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洗新乡农家女返乡创业唱响“致富歌”
“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我只是跨出了一小步。”何松玉说,她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吸纳就近村民务工。

石柱:洗新乡农家女返乡创业唱响“致富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09-08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8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每天天不亮起床干活,每日要劳动10多个小时,经常只吃早、晚两餐……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农村妇女,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在乡村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两年多来,开垦撂荒地30余亩,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发展畜禽产业,在2020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她就是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五坪村田坝组现年51岁的何松玉。

何松玉开垦荒地种植的玉米。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开垦荒地种植的玉米。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因家庭生活需要,何松玉与丈夫傅大礼在2000年外出务工。在一家鞋企务工多年,何松玉患上了颈椎、腰椎、右手麻木冷痛等疾病。2019年,无法继续在外务工的何松玉只身一人回到了老家。

为了改变家庭环境面貌,何松玉用打工积攒的钱,对房屋进行了整修。“别看她个子不大,身患多种疾病,但决心大、志气大!”五坪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秦文洪介绍说,从村口公路到何松玉的院内,距离数百米,还有一段上坡路,数十吨河沙、砖块、水泥都是她用竹背篓一背一背地背到院内。

何松玉在放养肉牛。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放养肉牛。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笔者在何松玉的家中看到,客厅厨房纤尘不染、窗明几净。卧室里,被条折叠得整整齐齐。“家要有家的样子。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住着不舒服,更谈不上安心在家发展产业。”何松玉说,右手麻木冷痛不能拿锄头、镰刀、柴刀干活,她就学会了用左手拿锄拿刀。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着。

初秋时节,在田坝组的公路两旁,一块块玉米地郁郁葱葱,一株株玉米苗挂上了沉甸甸的棒子。一块块红薯地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何松玉在饲养生猪。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饲养生猪。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这些玉米地都是何松玉返乡后开垦的撂荒地,通过轮流种植玉米、洋芋、红薯,饲养生猪、黄牛和土鸡,走上了致富路。”五坪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卢万林介绍说。

以前五坪村偏僻闭塞,交通不便,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里部分土地常年荒废,长满了数米高的荆棘和杂草。

何松玉回家整修好房屋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协调下,经外出务工村民同意,着手开垦村民的撂荒地。她用一把柴刀、一把锄头,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树枝刺破了衣服、她全然不顾;荆棘刺破了手臂,她毫不在意……

 何松玉在饲养土鸡。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饲养土鸡。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我见过勤劳的人,但没见过何松玉这样干活不要命的勤劳的人……”现年68岁的余修柏是五坪村的一位老党员,对何松玉撂荒地里兴产业了如指掌。

“何松玉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烧开水煮猪食,天亮后将黄牛牵到山林里吃草,再到地里劳动,晚上戴着旷灯还要在坡上干活,每天要劳动10多个小时,有时候只吃早、晚两餐,午饭也顾不上吃……”

在荒坡上,笔者看到,何松玉饲养的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在静静吃草;在养殖场,一只只土鸡、一头头生猪在争先抢食……

何松玉在红薯地劳动。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红薯地劳动。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多来,何松玉开垦出撂荒地30余亩,通过套种玉米、洋芋和红薯,在2020年饲养生猪20余头、黄牛10多头、土鸡近100只,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我只是跨出了一小步。”采访中,何松玉说,她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多开撂荒地,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吸纳就近村民务工,引领村民发展畜禽产业,共同唱响“致富歌”,助力乡村振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石柱:洗新乡农家女返乡创业唱响“致富歌”

2021-09-08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9月8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每天天不亮起床干活,每日要劳动10多个小时,经常只吃早、晚两餐……如果不是亲眼看到,你很难相信眼前这位身材瘦小的农村妇女,靠着勤劳的双手和坚强的毅力,在乡村干部的帮助和鼓励下,两年多来,开垦撂荒地30余亩,种植玉米、红薯等农作物,发展畜禽产业,在2020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带头人。她就是重庆市石柱县洗新乡五坪村田坝组现年51岁的何松玉。

何松玉开垦荒地种植的玉米。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开垦荒地种植的玉米。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因家庭生活需要,何松玉与丈夫傅大礼在2000年外出务工。在一家鞋企务工多年,何松玉患上了颈椎、腰椎、右手麻木冷痛等疾病。2019年,无法继续在外务工的何松玉只身一人回到了老家。

为了改变家庭环境面貌,何松玉用打工积攒的钱,对房屋进行了整修。“别看她个子不大,身患多种疾病,但决心大、志气大!”五坪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秦文洪介绍说,从村口公路到何松玉的院内,距离数百米,还有一段上坡路,数十吨河沙、砖块、水泥都是她用竹背篓一背一背地背到院内。

何松玉在放养肉牛。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放养肉牛。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笔者在何松玉的家中看到,客厅厨房纤尘不染、窗明几净。卧室里,被条折叠得整整齐齐。“家要有家的样子。没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住着不舒服,更谈不上安心在家发展产业。”何松玉说,右手麻木冷痛不能拿锄头、镰刀、柴刀干活,她就学会了用左手拿锄拿刀。为了这个家,再苦再累也要坚持着。

初秋时节,在田坝组的公路两旁,一块块玉米地郁郁葱葱,一株株玉米苗挂上了沉甸甸的棒子。一块块红薯地郁郁葱葱、枝繁叶茂……

何松玉在饲养生猪。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饲养生猪。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这些玉米地都是何松玉返乡后开垦的撂荒地,通过轮流种植玉米、洋芋、红薯,饲养生猪、黄牛和土鸡,走上了致富路。”五坪村乡村振兴驻村工作队员卢万林介绍说。

以前五坪村偏僻闭塞,交通不便,许多村民选择外出务工,村里部分土地常年荒废,长满了数米高的荆棘和杂草。

何松玉回家整修好房屋后,在驻村工作队和村组干部协调下,经外出务工村民同意,着手开垦村民的撂荒地。她用一把柴刀、一把锄头,每天早出晚归,风里来雨里去,全身心投入到劳动中。树枝刺破了衣服、她全然不顾;荆棘刺破了手臂,她毫不在意……

 何松玉在饲养土鸡。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饲养土鸡。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我见过勤劳的人,但没见过何松玉这样干活不要命的勤劳的人……”现年68岁的余修柏是五坪村的一位老党员,对何松玉撂荒地里兴产业了如指掌。

“何松玉每天天不亮就要起床烧开水煮猪食,天亮后将黄牛牵到山林里吃草,再到地里劳动,晚上戴着旷灯还要在坡上干活,每天要劳动10多个小时,有时候只吃早、晚两餐,午饭也顾不上吃……”

在荒坡上,笔者看到,何松玉饲养的一头头膘肥体壮的黄牛在静静吃草;在养殖场,一只只土鸡、一头头生猪在争先抢食……

何松玉在红薯地劳动。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何松玉在红薯地劳动。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 摄

一分耕耘一分收获。两年多来,何松玉开垦出撂荒地30余亩,通过套种玉米、洋芋和红薯,在2020年饲养生猪20余头、黄牛10多头、土鸡近100只,年收入近20万元,成为当地勤劳致富的带头人。

“发展种植养殖产业,我只是跨出了一小步。”采访中,何松玉说,她要成立养殖专业合作社,多开撂荒地,进一步扩大种植养殖规模,吸纳就近村民务工,引领村民发展畜禽产业,共同唱响“致富歌”,助力乡村振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王婷婷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