酉阳:提升村寨文化底蕴 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近日,笔者在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看到,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正式开营以来,艺术家们以何家岩村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村民需要的艺术作品正一件一件从创作方案变为现实,艺、文、农、旅融合走向深入,共建、共创、共享的壮美乡村田园画卷助力乡村振兴。

酉阳:提升村寨文化底蕴 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0-1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4日6时讯(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从花田乡何家岩村史馆顺着幽静的石板路而下,左边艺术作品“水稻”壁画像种植在村民房屋墙上,栩栩如生。      

“美好攀升”、“猪撞墙上了”……除部分作品完工外,原生态石头墙、乱石包装等项目正火热施工中。

近日,笔者在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看到,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正式开营以来,艺术家们以何家岩村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村民需要的艺术作品正一件一件从创作方案变为现实,艺、文、农、旅融合走向深入,共建、共创、共享的壮美乡村田园画卷助力乡村振兴。

符彪安装作品《美好攀升》。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符彪安装作品《美好攀升》。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创作出老百姓一看就懂的作品

艺术作品“美好攀升”采用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因地制宜,诙谐幽默地将何家岩的生产、生活工具与自然生态结合在一起,显现了何家岩人民的山地生活习惯与风貌,并象征他们在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三生融合”中,攀升更美好的生活。

这段时间以来,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山里人根雕工作室创立者、2020年“酉阳工匠”十大年度人物符彪与本土艺术家何易立、何城邦也加入了该作品创作中。一天清晨,村民们发现一只漂亮的小鸟停在未完工的梯子顶端,符彪就用一块木头雕刻了一只喜鹊安装在上面后,发现“美好攀升”又增添许多灵气。

“搭斗、板凳、蜂桶等农具依层次从下往上组装成一架楼梯,就代表了人的一生。梯子底部的搭斗用来收割和存放粮食,人要先把温饱的工具准备好,意寓温饱。”符彪说,这美好攀升梯子老百姓一看就懂,梯子中间是铧口、犁耙,再往上就是人生的转折点……最后就是蜂桶,由苦到甜,享受甜蜜的幸福生活。

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执行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令香说:“这个作品名字很美好,取材来自我们整个何家岩高山生态的村寨里面生产生活生态的工具,体现了我们这里的民俗和生活的一些典型性特征。”

作品《柴扉美术馆》。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作品《柴扉美术馆》。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创作出留得住乡愁的文化

跟“美好攀升”一样,艺术家们在何家岩村创作的作品都坚持将艺术创作融入群众,贴近生活。

比如作品“柴扉美术馆”:日暮掩柴扉,梯田对落辉。柴房是乡村最为常见的空间,作品把现场原有杂乱柴房空间,运用构成美学、超整理等手法,营造出“意外”之美,让村民逐渐形成审美自律、对美好环境生活的向往。

“这些艺术家到我们何家岩村来搞这些艺术作品,非常好,隔十几米后就有一个观赏点,非常吸引外地来的游客。”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说,“这些艺术作品把我们的村庄装饰得很美,作品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老百姓喜欢,对我们这个寨子的文化提升非常起作用。”

“对我们农文旅融合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花田乡何家岩村党支部书记陶涛说,每一种作品代表一种传统文化,提升了村寨的文化底蕴。

作品《鸡的完美生活》。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作品《鸡的完美生活》。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美化激活村庄各个空间

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正式开营以来,背篓、梯子、木屋等30余件艺术作品已经完成,根植在何家岩古寨里。一件件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也充分挖掘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搭建起艺术与乡村建设的桥梁。

“结合艺术的在地性、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不仅有助于青年艺术家创作,也将一件件艺术作品送到乡村振兴一线,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曾令香说,艺术作品必须要求他的在地性、功能性、公共性、生态性,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妆点美化激活村庄各个空间的神奇的作品。

“彰显我们乡村的原风景,彰显我们乡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价值。”曾令香说,用艺术对整个乡村进行空间的赋能,连带出文化振兴,以文促农,以文农连带旅游,形成综合的艺、文、农、旅综合整体的关系,从而促进整个乡村振兴。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酉阳:提升村寨文化底蕴 艺术赋能助力乡村振兴

2021-10-14 06:00:00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0月14日6时讯(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从花田乡何家岩村史馆顺着幽静的石板路而下,左边艺术作品“水稻”壁画像种植在村民房屋墙上,栩栩如生。      

“美好攀升”、“猪撞墙上了”……除部分作品完工外,原生态石头墙、乱石包装等项目正火热施工中。

近日,笔者在重庆市酉阳县花田乡何家岩看到,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正式开营以来,艺术家们以何家岩村民的实际需求为出发点,村民需要的艺术作品正一件一件从创作方案变为现实,艺、文、农、旅融合走向深入,共建、共创、共享的壮美乡村田园画卷助力乡村振兴。

符彪安装作品《美好攀升》。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符彪安装作品《美好攀升》。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创作出老百姓一看就懂的作品

艺术作品“美好攀升”采用超现实主义的形式,因地制宜,诙谐幽默地将何家岩的生产、生活工具与自然生态结合在一起,显现了何家岩人民的山地生活习惯与风貌,并象征他们在生产、生活与生态的“三生融合”中,攀升更美好的生活。

这段时间以来,重庆工艺美术行业协会会员、山里人根雕工作室创立者、2020年“酉阳工匠”十大年度人物符彪与本土艺术家何易立、何城邦也加入了该作品创作中。一天清晨,村民们发现一只漂亮的小鸟停在未完工的梯子顶端,符彪就用一块木头雕刻了一只喜鹊安装在上面后,发现“美好攀升”又增添许多灵气。

“搭斗、板凳、蜂桶等农具依层次从下往上组装成一架楼梯,就代表了人的一生。梯子底部的搭斗用来收割和存放粮食,人要先把温饱的工具准备好,意寓温饱。”符彪说,这美好攀升梯子老百姓一看就懂,梯子中间是铧口、犁耙,再往上就是人生的转折点……最后就是蜂桶,由苦到甜,享受甜蜜的幸福生活。

中国酉阳乡村艺术季执行策展人、四川美术学院教授曾令香说:“这个作品名字很美好,取材来自我们整个何家岩高山生态的村寨里面生产生活生态的工具,体现了我们这里的民俗和生活的一些典型性特征。”

作品《柴扉美术馆》。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作品《柴扉美术馆》。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创作出留得住乡愁的文化

跟“美好攀升”一样,艺术家们在何家岩村创作的作品都坚持将艺术创作融入群众,贴近生活。

比如作品“柴扉美术馆”:日暮掩柴扉,梯田对落辉。柴房是乡村最为常见的空间,作品把现场原有杂乱柴房空间,运用构成美学、超整理等手法,营造出“意外”之美,让村民逐渐形成审美自律、对美好环境生活的向往。

“这些艺术家到我们何家岩村来搞这些艺术作品,非常好,隔十几米后就有一个观赏点,非常吸引外地来的游客。”花田乡何家岩村村民何绍华说,“这些艺术作品把我们的村庄装饰得很美,作品贴近我们的生活,我们老百姓喜欢,对我们这个寨子的文化提升非常起作用。”

“对我们农文旅融合发展起了促进作用。” 花田乡何家岩村党支部书记陶涛说,每一种作品代表一种传统文化,提升了村寨的文化底蕴。

作品《鸡的完美生活》。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作品《鸡的完美生活》。通讯员 高绍军 白凤英 摄

美化激活村庄各个空间

中国酉阳第二届乡村艺术季创作营正式开营以来,背篓、梯子、木屋等30余件艺术作品已经完成,根植在何家岩古寨里。一件件艺术作品不仅美化了乡村,也充分挖掘展示了当地的传统文化,搭建起艺术与乡村建设的桥梁。

“结合艺术的在地性、功能性、生态性、艺术性。不仅有助于青年艺术家创作,也将一件件艺术作品送到乡村振兴一线,激发群众的内生动力,探索出一条艺术振兴乡村的新路径。”曾令香说,艺术作品必须要求他的在地性、功能性、公共性、生态性,化腐朽为神奇,变成妆点美化激活村庄各个空间的神奇的作品。

“彰显我们乡村的原风景,彰显我们乡村原有的传统文化价值。”曾令香说,用艺术对整个乡村进行空间的赋能,连带出文化振兴,以文促农,以文农连带旅游,形成综合的艺、文、农、旅综合整体的关系,从而促进整个乡村振兴。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