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青山村:道路畅通让“青山”变“金山”
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距龙石镇政府4公里,由原青山村、金谷村合并而成,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956户3236人,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

大足青山村:道路畅通让“青山”变“金山”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8-0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4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近日,旁边用铝合金搭建的一间板房里,李刚正迎着扑面而来的热浪安装电闸。

“都喊热起遭不住了,今天必须要把电接通,晚上才能吹起大风扇散热!”李刚同笔者交谈中,手中螺丝刀拧紧电闸螺丝的动作丝毫不慢半拍。

“他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刚刚从高升镇引进回村来承包蔬菜基地改种冬草莓的业主,名叫李刚,人虽然才30岁,但却是有技术有追梦的人,已从事草莓种植整整7年了。”一旁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唐生彬不忘补上一句,让笔者对这位中等个头,皮肤黝黑,神态憨厚的“李总”刮目相看。

唐生彬(中)与祝松平(左3)查看李刚(左1)转租的蔬菜地即转型将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唐生彬(中)与祝松平(左3)查看李刚(左1)转租的蔬菜地即转型将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条件艰苦选择离家发展

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距龙石镇政府4公里,由原青山村、金谷村合并而成,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956户3236人,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滞后、无支柱产业等因素,于2014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简陋不堪的居住环境不说,最要命的是道路不通给青山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过去路不好走,什么东西都靠人背,早上天不亮背着蔬菜、花生、玉米出门,晚上又背着油盐酱醋回屋。”谈及以前的生活,青山村的村民们感慨万千。由于地理条件差,不通乡村公路,村民运输物资主要依靠人背畜驮。

提起不通公路的难处,李刚至今心有余悸。7年前的一个下雨天,李刚与妻子抬着猪崽到龙石镇街上去卖,走到玉河冲不远处,脚下一滑,他和妻子及3个猪崽一起跌下山坡,妻子差点摔成骨折。

“你有种植技术,我娘家那边公路通达,那边很多人去了重庆、成都打工,土地闲置的多,干脆咱俩去承包些土地种植草莓。”李刚的妻子尝尽了不通公路的苦头,向李刚吹起了“耳边风”……

几经衡量,李刚最终选择跟随妻子到大足区高升镇发展。

唐生彬(中)与李刚(右2)夫妇谈起种植草莓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唐生彬(中)与李刚(右2)夫妇谈起种植草莓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青山不老展现脱贫“武艺”

“村里基础条件差,交通人能带来啥变化?”“山村发展受限多,真能实现脱贫吗?”7年前,驻村工作队到这里时,村民们心里都没底。当年,类似的疑问在大家心里普遍存在。7年前,大足区交通人来到这里,坚持以路带产,以产兴业,打好以路兴产牌。

基础设施方面,自2015年以来,修建乡村公路20多公里,人行便道34公里,人行便桥1座。维修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饮水管网10000余米,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修建电灌站1座,水渠1.5公里,进行高标准农田设施工程的改造,修建沟渠2.5公里,沟带路2公里。

主导产业方面,投资50万元种植柑橘50亩。采用“基地+业主+贫困户”的模式,成立重庆市大足区正华生态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建立扶贫车间,种植花椒300亩。培育黑山羊养殖大户1户,养殖黑山羊36只。

民生方面,聚焦健康扶贫,让贫困户精准参保,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整村实现家庭医生签约100%。聚焦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1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85%以上。聚焦住房扶贫,对全村46户c级危房和71户d级危房进行改造,保障村民住房安全,为所有贫困户免费安装了“户户通”电视接收器。

宽敞整洁的沥青路,样式繁多的汽车穿梭来往,像一条彩色的河在流动;一片片翠绿的庄稼,掩映在绿树林中幢幢小洋楼,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的灿烂笑容……

7月29日,《中国公路》笔者深入大足区交通局牵头结对帮扶的龙石镇青山村,就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进行实地采访,近距离感受这个曾经山高路远的脱贫村从以前的“偏远”山村发展成现在的道路通畅与“青山”摇身变“金山”的美丽乡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以前到城区全是等外级路面,30公里的路程需要花上近1小时,现已提挡升级改造的S303公路路面达到8米宽,双向两车道,不光路面更好更宽阔,到城里的路程和车程也都缩短了一半。”2018年初,获悉被当地村民称之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也是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的S303公路即将提挡升级,位于公路边的青山村2组村民覃邦弟迅即盘下周围闲置的30亩土地种植蔬菜。

“从我懂事起,就盼望着公路能够修进山里来。”覃邦弟说。可是,由于偏远,村民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到2020年底,在区交通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修建乡村公路达20公里,让大家盼了几十年的愿望变为现实。公路通了后,我通过流转土地,种了30亩菜,还买来一辆三轮车,每天把菜运到龙石镇、宝兴镇去卖,受到城里居民的欢迎。照这样光景发展下去,3年肯定能收回投入的26万元成本盈利。”覃邦弟自信满满道。

覃邦弟装苦瓜上车,他说等着清摘完毕后就把土地转租给李刚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覃邦弟装苦瓜上车,他说等着清摘完毕后就把土地转租给李刚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驻村工作队主动出击引得凤栖息

8月2日,笔者走访覃邦弟发现,他种植的大量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蔬菜遭遇滞销。

“去年种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蔬菜,每亩地能赚2000多元,今年倒赔800多元也卖不出去,你说愁人不愁人?”覃邦弟说,他凌晨3点拉来了400多斤蔬菜,现在10点30分了,才卖了17元钱,进门费5元,早餐吃了两个馒头2元,喝了两瓶水3元,剩下的钱还吃不了一碗小面(当地小面9元二两)。”“蔬菜地、蔬菜地,真的是输财地(蚀财地),种菜真让我伤透了心!”捧着一棵鲜嫩的苦瓜,壮实的大汉哽咽道。

由于赔得太多,覃邦弟说,他已经把卖不动的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着烂掉(瓜络蒂熟)地里,准备把土地转租,然后去成都打工。

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化如何破茧蝶变,让村民的收入增加,生活变好,心情变美。这是接力乡村振兴棒后,驻村工作队队长唐生彬与队员祝松平、朱成森的共同奋进工作目标。

很快,驻村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了解到,青山村2组李刚有回村发展的想法,细致入微的队长唐生彬还特意从自己老家朋友口口相传发展史中,窥见了李刚7年来种植草莓的成功之道。

与李刚面谈时,工作队与李刚的对话很有味道——

“当初不通车,在家过的是穷日子,谁不想过好日子哟!”7年前,李刚和妻子迫不得已,到高升镇从事种植业。

多年像当个倒插门女婿一样的李刚,不是没有想过回家发展。路不通车,仅有的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6口人,他多次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他说,随着年龄的渐长,离家的年头越长、就越思乡心切,回家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2021年5月,李刚被驻村工作队电约回到青山村村办公室后,就再没有外出务工。留住他的是,该村到集镇的路全部硬化了,基础设施完善和驻村工作队的热情服务,脑筋活泛的他,决定接手覃邦弟的“土地”,利用自己的专长,专门种植冬草莓。

“不管怎么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了种植好草莓,李刚经常到成都、莱阳甚至外地参观学习,并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补充理论知识、增长经验见识。与此同时,研究种植管理、钻研种植技术,他最终成长为一名草莓种植“土专家”。

“这两个蔬菜大棚要改为草莓大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改造、重新建设的,估计总投资10万元,占地3亩多。原来是三个小一点的棚,非钢结构,棚内空间比较窄,阳光通透性也不好。没有好的设施哪能产生出好的产品,所以去年自己咬咬牙对大棚进行了上档升级,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出最好的农产品,覃总的‘输财地’,我一定要把它做成发财的草莓园。”李刚底气十足道。

据了解,李刚的转租的30亩蔬菜地将要种植了近4万棵草莓,主要以“甜宝”为主,另外还少量“桃熏”、“白雪公主”,也有套袋草莓。“甜宝是大家都公认的产品,个头大、甜度高、口感好,其他两个品种产量略低一点,但价格比较高一点,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高端客户,销量一样供不应求。”谈起草莓的销售,李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看着李刚回家发展得到驻村工作队的出谋划策与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支持,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搞养殖、发展产业,住小洋楼。一时间,全村上下掀起巩固脱贫攻坚比武热潮。

近日,青山村2组村民蒋世英已经忙活了半天。她掸着围裙,用浓重的乡音告诉笔者:“这几个月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在家门口的地里工作。”

唐生彬(左2)与2组村民蒋世英(右2)高兴地聊谈起家门口上班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唐生彬(左2)与2组村民蒋世英(右2)高兴地聊谈起家门口上班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蒋世英一边说着,一边又钻进了要种植草莓园的大棚。“你看,我现在脚下的这片地,当年就是我们家自己种水稻的田地,”她跺跺脚上还沾着些许稀泥巴的光脚板示意,“我家就在这田后头。”

是的,最幸福的事,是在家门口工作。

八月的青山村,清新的空气里回荡着鸟鸣阵阵,宛如在水一方的绿洲。青山村,这个我们多次驻足与回望的乡村,在新时代的夏天里,一个浓淡相宜的“绿富美”,正从盈盈一水、巍巍众山之间,华丽展颜,缓缓走来。这就是驻青山村工作队的信念,在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引进更多的技能人才,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大足青山村:道路畅通让“青山”变“金山”

2021-08-04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8月4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近日,旁边用铝合金搭建的一间板房里,李刚正迎着扑面而来的热浪安装电闸。

“都喊热起遭不住了,今天必须要把电接通,晚上才能吹起大风扇散热!”李刚同笔者交谈中,手中螺丝刀拧紧电闸螺丝的动作丝毫不慢半拍。

“他是我们驻村工作队刚刚从高升镇引进回村来承包蔬菜基地改种冬草莓的业主,名叫李刚,人虽然才30岁,但却是有技术有追梦的人,已从事草莓种植整整7年了。”一旁的驻村工作队队长唐生彬不忘补上一句,让笔者对这位中等个头,皮肤黝黑,神态憨厚的“李总”刮目相看。

唐生彬(中)与祝松平(左3)查看李刚(左1)转租的蔬菜地即转型将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唐生彬(中)与祝松平(左3)查看李刚(左1)转租的蔬菜地即转型将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条件艰苦选择离家发展

大足区龙石镇青山村距龙石镇政府4公里,由原青山村、金谷村合并而成,总面积约4.9平方公里。全村8个村民小组,956户3236人,主要以种植养殖业为主。因地处偏远、基础设施滞后、无支柱产业等因素,于2014年被确定为市级贫困村。

简陋不堪的居住环境不说,最要命的是道路不通给青山村村民们的生产生活带来严重影响。

“过去路不好走,什么东西都靠人背,早上天不亮背着蔬菜、花生、玉米出门,晚上又背着油盐酱醋回屋。”谈及以前的生活,青山村的村民们感慨万千。由于地理条件差,不通乡村公路,村民运输物资主要依靠人背畜驮。

提起不通公路的难处,李刚至今心有余悸。7年前的一个下雨天,李刚与妻子抬着猪崽到龙石镇街上去卖,走到玉河冲不远处,脚下一滑,他和妻子及3个猪崽一起跌下山坡,妻子差点摔成骨折。

“你有种植技术,我娘家那边公路通达,那边很多人去了重庆、成都打工,土地闲置的多,干脆咱俩去承包些土地种植草莓。”李刚的妻子尝尽了不通公路的苦头,向李刚吹起了“耳边风”……

几经衡量,李刚最终选择跟随妻子到大足区高升镇发展。

唐生彬(中)与李刚(右2)夫妇谈起种植草莓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唐生彬(中)与李刚(右2)夫妇谈起种植草莓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青山不老展现脱贫“武艺”

“村里基础条件差,交通人能带来啥变化?”“山村发展受限多,真能实现脱贫吗?”7年前,驻村工作队到这里时,村民们心里都没底。当年,类似的疑问在大家心里普遍存在。7年前,大足区交通人来到这里,坚持以路带产,以产兴业,打好以路兴产牌。

基础设施方面,自2015年以来,修建乡村公路20多公里,人行便道34公里,人行便桥1座。维修整治山坪塘8口,新建饮水管网10000余米,解决村民饮水困难问题。修建电灌站1座,水渠1.5公里,进行高标准农田设施工程的改造,修建沟渠2.5公里,沟带路2公里。

主导产业方面,投资50万元种植柑橘50亩。采用“基地+业主+贫困户”的模式,成立重庆市大足区正华生态农业发展股份合作社,建立扶贫车间,种植花椒300亩。培育黑山羊养殖大户1户,养殖黑山羊36只。

民生方面,聚焦健康扶贫,让贫困户精准参保,全面落实“先诊疗,后付费”服务模式,整村实现家庭医生签约100%。聚焦教育扶贫,资助贫困学生11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达100%,未能升学的应届初中和高中毕业生接受职业教育比例达85%以上。聚焦住房扶贫,对全村46户c级危房和71户d级危房进行改造,保障村民住房安全,为所有贫困户免费安装了“户户通”电视接收器。

宽敞整洁的沥青路,样式繁多的汽车穿梭来往,像一条彩色的河在流动;一片片翠绿的庄稼,掩映在绿树林中幢幢小洋楼,村民们一张张幸福的灿烂笑容……

7月29日,《中国公路》笔者深入大足区交通局牵头结对帮扶的龙石镇青山村,就村民的生活情况以及乡村振兴的产业发展进行实地采访,近距离感受这个曾经山高路远的脱贫村从以前的“偏远”山村发展成现在的道路通畅与“青山”摇身变“金山”的美丽乡村发生的可喜变化。

“以前到城区全是等外级路面,30公里的路程需要花上近1小时,现已提挡升级改造的S303公路路面达到8米宽,双向两车道,不光路面更好更宽阔,到城里的路程和车程也都缩短了一半。”2018年初,获悉被当地村民称之为脱贫致富的希望之路,也是乡村振兴的产业之路的S303公路即将提挡升级,位于公路边的青山村2组村民覃邦弟迅即盘下周围闲置的30亩土地种植蔬菜。

“从我懂事起,就盼望着公路能够修进山里来。”覃邦弟说。可是,由于偏远,村民们盼了一年又一年。

“到2020年底,在区交通部门的支持下,我们村修建乡村公路达20公里,让大家盼了几十年的愿望变为现实。公路通了后,我通过流转土地,种了30亩菜,还买来一辆三轮车,每天把菜运到龙石镇、宝兴镇去卖,受到城里居民的欢迎。照这样光景发展下去,3年肯定能收回投入的26万元成本盈利。”覃邦弟自信满满道。

覃邦弟装苦瓜上车,他说等着清摘完毕后就把土地转租给李刚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覃邦弟装苦瓜上车,他说等着清摘完毕后就把土地转租给李刚种植草莓。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驻村工作队主动出击引得凤栖息

8月2日,笔者走访覃邦弟发现,他种植的大量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蔬菜遭遇滞销。

“去年种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蔬菜,每亩地能赚2000多元,今年倒赔800多元也卖不出去,你说愁人不愁人?”覃邦弟说,他凌晨3点拉来了400多斤蔬菜,现在10点30分了,才卖了17元钱,进门费5元,早餐吃了两个馒头2元,喝了两瓶水3元,剩下的钱还吃不了一碗小面(当地小面9元二两)。”“蔬菜地、蔬菜地,真的是输财地(蚀财地),种菜真让我伤透了心!”捧着一棵鲜嫩的苦瓜,壮实的大汉哽咽道。

由于赔得太多,覃邦弟说,他已经把卖不动的黄瓜、丝瓜、南瓜、苦瓜等着烂掉(瓜络蒂熟)地里,准备把土地转租,然后去成都打工。

传统+特色农业产业化如何破茧蝶变,让村民的收入增加,生活变好,心情变美。这是接力乡村振兴棒后,驻村工作队队长唐生彬与队员祝松平、朱成森的共同奋进工作目标。

很快,驻村工作队通过走村入户了解到,青山村2组李刚有回村发展的想法,细致入微的队长唐生彬还特意从自己老家朋友口口相传发展史中,窥见了李刚7年来种植草莓的成功之道。

与李刚面谈时,工作队与李刚的对话很有味道——

“当初不通车,在家过的是穷日子,谁不想过好日子哟!”7年前,李刚和妻子迫不得已,到高升镇从事种植业。

多年像当个倒插门女婿一样的李刚,不是没有想过回家发展。路不通车,仅有的一亩三分地,养不活一家6口人,他多次打消了回家的念头。他说,随着年龄的渐长,离家的年头越长、就越思乡心切,回家的念头就越来越强烈。

终于在2021年5月,李刚被驻村工作队电约回到青山村村办公室后,就再没有外出务工。留住他的是,该村到集镇的路全部硬化了,基础设施完善和驻村工作队的热情服务,脑筋活泛的他,决定接手覃邦弟的“土地”,利用自己的专长,专门种植冬草莓。

“不管怎么样,心有多大舞台就有多大。”为了种植好草莓,李刚经常到成都、莱阳甚至外地参观学习,并购买各种各样的书籍,补充理论知识、增长经验见识。与此同时,研究种植管理、钻研种植技术,他最终成长为一名草莓种植“土专家”。

“这两个蔬菜大棚要改为草莓大棚,需要在原有基础上升级改造、重新建设的,估计总投资10万元,占地3亩多。原来是三个小一点的棚,非钢结构,棚内空间比较窄,阳光通透性也不好。没有好的设施哪能产生出好的产品,所以去年自己咬咬牙对大棚进行了上档升级,就是为了适应市场的需要,生产出最好的农产品,覃总的‘输财地’,我一定要把它做成发财的草莓园。”李刚底气十足道。

据了解,李刚的转租的30亩蔬菜地将要种植了近4万棵草莓,主要以“甜宝”为主,另外还少量“桃熏”、“白雪公主”,也有套袋草莓。“甜宝是大家都公认的产品,个头大、甜度高、口感好,其他两个品种产量略低一点,但价格比较高一点,主要是针对特殊群体、高端客户,销量一样供不应求。”谈起草莓的销售,李刚如数家珍、娓娓道来。

看着李刚回家发展得到驻村工作队的出谋划策与相关优惠政策的倾斜支持,外出务工的村民也纷纷回乡,搞养殖、发展产业,住小洋楼。一时间,全村上下掀起巩固脱贫攻坚比武热潮。

近日,青山村2组村民蒋世英已经忙活了半天。她掸着围裙,用浓重的乡音告诉笔者:“这几个月我最幸福的事,就是每天能在家门口的地里工作。”

唐生彬(左2)与2组村民蒋世英(右2)高兴地聊谈起家门口上班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唐生彬(左2)与2组村民蒋世英(右2)高兴地聊谈起家门口上班前景兴致勃勃。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 摄

蒋世英一边说着,一边又钻进了要种植草莓园的大棚。“你看,我现在脚下的这片地,当年就是我们家自己种水稻的田地,”她跺跺脚上还沾着些许稀泥巴的光脚板示意,“我家就在这田后头。”

是的,最幸福的事,是在家门口工作。

八月的青山村,清新的空气里回荡着鸟鸣阵阵,宛如在水一方的绿洲。青山村,这个我们多次驻足与回望的乡村,在新时代的夏天里,一个浓淡相宜的“绿富美”,正从盈盈一水、巍巍众山之间,华丽展颜,缓缓走来。这就是驻青山村工作队的信念,在紧紧抓住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的同时,引进更多的技能人才,带领村民致富,助力乡村振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邓胜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