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科技服务能量大 “土疙瘩”变身致富“金疙瘩”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4日6时30分讯(通讯员 熊黎云 张菡)“好在天然,贵在品质,我们的最大优势,是绿色原生态,我们的最大底气,是从种苗到成品全过程都有农科院的专家用现代科学技术保驾护航!”4月1日下午,在苏州大学参加重庆市优秀退役军人创业能力提升培训班培训学习的杨洲,向同学们介绍起自己的创业项目时,满是自信和自豪。
在万州,杨洲和他的团队通过统筹协调整合优质的种苗、适宜的环境、科学的管护和高效的加工等要素,走出了一条科技助力甘薯变身致富“金疙瘩”的成功之路。
退役军人返乡创业
甘薯又称红薯、红苕。提到甘薯,人们第一个联想到的,很可能是用来填饱肚子的食物或者喂养牲口的饲料“土疙瘩”。因为产量高、适应性强,甘薯在我国被广泛种植。联合国粮农组织认为:甘薯投入少产出多,单位面积生产可食用干物质居各种作物之首。
“家乡的甘薯养育了我,能不能在甘薯上做点文章出来?”退役后,杨洲决心立足家乡的农业生产自主创业,看到村里大片大片的甘薯地,杨洲动起了心思。
“甘薯富含多种维生素、花青素、胡萝卜素、矿物质、糖蛋白、黄酮、绿原酸等营养成分,其中维生素C的含量是苹果的8倍、胡萝卜的4倍,维生素B1、B2的含量是大米的两倍。”功夫不负有心人,杨洲很快找准了创业的着力点:把甘薯从填饱肚子的食物升级为现代人喜爱的绿色原生态食品。
科技助力甘薯种植
“今年,我们育种13000多斤,将免费为全村种植户提供优质种苗。”杨洲所在的万州区龙驹镇玉合村地处高山地带,有远离城镇、环境污染少、气候温和等一系列优势,是种植甘薯的理想之地。
“我们的科技服务,实现了从种苗到成品的全覆盖,取得了很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3月13日,重庆三峡农业科学院甘薯创新团队又一次来到玉合村,开展甘薯播种及种苗快繁田间技术培训,为村里提供了8个在当地筛选出的适应种植的新品种。培训会上,团队负责人、三峡农科院研究员张兴端亲自示范,做好对农户的技术指导。
类似的培训,早已实现了常年常态化开展。三峡农科院甘薯团队的专家已连续三年作为科技特派员,定点对接帮扶龙驹镇及所在地相关企业。在团队成员和村民们心中,都有一本明白账:2020年的统计数据显示,优质高干甘薯淀粉亩产可达440公斤以上,每亩可新增产值420元。优质鲜食甘薯品质优,商品薯率高,销售价格远高于品质低下的老品种,每亩可新增产值800元以上。叶菜用甘薯分批种植,分批采收,平均可实现每亩年收入6000元以上,示范推广20亩实现新增产值12万元。
做优产业振兴乡村
有了品质好、产量高的甘薯,如何破解保存时间不长、鲜销成本太大等新问题?在三峡农科院甘薯团队和万州区退役军人事务局的大力支持下,杨洲和他的团队走上了就地深加工甘薯粉皮的绿色可持续发展之路。
7500平米标准化生产厂房里,一道道古法工艺被细分到和浆、筛选、过滤、摊粉、冷却、晾干等工位。因为主打的是纯手工,为保证产品质量和食品安全,所有工人进入工位前必须穿戴好工作服、帽子、口罩和手套。“我们的纯手工红薯粉皮可以炒、煮、炖、凉拌,吃法多样化。并富含蛋白质、淀粉、纤维素、氨基酸、维生素和多种矿物质,有良好的养颜美容的作用,必须好好夸一夸。”玉合村党支部书记张朝均坦言,甘薯种植和就近加工,能够有效增加村民收入,是村里实现乡村振兴的一个很好抓手。
带动就业100人,年产200吨甘薯粉皮和休闲食品,年产值1000万元,申请非物质文化遗产,注册发明专利和实用新型专利……杨洲和他的团队深知:科技不但能让“土疙瘩”变身致富“金疙瘩”,还会让未来的生活越来越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