铜梁:退休继续当“农民” 农技专家田间地头献余热
“今年这些水稻长势非常好,秧苗已经封林了。”5月10日上午,李漱泉和往常一样,来到重庆市铜梁区蒲吕街道平安村,查看他心爱的“宝贝”——在这里推广的10余亩高产水稻。

铜梁:退休继续当“农民” 农技专家田间地头献余热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5-1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1日6时讯(通讯员 陈刚)“今年这些水稻长势非常好,秧苗已经封林了。”5月10日上午,李漱泉和往常一样,来到重庆市铜梁区蒲吕街道平安村,查看他心爱的“宝贝”——在这里推广的10余亩高产水稻。

李漱泉在水稻田里插秧。 通讯员 陈刚 摄
李漱泉在水稻田里插秧。 通讯员 陈刚 摄

现已退休的李漱泉原是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的一名农技专家、高级农艺师,担任过农技站站长。1981年,李漱泉毕业于永川区农校农业推广专业,其后的几十年间,他就扎根于铜梁广袤的农村大地,成为了一名“农民”,根植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领域,逐渐成长为一名农技专家。

工作期间,李漱泉先后推广了水稻、玉米、红薯等20多个优良品种,为铜梁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立下了累累功绩。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农业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丰收奖二等奖,重庆市、铜梁区农业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

2005年因病退休后,李漱泉本应颐养天年,在家享受生活,但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却停不下来,继续奔走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道路上。

李漱泉(右)与王宜在田间查看秧苗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李漱泉(右)与王宜在田间查看秧苗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学的是农学,又长期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心中的情怀不能放下。看着自己推广的新品种丰收了,身体的不适顿时消失。”谈及退休后的生活,李漱泉吐露出了自己的初心。

退休后的十余年间,每逢大春生产时节,李漱泉都会主动联系种粮大户,上门前去讲解水稻、杂交玉米等新品种移栽、厢面平整、施用农药等后期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为他们打破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瓶颈,也为他们科学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平滩镇万桥村返乡大学生王宜,以前学习的是大田作物生产专业,毕业后从事过水果生意、莲藕种植。2018年,王宜回到家乡,租用周边群众的稻田搞起了水稻种植。“李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我技术支持,树立了我从事水稻种植的信心和决心。”王宜的话是李漱泉不忘农业发展初心的最好注脚。

李漱泉(左二)在田间查看新品种玉米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李漱泉(左二)在田间查看新品种玉米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在李漱泉的技术支持下,如今的王宜在平滩镇共租地700余亩,成为当地闻名的水稻种植大户,年产值近100万。

同时,李漱泉还在全区推广规范栽培,普及农业新技术。“今年我采用半旱式宽窄行栽培新技术,不但通风透光,而且增产,现在秧苗长势喜人,增产是肯定的。”蒲吕街道平安村四组陈辉说,今年他在李漱泉的帮助下,对自己种植的4亩多水稻进行新技术栽培,预计每亩可增产200-300斤,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首要就是种子安全。作为一名农业人,就要多推广更多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李漱泉说,仅今年,他就在蒲吕街道、平滩镇等镇街推广了荃优1606、国泰香优2号等16个优质水稻品种,为群众免费进行示范载培技术培训,助推铜梁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铜梁:退休继续当“农民” 农技专家田间地头献余热

2021-05-11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1日6时讯(通讯员 陈刚)“今年这些水稻长势非常好,秧苗已经封林了。”5月10日上午,李漱泉和往常一样,来到重庆市铜梁区蒲吕街道平安村,查看他心爱的“宝贝”——在这里推广的10余亩高产水稻。

李漱泉在水稻田里插秧。 通讯员 陈刚 摄
李漱泉在水稻田里插秧。 通讯员 陈刚 摄

现已退休的李漱泉原是铜梁区农业农村委的一名农技专家、高级农艺师,担任过农技站站长。1981年,李漱泉毕业于永川区农校农业推广专业,其后的几十年间,他就扎根于铜梁广袤的农村大地,成为了一名“农民”,根植与农业新技术、新品种推广领域,逐渐成长为一名农技专家。

工作期间,李漱泉先后推广了水稻、玉米、红薯等20多个优良品种,为铜梁区农业的高质量发展立下了累累功绩。他本人也先后获得了农业部杂交水稻高产栽培丰收奖二等奖,重庆市、铜梁区农业部门的多次表彰奖励。

2005年因病退休后,李漱泉本应颐养天年,在家享受生活,但跟泥土打了一辈子交道的他,却停不下来,继续奔走在推广农业新品种、新技术的道路上。

李漱泉(右)与王宜在田间查看秧苗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李漱泉(右)与王宜在田间查看秧苗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学的是农学,又长期从事农业新品种、新技术推广,心中的情怀不能放下。看着自己推广的新品种丰收了,身体的不适顿时消失。”谈及退休后的生活,李漱泉吐露出了自己的初心。

退休后的十余年间,每逢大春生产时节,李漱泉都会主动联系种粮大户,上门前去讲解水稻、杂交玉米等新品种移栽、厢面平整、施用农药等后期管理方面的关键技术,为他们打破农作物增产增收的瓶颈,也为他们科学种植提供技术保障。

平滩镇万桥村返乡大学生王宜,以前学习的是大田作物生产专业,毕业后从事过水果生意、莲藕种植。2018年,王宜回到家乡,租用周边群众的稻田搞起了水稻种植。“李老师就像一场‘及时雨’,在我最困难的时候给予了我技术支持,树立了我从事水稻种植的信心和决心。”王宜的话是李漱泉不忘农业发展初心的最好注脚。

李漱泉(左二)在田间查看新品种玉米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李漱泉(左二)在田间查看新品种玉米长势。 通讯员 陈刚 摄

在李漱泉的技术支持下,如今的王宜在平滩镇共租地700余亩,成为当地闻名的水稻种植大户,年产值近100万。

同时,李漱泉还在全区推广规范栽培,普及农业新技术。“今年我采用半旱式宽窄行栽培新技术,不但通风透光,而且增产,现在秧苗长势喜人,增产是肯定的。”蒲吕街道平安村四组陈辉说,今年他在李漱泉的帮助下,对自己种植的4亩多水稻进行新技术栽培,预计每亩可增产200-300斤,亩产可达800公斤以上。

“粮食安全是关系国计民生的头等大事,粮食安全首要就是种子安全。作为一名农业人,就要多推广更多优质、高效的优良品种,从源头上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守护人民舌尖上的‘安全’。”李漱泉说,仅今年,他就在蒲吕街道、平滩镇等镇街推广了荃优1606、国泰香优2号等16个优质水稻品种,为群众免费进行示范载培技术培训,助推铜梁全区农业高质量发展。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