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州:熊寿碧回乡种下“甜甘蔗”过上“好日子”
近日,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花桥社区5组一片甘蔗长势喜人,熊寿碧在地里为甘蔗除草、施肥、浇水。

开州:熊寿碧回乡种下“甜甘蔗”过上“好日子”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6-10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0日6时讯(通讯员 李泉)近日,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花桥社区5组一片甘蔗长势喜人,熊寿碧在地里为甘蔗除草、施肥、浇水。汗珠从她额上淌下,她顺势用手擦了擦又继续干活。

熊寿碧种植甘蔗,一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让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像甘蔗一样甜。

熊寿碧在给甘蔗浇水。通讯员 李泉 摄
熊寿碧在给甘蔗浇水。通讯员 李泉 摄

流转土地 种植甘蔗

今年48岁的熊寿碧是云枫街道人,她先后在广东、上海等地打过工。最近几年,她在外地种植柑橘,对种植业有一定经验。

在外漂泊久了,对于家乡就越发思念。经过考察,熊寿碧决定回家乡发展。经过了解,铁桥镇花桥社区靠近澎溪河畔,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温湿度适宜,适合种植甘蔗。于是,熊寿碧找到花桥社区相关负责人,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社区干部。当地干部积极鼓励和支持她到花桥社区发展。

2月20日,在铁桥镇党委政府和花桥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征求熊寿碧在花桥社区流转土地种植甘蔗意见的院坝会召开了。

“闲置的土地没人种很可惜,我们可以流转出去,让一些有意愿的人士来我们社区发展产业。”当天的院坝会上,村民积极发言,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

经过多方协商,熊寿碧在花桥社区流转了20亩土地,用于发展甘蔗。每年每亩土地按照350元流转费,一次性补偿给村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熊寿碧便开始栽种甘蔗苗。

3月底,20亩甘蔗基地完成栽种。

不辞辛苦 学习技术

“以前,我种植的是柑橘。今年种植的是甘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熊寿碧说,甘蔗栽种技术含量高,对除草、施肥、除虫、浇水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没有甘蔗种植技术的熊寿碧决定向开州本地种植甘蔗的“土专家”学习。

熊寿碧了解到,南门、长沙等地种植甘蔗的村民较多,便利用空闲时间专门去当地甘蔗种植大户家学习甘蔗种植技术。

“熊寿碧学习时,拿个笔记本,把不懂的地方都记下来,非常认真。”铁桥镇花桥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为助力本地产业增收,铁桥镇党委政府经常邀请区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技术。每当此时,熊寿碧总是做好笔记,不厌其烦地向技术人员请教,直到搞清楚为止。

不仅如此,为了全面掌握甘蔗的种植技术,熊寿碧还订阅了《甘蔗培育技术》《甘蔗病虫害防治》等书籍,购买了甘蔗种植技术光碟等。

“只有技术到位了,甘蔗丰收才有保障。”熊寿碧说。

甜蜜产业 收获希望

“今年,你种植的甘蔗长势不错。丰收时,我们来签订收购合同。”6月4日,一位从事甘蔗加工的商贩电话联系熊寿碧采购甘蔗。

据了解,甘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节,含甜汁多,可生吃,亦可制糖。副产品有糖蜜可酿酒、制酒精,经济价值高,市场广阔。

“除了批发统一销售以外,市民要单独购买也可以。”熊寿碧说,她家的甘蔗销售很多元化,可通过电商、微信、微博、QQ等多渠道销售。

“发展甘蔗产业不仅能让我增收,还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就业问题。”熊寿碧说,种植甘蔗苗和翻土,每天需要10多人。这一时期,要持续1个月。目前管护时段,一个月也要5人左右。

“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既挣到了钱,又照顾了家庭,一举两得。”花桥社区7组村民李贤华高兴地说。

“今年计划收入10万元,明年争取扩大规模,再流转甘蔗地20亩左右,这样不但能够解决村里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自己还能赚到更多的钱。”熊寿碧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开州:熊寿碧回乡种下“甜甘蔗”过上“好日子”

2021-06-10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6月10日6时讯(通讯员 李泉)近日,重庆市开州区铁桥镇花桥社区5组一片甘蔗长势喜人,熊寿碧在地里为甘蔗除草、施肥、浇水。汗珠从她额上淌下,她顺势用手擦了擦又继续干活。

熊寿碧种植甘蔗,一年收入可达10万元左右,让她的日子越过越红火,就像甘蔗一样甜。

熊寿碧在给甘蔗浇水。通讯员 李泉 摄
熊寿碧在给甘蔗浇水。通讯员 李泉 摄

流转土地 种植甘蔗

今年48岁的熊寿碧是云枫街道人,她先后在广东、上海等地打过工。最近几年,她在外地种植柑橘,对种植业有一定经验。

在外漂泊久了,对于家乡就越发思念。经过考察,熊寿碧决定回家乡发展。经过了解,铁桥镇花桥社区靠近澎溪河畔,水资源丰富、土地肥沃、气温湿度适宜,适合种植甘蔗。于是,熊寿碧找到花桥社区相关负责人,把自己的想法反映给社区干部。当地干部积极鼓励和支持她到花桥社区发展。

2月20日,在铁桥镇党委政府和花桥社区干部的大力支持下,征求熊寿碧在花桥社区流转土地种植甘蔗意见的院坝会召开了。

“闲置的土地没人种很可惜,我们可以流转出去,让一些有意愿的人士来我们社区发展产业。”当天的院坝会上,村民积极发言,都愿意将土地流转出来。

经过多方协商,熊寿碧在花桥社区流转了20亩土地,用于发展甘蔗。每年每亩土地按照350元流转费,一次性补偿给村民。土地流转合同签订后,熊寿碧便开始栽种甘蔗苗。

3月底,20亩甘蔗基地完成栽种。

不辞辛苦 学习技术

“以前,我种植的是柑橘。今年种植的是甘蔗,对于我来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熊寿碧说,甘蔗栽种技术含量高,对除草、施肥、除虫、浇水等都有着严格的要求。没有甘蔗种植技术的熊寿碧决定向开州本地种植甘蔗的“土专家”学习。

熊寿碧了解到,南门、长沙等地种植甘蔗的村民较多,便利用空闲时间专门去当地甘蔗种植大户家学习甘蔗种植技术。

“熊寿碧学习时,拿个笔记本,把不懂的地方都记下来,非常认真。”铁桥镇花桥社区相关负责人告诉笔者。

为助力本地产业增收,铁桥镇党委政府经常邀请区级部门的专业技术人员现场指导技术。每当此时,熊寿碧总是做好笔记,不厌其烦地向技术人员请教,直到搞清楚为止。

不仅如此,为了全面掌握甘蔗的种植技术,熊寿碧还订阅了《甘蔗培育技术》《甘蔗病虫害防治》等书籍,购买了甘蔗种植技术光碟等。

“只有技术到位了,甘蔗丰收才有保障。”熊寿碧说。

甜蜜产业 收获希望

“今年,你种植的甘蔗长势不错。丰收时,我们来签订收购合同。”6月4日,一位从事甘蔗加工的商贩电话联系熊寿碧采购甘蔗。

据了解,甘蔗属多年生草本植物,茎直立,有节,含甜汁多,可生吃,亦可制糖。副产品有糖蜜可酿酒、制酒精,经济价值高,市场广阔。

“除了批发统一销售以外,市民要单独购买也可以。”熊寿碧说,她家的甘蔗销售很多元化,可通过电商、微信、微博、QQ等多渠道销售。

“发展甘蔗产业不仅能让我增收,还解决了当地部分村民就业问题。”熊寿碧说,种植甘蔗苗和翻土,每天需要10多人。这一时期,要持续1个月。目前管护时段,一个月也要5人左右。

“我在这里打工,一个月能挣1500元左右,既挣到了钱,又照顾了家庭,一举两得。”花桥社区7组村民李贤华高兴地说。

“今年计划收入10万元,明年争取扩大规模,再流转甘蔗地20亩左右,这样不但能够解决村里更多的剩余劳动力就业,自己还能赚到更多的钱。”熊寿碧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