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一力: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一部大剧,精品有望
这部剧告诉我们,只要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了,讲精彩了,观众一定会花钱去看的。何为讲好、讲精彩?饱满的激情,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创新性、独特性,艺术表达,科技手段的运用,满足或符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需求。这些,在《重庆·1949》这部剧里我都看到了。我觉得,这个题材和这种演绎方式,在现在的基础上打磨提升,观众一定会买账的,是会愿意自己花钱走进这个剧场的。

杜一力: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一部大剧,精品有望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7-16

杜一力,资深旅游研究者,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30多年始终从事旅游业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其间参与组织了国家主要的旅游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的制定。30多年密切跟踪旅游产业发展,专注于旅游战略、旅游产业、旅游经济、旅游文化的研究,在这些领域有深厚的积累、深入的见解。

这部剧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激情饱满,效果炸裂,创新的意图满满都是。它回答了我一直思考的三个问题。

一、革命教育题材,观众会花钱去看吗?尤其是年轻人,会花钱去看吗?在前面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这代人有许多人对革命题材反感,是因为被当时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搞腻味掉了,年轻一代更是在接受红色历史教育方面缺乏自觉意识,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革命教育类的剧目都是组织观众免费去看的。这部剧告诉我们,只要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了,讲精彩了,观众一定会花钱去看的。何为讲好、讲精彩?饱满的激情,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创新性、独特性,艺术表达,科技手段的运用,满足或符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需求。这些,在《重庆·1949》这部剧里我都看到了。我觉得,这个题材和这种演绎方式,在现在的基础上打磨提升,观众一定会买账的,是会愿意自己花钱走进这个剧场的。

二、革命题材和旅游演艺如何结合好,解决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因为自有旅游演艺这个物种以来,基本上都是一个娱乐品种,主流艺术是不承认你的,主流艺术看不上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因为你太过娱乐。但是旅游演艺经过20年的演化,已经开始在形式上完全创新,风格上也已经开始多样化的呈现。总体来说,旅游演艺有一个共同的气质,可以叫生活浪漫主义,或叫古典浪漫主义。从最早的“西安唐乐宫”到“印象刘三姐”,基本上就是一个本土美化,美化虚化的景点加上一个文化形象,然后把它凌空的美化了,越来越追求唯美是旅游演艺既有的气质。所以,要它和革命题材如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大凡革命题材难免深刻、严峻,甚至残酷,还要真实、可信、经得起挑剔,这部剧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不按叙述历史的方式来表达,而是采取截取一段段片段,故事的主线我默认你已经知道了,我不去还原一些具体的点,最终你还是看懂了,感动了。如果把历史创作、历史研究、历史考据都搞到这个舞台上,任一部剧都承受不起。旅游演艺这个行当要继续研究和倡导它到底是什么品种,它在市场和在整个宣传中是一个什么定位,我们有我们的责任和长项,不能把什么东西都承载在一台戏上,那会搞得什么都不像。《重庆·1949》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把片段的东西演绎得感动人或让人喜欢叫人难忘就够了。这部剧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找到了一个解决的途径。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关于演艺本身,这个舞台,我认为是突破性最大的。科技支撑了这种艺术创作,非常的立体和多元。可以旋转的千姿百态,这么高科技含量所呈现出舞台的这种美,已经完全破了传统舞台所谓的“三一定律”的紧箍咒,动起来,动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想像不到下一个场景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这台剧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这是一个值得业内认真研究的案例,需要慢慢总结,至少这部剧的突破点作为一个旅游演艺在丰富表达词汇上应该有很多贡献。

总之,这是在红色底盘上呈现的一台让人能够从视觉、听觉到情感共鸣的一部大剧,精品有望。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杜一力: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  一部大剧,精品有望

2021-07-16 17:12:06 来源: 0 条评论

杜一力,资深旅游研究者,原国家旅游局党组成员副局长。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毕业。30多年始终从事旅游业研究和行政管理工作,其间参与组织了国家主要的旅游发展战略和政策法规的制定。30多年密切跟踪旅游产业发展,专注于旅游战略、旅游产业、旅游经济、旅游文化的研究,在这些领域有深厚的积累、深入的见解。

这部剧给我最深刻的感受就是:激情饱满,效果炸裂,创新的意图满满都是。它回答了我一直思考的三个问题。

一、革命教育题材,观众会花钱去看吗?尤其是年轻人,会花钱去看吗?在前面相当长的一段时间里,我们这代人有许多人对革命题材反感,是因为被当时那些形式主义的东西搞腻味掉了,年轻一代更是在接受红色历史教育方面缺乏自觉意识,因此很长时间以来,革命教育类的剧目都是组织观众免费去看的。这部剧告诉我们,只要你能把这个故事讲好了,讲精彩了,观众一定会花钱去看的。何为讲好、讲精彩?饱满的激情,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创新性、独特性,艺术表达,科技手段的运用,满足或符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需求。这些,在《重庆·1949》这部剧里我都看到了。我觉得,这个题材和这种演绎方式,在现在的基础上打磨提升,观众一定会买账的,是会愿意自己花钱走进这个剧场的。

二、革命题材和旅游演艺如何结合好,解决这个问题是有难度的。因为自有旅游演艺这个物种以来,基本上都是一个娱乐品种,主流艺术是不承认你的,主流艺术看不上的一个核心因素,就是因为你太过娱乐。但是旅游演艺经过20年的演化,已经开始在形式上完全创新,风格上也已经开始多样化的呈现。总体来说,旅游演艺有一个共同的气质,可以叫生活浪漫主义,或叫古典浪漫主义。从最早的“西安唐乐宫”到“印象刘三姐”,基本上就是一个本土美化,美化虚化的景点加上一个文化形象,然后把它凌空的美化了,越来越追求唯美是旅游演艺既有的气质。所以,要它和革命题材如何很好的结合在一起,这是一个很大的考验,大凡革命题材难免深刻、严峻,甚至残酷,还要真实、可信、经得起挑剔,这部剧找到了一个解决的方法,就是不按叙述历史的方式来表达,而是采取截取一段段片段,故事的主线我默认你已经知道了,我不去还原一些具体的点,最终你还是看懂了,感动了。如果把历史创作、历史研究、历史考据都搞到这个舞台上,任一部剧都承受不起。旅游演艺这个行当要继续研究和倡导它到底是什么品种,它在市场和在整个宣传中是一个什么定位,我们有我们的责任和长项,不能把什么东西都承载在一台戏上,那会搞得什么都不像。《重庆·1949》给了我们很好的启发,把片段的东西演绎得感动人或让人喜欢叫人难忘就够了。这部剧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找到了一个解决的途径。坚持走下去,就一定会形成自己的特色。

三、关于演艺本身,这个舞台,我认为是突破性最大的。科技支撑了这种艺术创作,非常的立体和多元。可以旋转的千姿百态,这么高科技含量所呈现出舞台的这种美,已经完全破了传统舞台所谓的“三一定律”的紧箍咒,动起来,动得天花乱坠,让你目不暇接,想像不到下一个场景是什么,这本身就是一种成功。

这台剧在艺术上有很大的突破,这是一个值得业内认真研究的案例,需要慢慢总结,至少这部剧的突破点作为一个旅游演艺在丰富表达词汇上应该有很多贡献。

总之,这是在红色底盘上呈现的一台让人能够从视觉、听觉到情感共鸣的一部大剧,精品有望。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