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大盛镇:突出“四个坚持” 助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8日16时40分讯(记者 王庆炼)山形水胜,整洁宜居……走在重庆市渝北区大盛镇的乡间小路,微风拂来是清新的空气混合着青草香。
今年1月,大盛镇被命名为第二批重庆市“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实践创新基地,多年的生态文明建设和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成效。生态环境更加优美、农村产业更加兴旺、乡村面貌明显改善、农民生活更加富裕,是大盛镇的真实写照。这些成效得益于大盛镇对“两山论”“两化路”的坚持实践,突出“四个坚持”,依托“一山一水”自然资源,大力实施“双十万工程”,助力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实现生态文明建设、产业发展及人居环境整治的有机统一。
坚持生态优先,农村产业更兴旺
变零碎地块为成片土地;变“肩挑背磨”为机械耕作;变低效作物为高效作物;变简单流转为股份合作……根据“生态产业化、产业生态化”的发展思路,大盛镇抢抓“双十万工程”建设历史机遇,按照规模化、机械化、智能化、组织化、信息化、品牌化、景观化“七化”要求,推行“六改促六变”。
据了解,目前全镇已成立青龙、云龙、千盏等六个生产互助农业股份合作社,完成土地宜机化整治11080亩,栽植晚熟柑橘、花椒、黄桃等特色经果林7300余亩。
通过土地宜机化改造、实施经果林建设,昔日的“馒头山、巴掌田、鸡窝地”变成了高标准现代化的绿色水果产业基地,在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的同时,壮大了村集体经济,真正让果树成为了增收致富的“摇钱树”,实现了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坚持绿色发展,生态环境更优美
每逢春季,大盛镇便成为了周边市民赏花打卡好去处。漫山的樱花覆盖山林,金丝楠木、香樟树在云海中彼伏……宛如人间仙境。而这些林木恰如其分地布局,遵循了大盛镇“适地适树”的原则。
据了解,大盛镇扎实开展国土绿化和森林提质增效行动,确立以宅基地和聚居点绿化为点、道路及水系绿化为线、林相改造及疏林地培育为面,“适地适树”。同时以“景观效果好、木材质量优、抗病能力强、经济价值高、生长周期长”为标准,选择以樱花、香樟、楠木、水杉等为主的优良树种,做到绿化、美化、香化、产业化齐头并进。
如今,共完成“四旁”植树3000亩、退耕还林3500亩、樱花林和红枫林等林相改造2800亩、疏林地培育3200亩、道路绿化260公里,创建天险洞村等3个市级绿色示范村,为生态资源优势转化为绿色发展优势奠定了坚实基础。
坚持智慧高效,生态经济效益更显著
让现代智能科技赋能传统农业种植,智能化、信息化发展使得大盛镇的生态经济效益更加显著。
据了解,大盛镇青龙村与中国联通重庆分公司合作搭建渝北青龙村农业物联网系统,该系统提供的农业物联网自动监测、病虫害预警及水肥一体化灌溉控制先进技术,可实现对青龙村水果基地土壤、小气候、水肥等环境要素实时在线监测,实现柑橘生长环境的大数据采集、汇总、分析和管理,通过分析汇总指导果园实现智能化、信息化、品牌化。
同时,大盛镇通过智慧物联网大数据和水肥一体化滴灌系统,实现果园水肥管理精准化和高效化,有效缓解夏季高温旱情,节约用水用电30%以上,节省肥料投入,并通过病虫害预警减少农药使用,农药和肥料的减少,显著减少面源污染,结合河长制的实施,有效保护了东河水质。
除此之外,大盛镇通过土地宜机化改造、实施经果林建设,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率,壮大村集体经济,预计人均年增收1万元,实现了生态增值、产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有机统一。
“双十万工程”让大盛镇的撂荒地变为现代果园,大幅提高森林覆盖率,现代水果基地的产业智能化和信息化发展,有效提升“双十万工程”的生产、经营、管理、服务水平,提升青龙柑橘绿色、生态、可溯源的品牌效益。
坚持以民为本,美丽乡村更“精致”
以民为本的精细化建设,是大盛镇“永葆”美丽的“秘密”。
除了完成2011户旧房整治提升,3530户CD级危房整治任务之外,大盛镇拿出了绣花功夫去美化这片土地。据了解,大盛镇全力推进古洛环线乡村振兴示范带和樱花小镇建设,高标准建成聂家院子、太和场、蒋家湾、廖家湾、太和场、廖家湾等示范点,并逐渐成为渝北乡村游新地标。实施统大路、大白路、张白路路域环境整治10公里,常态化、长效化抓好面上环境卫生,扎实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行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和垃圾分类治理积分制,完成雨污管网铺设25公里,新建、改建卫生厕所3000余个,实现乡村环境干净、整洁、有序,有力带动了乡村旅游和农民致富增收。
大盛镇始终贯彻“四个坚持”发展理念,让村民积极投身建设,发挥共创、共建、共享的主导作用,切实提高村民在打造“两山”理论实践创新基地中的幸福感和获得感。据了解,通过一系列举措,2020年,大盛镇地区生产总值达到56005万元,比2015年增长37%;全年接待游客6万人次,旅游收入约65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为19923元,是2015年的1.5倍,年均增长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