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个“关键词”解码铜梁高质量发展密码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8日18时20分讯(记者 李黎)初夏时节,万物峥嵘。走进重庆市铜梁区一个个重点项目建设现场,处处涌动着发展的热潮,企业生产热火朝天,项目建设风生水起。
工业是经济发展的命脉和基石,工业强则城市强,工业兴则全局兴。在高质量发展的棋盘上,铜梁区扶持工业经济发展落子有声,布局有方,行动有力。
近年来,铜梁区针对工业总量不大、结构不优等问题,大力实施工业跃升倍增计划,深入推进以大数据智能化为引领的创新驱动发展行动计划,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智能制造产业园、新能源新材料产业园集聚效应日益显现,电子信息、装备制造、大健康等主导产业集群成链。

回顾2020年,铜梁工业发展成绩喜人。全区实现地区生产总值661亿元,其中,规模以上工业总产值突破600亿元,工业经济发展水平明显提高,经济发展后劲不断增强,全区工业经济在高质量发展的道路上行稳致远。
关键词“孵”
顺势而为培育智造产业
位于铜梁高新区的重庆精鸿益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专业从事监控录像、电脑主机箱、笔记本电脑配件的研发、生产和销售的高新技术企业。
走进企业智能化生产车间,一台台机器人灵活挥动手臂,与零星的工人协同作业。“在自动焊接、智能监测、铆合等环节,我们用上了机械手臂,工作效率大大提高。”精鸿益科技有限公司相关负责人说。

该负责人表示,企业正在向5G 智能制造工厂转型,不仅生产线实现智能化、自动化,仓储物流乃至生产全过程都能实时监控。同时,还大大降低了生产制造成本,进一步提升了公司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取得良好的经济效益。
无独有偶,铜梁高新区另一家以研发制造笔记本电脑、通讯产品整机和关键零部件为主的企业——重庆百钰顺科技有限公司同样通过智能化改造,车间产能提高了10%以上。
“生产线上的每一个环节都能通过扫描设备传送到智慧管控平台,实现设备生产情况实时监控,故障及时报警。产品的每一步工序,从投料到成品,都能实现精准追溯。”百钰顺车间负责人苏艳茹说。
精鸿益、百钰顺,只是铜梁工业数字化转型、智能化发展的缩影。
在大数据智能化浪潮下,铜梁工业悄然“智变”。数据显示,2017年以来,全区共实施智能化改造项目200余个,已建成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生产效率提升68.3%,运营成本降低28.7%。

尤其是去年10月以来,铜梁区与航天云网携手共建的重庆工业互联网赋能中心正式投用,通过工业互联网提供的平台,5G、大数据和人工智能等很多新的技术,被赋能到企业的生产场景中,帮助企业在实现数字化转型等方面发挥积极作用。
关键词“服”
引进人才院所服务企业
推动工业高质量发展,创新能力是关键。
2017年以来,铜梁区坚定不移推进“创新强区”战略,积极引导企业通过科技创新,促进企业升级上档,依靠科技的力量走向更广阔的市场。
科技创新,人才是第一要素。2018年,铜梁区创新出台了《龙乡人才政策十条》,开通“人才直通车”,建立“人才加油站”,打造“人才暖宝宝”,让人才有归属感、获得感。

2018年到现在,铜梁区共计引进硕士研究生(副高级专家)及以上人才102名,民营企业引才总量同比增长76.6%,建成市级院士专家工作站、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
携手高校和科研院所,是铜梁大力推进协同创新的重大举措。目前,铜梁区已与中科院、北科大等20余所高校、科研院所达成深度合作,建成市级以上研发平台42个、科技服务机构8个,成功获批全市首批专利信息服务试点区。
科技创新,正在为传统企业发展注入新动能。
以汽车制造企业庆兰为例,该企业拥有国内外先进的生产加工及检测设备,能生产加工高质量、高精度汽车制动盘、汽车变速器关键零部件等,与长安福特等知名品牌建立长期稳定合作关系。
重庆威斯特电梯公司依靠自身的研发团队,拥有了9项发明专利、75项实用新型专利,成功入选重庆电梯标准制定企业。
“创新强区”战略大大提升了企业在转型升级、新产品研发、新工艺使用,特别是智能化大数据开发等方面的投入的积极性。
据统计,2020年,铜梁规模工业企业研发投入实现11.52亿元,研发投入强度达到1.9%。规上工业企业建成各级研发平台74个,新培育科技型企业33家,全区科技型企业总量达到573家,高新技术企业95家。
截至目前,铜梁区成功创建国家高新技术企业84家、市级科技型企业506家,科技型企业数量增长44.5%,“双新”企业产值占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重提高至42%。
关键词“辅”
东西合作为企业做“嫁衣”
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要认准产业链、价值链高端,瞄准最前沿、最尖端的变革性、颠覆性技术来重点发力。
美妆产业是绿色朝阳产业,具有高增长、高附加值、低消耗、低排放的“两高两低”特点。
放眼全国,美妆产业高地并不多。以广州为代表的华南美妆行业,率先抱团形成了产业圈,铜梁人敏锐地捕捉到了这一机遇,以广铜合作为契机,力邀华南美妆企业来渝投资兴业,联手在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打造西部美谷。

不到一年时间,西部美谷总投资已达220亿元,签约落户的33个美妆企业仅3个月就实现开工,半年就部分投产,铜梁美妆健康产业生态圈已加速形成,成为区域合作新典范。
铜梁的运筹不止于此,一边打造广铜东西合作“桥头堡”,一边围绕川渝合作“桥头堡”解题。
铜梁区发改委相关负责人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铜梁与四川相邻区县在产业等方面展开了合作,以汽车产业为例,两地汽配企业自发走到一起,展开上下游合作。铜梁则将成立产业协会,引导两地汽配企业共同做大做强。
这种链式整合思维,使得川渝两地不同产业都能“无缝链接”到铜梁。
两地联动、协同发展,铜梁在高质量发展中探索出“新规律”。
通过梳理主导产业情况,铜梁围绕主导产业缺失链条环节,以全市智能终端特色产业建设基地、两江新区铜梁产业园、广铜“一带一路”高新技术产业合作区等为基础,培育和引进智能终端、美妆健康、高端汽车零部件、轨道交通等上下游企业,拉长产业链条,推动产业补链成群。
铜梁高新区相关负责表示,预计到2025年,铜梁将建成2000亿级产业集群,包括1000亿级电子信息产业集群,500亿级“西部美谷”和800亿级西南地区装备生产供应基地。
关键词“赋”
营商亲商赋能各大行业
营商环境对于一个地区的高质量发展意义重大。
近年来,铜梁区始终把优化营商环境作为推动高质量发展的“生命线”来抓,用改革的办法全面优化营商环境。
2018年以来,铜梁陆续推出行政审批流程再造集成创新、“互联网+一窗综办”、企业开办“四零”改革、工程建设项目“四合一四联合”、中央资金“三直达”、智能“秒办”等一大批改革举措,实现营商环境不断提升。
不仅在行政审批上提质增效,铜梁还主动围绕市场端的“订单难”、“用工难”、“政策落地难”等“七难”问题,做增量服务。
今年初,铜梁独创“把老乡留在老家”活动,帮助480余家企业招聘员工7925人;通过抓龙头企业带动合作,建立了以鹿享家、天齐锂业、涪柴动力为代表的100家企业上下游合作“产业链”;通过组织100余家企业召开辖区产业链、供应链对接会等,促成辖区企业间达成意向性合作订单1亿元;通过优化高新区公交线路、班次,为30余家企业解决企业员工出行问题……
营商环境好不好,企业最有发言权。
位于铜梁“西部美谷”的万洋众创城,签约入驻并开始招商后,出现了资金方面的困难。在铜梁区金融办牵头帮扶下,企业获得金融支持。此举也让万洋众创城董事长苏孝峰对铜梁的营商环境点赞,表示将在化妆品产业、智能制造产业等诸多领域与铜梁区合作,让更多的优质项目前来落户。

帮助企业协调过渡厂房、开拓订单路径,重庆鹿享家科技公司落户铜梁后,也被铜梁千方百计帮助企业排忧解难的诚意所打动,决心扎根铜梁发展,公司的全国结算中心已迁到铜梁,西南研发中心也将在产业园竣工后入驻。
类似的案例不胜枚举。近4年来,铜梁坚持“刀刃向内搞改革”,每年围绕一项主要内容,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实现营商环境提升“四年迈出四大步”。
自上而下,全域营商,不断创新,铜梁正在以一流的营商环境推动高质量发展迈入“快车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