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一部剧打造成为文化艺术经典作品 专家解读《重庆·1949》为何能受到行业内广泛关注

把一部剧打造成为文化艺术经典作品 专家解读《重庆·1949》为何能受到行业内广泛关注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7-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9日20时20分讯(记者 李佳妮)经典的艺术可以塑造人,经典的艺术更能打动人。

随着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公演日期的临近,这部讲述72年前,那群渴望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共产党人,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时,最终牺牲在黎明到来前的故事,将正式的与观众见面。

一部以发生在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真实故事作为蓝本改编的《重庆·1949》舞台剧,能否塑造成为成功的红色舞台剧范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就此对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了采访,他们分别从文化、艺术、旅游乃至科技的角度对这部剧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重庆·1949》场面宏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1949》场面宏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受到行业关注

用时间积淀一部好剧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认为,《重庆·1949》成为红色舞台剧范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这只是需要时间来积淀。

魏小安说,细细品味这部作品是很有感觉的,然后就是感受,接下来让人感动而敬佩,最后实现感情共鸣,达到有所感悟。

“我尤其欣赏这部剧的结尾,那些倒在敌人枪下的烈士们站起来,从容淡定地说:‘忘了我吧,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忘了我吧,替我们好好享受这美好的生活!’……这种诗意般的壮美,最终牺牲成就的大美让人久久难以平复。”魏小安说,这部剧的优秀在于,通过节选一段历史,集中激烈情节进行讲述,在故事中塑造若干的人物,再用细节打动人心。这种独特的氛围,很容易将人拉到那个让人难忘的年代。

魏小安认为,经过不断的打磨,《重庆·1949》实现一年成名,两年成熟,三年成精,成为红色舞台剧的范本,最终成为经典是必然。

资深旅游行业研究者杜一力在看这部剧之前,其实是有疑惑的,“年轻人,会花钱去看吗?”但看完这部剧之后,她找到了答案,这部剧能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因为这部剧非常精彩、很有故事性,就是一部大剧。“饱满的激情,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创新性、独特性,艺术表达,科技手段的运用,满足或符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需求。这些,在《重庆·1949》这部剧里我都看到了。”杜一力表示,未来这部剧,也一定会成为红色舞台剧范本。

《重庆·1949》剧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1949》剧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坚持文化的主脉络

既有市场接地气又有文化附加值

眼下,国内许多旅游演艺常常会陷入一个怪圈:有市场的演出不一定有文化,而有文化的演出又不见得有市场。

但资深旅游行业研究者杜一力认为,《重庆·1949》不按叙述历史的方式来表达,而是采取截取一段段片段,这样的坚持故事为主线的文化创作方式,把片段化的东西演绎得特别感动人,换句话说,这部剧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找到了一个让艺术与市场结合的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这部剧很有艺术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旅游演艺的艺术性期待都没有那么高,但这部剧将大大地改变人们的看法,它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它艺术地将舞台各种资源整合使用至最大化,艺术地讲述了一个沉重的,严肃的故事,让人们在被故事感动的同时欣赏了艺术的美。”宋瑞对这部剧的艺术性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中国演出家协会常务理事曹晓宁也认为,这部剧从宏观上讲,对中国旅游演艺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流戏剧开始逐步进入旅游演艺,代表高雅艺术的东西开始改造和改变纯娱乐的旅游演艺,它是一种进步和升级。《重庆·1949》强烈的代表了这种进步和提升。

脑洞大开的创新

舞台体验更能打动人心

沉浸式的舞台效果,让人和剧的关联度提高了。

著名旅游专家道书明刚一进剧场,就被沉浸式的舞台给震撼到了,舞台非常有张力,给人一种宏伟和大气的冲击,道书明认为,这是大胆创新的产物。

整个演出结束下来,道书明的思维与剧情一起在发展。

他认为,《重庆·1949》填补了重庆旅游演艺驻场演出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人们对重庆1949年那段悲壮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激发了人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和红岩精神教育的自觉性。

“这部剧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旅游演出,它更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和生动的党史教育的校外课堂。通过观看这部剧,可以让人们进一步加深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体会和感悟革命者理想和信仰的力量。”而这种感受,恰恰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所取得的,道书明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戴学锋看完剧后,心情特别激动。

“看剧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文学界、美术界、艺术界经常用的一个词,叫魔幻现实主义。这台戏以及呈现的方式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它让我们对舞台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传统的舞台,一个镜框,一个平面,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新花样,现在这个舞台变成了一个万花景的舞台,通过它,你就可以展示一个故事的多个角度,而且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角度,这是不得了的创新,单就这一点就奠定了成为红色舞台剧范本的基础。”戴学锋对这部剧期望值特别高。

弥补旅游空白

重庆也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文化剧

这部剧,未来还将成为旅游网红城市重庆的文化剧。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秘书长霍建军是重庆人,多年奔波外地,看完《重庆·1949》后,他感慨,重庆终于有一台能证明是自己的舞台剧了。

过往很多年,重庆的剧场是很有余量的,但都是外地来的艺术团在演,没有自己的驻场演出,更没有一台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演出。这部驻场演出剧的问世弥补了遗憾,为重庆树起了形象。

霍建军表示,目前,旅游演艺项目多数还是在景区的核心区,也有以演艺为核心的主题公园,但多数都在内容或形式或品质方面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重庆·1949》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这部剧坐落在歌乐山下,属红岩文化大景区内,跟景区核心文化结合非常紧,我感觉会特别特别有生命力。

霍建军说,从景区的概念上讲,《重庆·1949》是红岩文化大景区中的一个核心景点,不能只看成是一台演出,它与白公馆、渣滓洞、红岩纪念馆等是同一文化主题的各自展现,但在这些景点中,它是唯一动态的、鲜活的,它更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它静态景点所承载的文化,起到了其它景点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当地政府要考虑从旅游景点互补,旅游宣传统一,旅游动线设计等方面将这部剧纳入大景区的范围内,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景点。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也表示,重庆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城市,有很多剧场,但其在全国能叫得响的演艺剧目屈指可数。她希望并相信,《重庆·1949》这部剧不仅能在旅游演艺层面上起到领航作用,还会对整个重庆演艺产业的升级起到领航作用,包括能够体现演艺带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把一部剧打造成为文化艺术经典作品 专家解读《重庆·1949》为何能受到行业内广泛关注

2021-07-29 20:28:03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7月29日20时20分讯(记者 李佳妮)经典的艺术可以塑造人,经典的艺术更能打动人。

随着大型红色舞台剧《重庆·1949》公演日期的临近,这部讲述72年前,那群渴望冲破黎明前黑暗的共产党人,在与国民党反动派进行斗争时,最终牺牲在黎明到来前的故事,将正式的与观众见面。

一部以发生在重庆渣滓洞和白公馆真实故事作为蓝本改编的《重庆·1949》舞台剧,能否塑造成为成功的红色舞台剧范本?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就此对多位行业专家进行了采访,他们分别从文化、艺术、旅游乃至科技的角度对这部剧未来的走向进行了分析。

《重庆·1949》场面宏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1949》场面宏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受到行业关注

用时间积淀一部好剧

世界旅游城市联合会首席专家魏小安认为,《重庆·1949》成为红色舞台剧范本,是顺理成章的事情,而这只是需要时间来积淀。

魏小安说,细细品味这部作品是很有感觉的,然后就是感受,接下来让人感动而敬佩,最后实现感情共鸣,达到有所感悟。

“我尤其欣赏这部剧的结尾,那些倒在敌人枪下的烈士们站起来,从容淡定地说:‘忘了我吧,我们的理想已经实现!’‘忘了我吧,替我们好好享受这美好的生活!’……这种诗意般的壮美,最终牺牲成就的大美让人久久难以平复。”魏小安说,这部剧的优秀在于,通过节选一段历史,集中激烈情节进行讲述,在故事中塑造若干的人物,再用细节打动人心。这种独特的氛围,很容易将人拉到那个让人难忘的年代。

魏小安认为,经过不断的打磨,《重庆·1949》实现一年成名,两年成熟,三年成精,成为红色舞台剧的范本,最终成为经典是必然。

资深旅游行业研究者杜一力在看这部剧之前,其实是有疑惑的,“年轻人,会花钱去看吗?”但看完这部剧之后,她找到了答案,这部剧能得到年轻人的认可,因为这部剧非常精彩、很有故事性,就是一部大剧。“饱满的激情,呈现方式的多样性、创新性、独特性,艺术表达,科技手段的运用,满足或符合观众,尤其是青年观众的审美取向和欣赏需求。这些,在《重庆·1949》这部剧里我都看到了。”杜一力表示,未来这部剧,也一定会成为红色舞台剧范本。

《重庆·1949》剧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重庆·1949》剧照。重庆1949大剧院供图 华龙网发

坚持文化的主脉络

既有市场接地气又有文化附加值

眼下,国内许多旅游演艺常常会陷入一个怪圈:有市场的演出不一定有文化,而有文化的演出又不见得有市场。

但资深旅游行业研究者杜一力认为,《重庆·1949》不按叙述历史的方式来表达,而是采取截取一段段片段,这样的坚持故事为主线的文化创作方式,把片段化的东西演绎得特别感动人,换句话说,这部剧在革命现实主义和浪漫主义的结合上开始了积极的探索,找到了一个让艺术与市场结合的途径。

中国社会科学院旅游研究中心主任宋瑞认为,这部剧很有艺术性。“一般情况下,人们对旅游演艺的艺术性期待都没有那么高,但这部剧将大大地改变人们的看法,它让人耳目一新,眼前一亮。它艺术地将舞台各种资源整合使用至最大化,艺术地讲述了一个沉重的,严肃的故事,让人们在被故事感动的同时欣赏了艺术的美。”宋瑞对这部剧的艺术性表达了充分的肯定。

中国演出家协会常务理事曹晓宁也认为,这部剧从宏观上讲,对中国旅游演艺最大的贡献就是主流戏剧开始逐步进入旅游演艺,代表高雅艺术的东西开始改造和改变纯娱乐的旅游演艺,它是一种进步和升级。《重庆·1949》强烈的代表了这种进步和提升。

脑洞大开的创新

舞台体验更能打动人心

沉浸式的舞台效果,让人和剧的关联度提高了。

著名旅游专家道书明刚一进剧场,就被沉浸式的舞台给震撼到了,舞台非常有张力,给人一种宏伟和大气的冲击,道书明认为,这是大胆创新的产物。

整个演出结束下来,道书明的思维与剧情一起在发展。

他认为,《重庆·1949》填补了重庆旅游演艺驻场演出的空白,更重要的是,它唤起了人们对重庆1949年那段悲壮历史的回望和致敬,激发了人们接受红色文化教育和红岩精神教育的自觉性。

“这部剧已经不是一部简单的旅游演出,它更应该成为爱国主义教育题材和生动的党史教育的校外课堂。通过观看这部剧,可以让人们进一步加深理解‘红岩精神的内涵,进一步体会和感悟革命者理想和信仰的力量。”而这种感受,恰恰是身临其境的沉浸式体验所取得的,道书明说。

中国社科院研究员戴学锋看完剧后,心情特别激动。

“看剧的时候,我忽然想到一个文学界、美术界、艺术界经常用的一个词,叫魔幻现实主义。这台戏以及呈现的方式很有魔幻现实主义的味道,它让我们对舞台艺术有了一个全新的认识。传统的舞台,一个镜框,一个平面,怎么折腾也折腾不出什么新花样,现在这个舞台变成了一个万花景的舞台,通过它,你就可以展示一个故事的多个角度,而且在同一时间里,让不同的人看到不同的角度,这是不得了的创新,单就这一点就奠定了成为红色舞台剧范本的基础。”戴学锋对这部剧期望值特别高。

弥补旅游空白

重庆也有一部属于自己的文化剧

这部剧,未来还将成为旅游网红城市重庆的文化剧。

中国旅游景区协会秘书长霍建军是重庆人,多年奔波外地,看完《重庆·1949》后,他感慨,重庆终于有一台能证明是自己的舞台剧了。

过往很多年,重庆的剧场是很有余量的,但都是外地来的艺术团在演,没有自己的驻场演出,更没有一台在全国有影响力的旅游演出。这部驻场演出剧的问世弥补了遗憾,为重庆树起了形象。

霍建军表示,目前,旅游演艺项目多数还是在景区的核心区,也有以演艺为核心的主题公园,但多数都在内容或形式或品质方面有很大提升的空间。

《重庆·1949》让大家开阔了眼界,拓展了思路。这部剧坐落在歌乐山下,属红岩文化大景区内,跟景区核心文化结合非常紧,我感觉会特别特别有生命力。

霍建军说,从景区的概念上讲,《重庆·1949》是红岩文化大景区中的一个核心景点,不能只看成是一台演出,它与白公馆、渣滓洞、红岩纪念馆等是同一文化主题的各自展现,但在这些景点中,它是唯一动态的、鲜活的,它更形象生动地诠释了其它静态景点所承载的文化,起到了其它景点难以起到的作用。所以,当地政府要考虑从旅游景点互补,旅游宣传统一,旅游动线设计等方面将这部剧纳入大景区的范围内,并成为不可或缺的核心景点。

中国戏曲学院国际文化交流系副教授胡娜也表示,重庆是一个有历史、有文化的城市,有很多剧场,但其在全国能叫得响的演艺剧目屈指可数。她希望并相信,《重庆·1949》这部剧不仅能在旅游演艺层面上起到领航作用,还会对整个重庆演艺产业的升级起到领航作用,包括能够体现演艺带动区域文旅融合发展的作用。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精彩视频
网络民意桥,有事请吐槽热线:023-63080011
网民:现需要穿过路口步行至映湖十里公交站台才能坐车,希望延长终点站。

空港新城开发建设有限公司:经核实,花石公园一期预计2024年10月完工。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