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乡村振兴新征程 乘势而上再出发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5月19日9时讯(记者 欧武夷)5月7日,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乡村振兴工作队和第一书记来到彭水并第一时间下沉到乡村开展工作。
“我们立足当地特色资源,指导、协调和督促实施产业发展计划和开发项目,做优农业品种品质品牌,加快农业持续发展,推动乡村产业发展壮大。”市农业农村委帮扶集团驻善感乡工作队队长任军说,工作队入驻后,重点围绕基础条件改善、产业布局调整、乡村文明建设、基层组织建设等开展工作。
发展特色产业
点燃乡村振兴引擎
近日,在彭水县乔梓乡金光村蒲公英种植基地里看到一片忙碌景象。一朵朵雪白的“小绒球”傲然挺立,十多名村民正在田间除草。“每年我的收入能上万!”2组村民谢刚吉说。
“基地种植蒲公英800亩,再过不久又是一片丰收景象!”金光村1组蒲公英种植基地唐龙江说,以前受交通等设施滞后等制约,村里们“土里刨食”,守着碧绿青山却过着穷日子。
2015年,随着村里第一条通畅路的建设,唐龙江和村民成立县旭江农作物种植专业合作社,通过土地入股和土地流转,吸引123户农户加入;2017年,引进蒲公英开展种植,随后建立蒲公英茶加工厂,延长种植产业链条;2019年,加工厂安装了揉茶一体机全套设备,通过清洗、烘干、包装生产成茶叶成品。
昔日散落在田间地头的蒲公英,如今摇身一变成了乔梓乡特色产业,不仅是蜂糖李树下一道靓丽风景,更成为老百姓致富增收的新渠道。
其实在彭水,所有的贫困村均有特色产业和集体经济带动。仅去年就发放扶贫小额贷款8.8亿元,发展农民专业合作社1068家,贫困群众收入从5312元增至10835元,“产业村长”引领产业扶贫纳入全市脱贫攻坚典型经验库。
今年,彭水县政府进一步提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做好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在提高农业质量效益和竞争力方面,将打造一批特色生态农业示范带、示范片、示范点。丰富乡村业态,强化农业科技创新运用,大力发展农产品加工、乡村旅游和农村电商,促进农业产业可持续发展。
据了解,彭水今年将启动实施“十四五”乡村产业“321”工程,“3”即发展3个30万级特色产业:30万亩红薯、30万亩经果林、30万亩特色种植;“2”即发展2个100万级保供产业:种植粮食100万亩、出栏生猪100万头;“1”即发展1个1000万级畜禽产业(包括牛、羊、鸡、鸭、鹅、兔等)。协同推进中蜂养殖、生态渔业等地方特色产业,加快推进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发展,促进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实现全年农林牧渔总产值65亿元以上,全年农业增加值、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分别增长4%、9%以上。
建好生态资源
乡村振兴驶向快车道
日前,在新田镇阿依山大草原,满山的樱花迎风绽放,花香四溢吸引了不少市民前来踏游。
“这里樱花确实很漂亮,也很少见,真是不虚此行。”市民彭海一大早驾车带上家人来到了阿依山赏樱花,一路上大片的野樱桃花与3000多亩“木本海棠”、“鸡爪槭”、“红叶石楠”和乔木“樱花”相映成趣令人目不暇接,大家纷纷掏出手机记录这美景。不仅如此,在阿依山,清明菜、蕨菜、羊肚菌也进入了生长旺季,不少市民在赏花的同时也体验了一把采摘的乐趣。
大自然的馈赠,让彭水拥有了得天独厚的乡村生态旅游资源。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以生态为桥梁,发展乡村旅游,让彭水的乡村振兴走上快车道。
彭水连续两年成功入选“全国县域旅游综合实力百强县”,为重庆市连续两年唯一入选区县。鞍子镇罗家坨村入选重庆首批历史文化名村名录,鞍子镇干田村、万足镇廖家村、棣棠乡黄泥村3个村落入选国家级传统村落。创建大美乡村示范片3个、美丽宜居村庄6个、绿色示范村庄20个、国家森林村庄9个。
旅游,是乡村振兴的关键媒介。能够带动城市消费和城市人口进入农村,优化乡村产业和人口收入结构,构建旅游引导的城乡融合发展新格局。在发展乡村旅游方面,彭水正在大力创新乡村文旅业态。
彭水以特色主题化开发乡村旅游产品,围绕“一村一品、一村一特”,延伸主题文创商品、主题乡村景观、主题农特产品、主题研学产品等;培育布局一批乡村乡趣特色住宿设施,高品质休闲山庄别院、原生态度假木屋、主题化旅居驿站、社区性聚落客栈、散居式民宿院落、自驾型帐篷营地、集装箱青年旅舍等留宿类别,提档现有民宿、农家乐等,满足不同游客需求;指导有条件乡镇因地制宜规划建设类型多样的休闲农业景观,推出一批休闲体验农业“打卡地”;引导和支持返乡农民工、大学毕业生、专业技术人员等通过发展乡村旅游实现自主创业,培育一批乡村旅游致富带头人,建设一批乡村旅游创客示范基地,建成一批文化艺术旅游创业就业乡村。
同时,加大力度培育乡村文旅精品。支持特色小镇差异化发展,积极打造一批生态旅游型、文化休闲型、特色产业型、边界贸易型文旅融合小镇;大力发展设施农业、休闲农业、观光农业,推出一批乡村旅游示范基地和精品线路;扎实推进善感周家寨、润溪樱桃井、诸佛庙池等乡村振兴试点示范建设;依托“娇阿依”“木蜡庄傩戏”等文化遗产,推出一批乡风浓郁的非遗文化演艺精品;实施乡村旅游“后备箱”工程,包装出“龙须晶丝苕粉”“苗妹香香”“苗乡脆李”等农特商品。
坚持人才引领
全面推进乡村振兴
“幺妹儿,空了来我家坐坐,我新摘了一些老荫茶,家里的土鸡和腊肉等着你来拍照。”“好,我这就过来。”
最近,大垭乡龙龟村本土人才李姗娜依然忙碌着。每天,她都忙着走村入户为乡亲们拍土货照片,上传网络,收购土货,进行线上销售。
2015年,李姗娜辞去乌江画廊景区工作后回到家乡,成为村里的后备干部。刚到岗时,村里的工作琐碎而忙碌,还要帮助村民处理各种问题,离乡多年,又无基层工作经验的李姗娜觉得有劲使不出。“小李,不要着急,有我们在。”看着满脸愁云的李姗娜,村党支部负责人决定帮帮她。
每次走村入户时,党员干部都叫上李姗娜,带着她一家一户地认人,了解村情民情。遇到难以调解的村民纠纷,有经验的干部更是言传身教,帮助她尽快掌握处理纠纷的工作方法。党员干部们的帮助,让李姗娜对工作越发得心应手。
“我也想为村里产业发展尽一份力。”李姗娜说。
很快,机会来了。彭水农村电商开展得如火如荼,村里也想搭上这股“东风”,发展电商。
“小李在景区做过导游、销售,这项工作正好能发挥她的特长。”村党支部建议。
李姗娜欣然接下了帮助村里发展电商的任务:挨家挨户到村民家收购农产品,再把它们拍照放到网店、朋友圈;在村党支部的支持下参加彭水电商带头人培训,学会为村民的产品做包装、做宣传……
“有时一天就能卖几百单农产品,2020年的销售额更是达240多万元。”李姗娜兴奋地说。
如今,李姗娜不仅是龙龟村专业合作社负责人、彭水县的电商达人,还被推选为龙龟村支委委员、综合专干。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李姗娜的成长,只是彭水数千名本地农业人才成长的缩影。3月29日,德勤中国携手重庆彭水,正式启动为期三年的乡村人才振兴战略合作。
据了解,德勤中国作为全球领先的专业服务机构,将发挥其在专业资源、社会网络和国际视野等方面的优势,投入价值人民币1000万元的智力支持、专业服务和资金支持,通过公益项目、技能培训、规划咨询和专家支持等多种途径与彭水合力开展乡村人才培养,打造乡村人才振兴基地,支持当地10000名乡村人才发展,助力彭水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