兵的事事带头、敢为人先的作风,村民们都信任他,愿意跟着他干,现在路走顺了,即使再有难关出现,大家也有了那份共同进退的默契。
之后,熊尚兵又带头将村里传统的柑橘“变废为宝”,因地制宜发展山地特色农业和乡村旅游,现在的齐圣村,形成了全方位立体式的“农业+生态+旅游”发展模式。
提起齐圣村的现状,熊尚兵很是自豪,“最近我们这边风景很好,樱花都开了;还有鹅柑,甜度大、水分高,现在游客到村里来可以看到花果同树的美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