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丨走进巫山 感受方寸之间的光阴故事
今(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巫山,走进铭刻着当地历史的巫山博物馆,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巫山、巫水、巫文化”的生动对话。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丨走进巫山 感受方寸之间的光阴故事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2-1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5日22时讯(记者 袁舒含)今(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巫山,走进铭刻着当地历史的巫山博物馆,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巫山、巫水、巫文化”的生动对话。

1记者团纷纷打卡馆内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记者团纷纷打卡馆内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巫山博物馆 触摸铭刻光阴的历史

来到巫山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古朴悠远的气息,28145件馆藏文物,静静等候游客的到来。自成立以来,巫山博物馆坚持用厚重的文物阐述历史、用通俗的展览贴近生活、用丰富的社教拓展服务。

巫山博物馆馆长张潜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博物馆内的藏品,既有200万年前东亚最早人类使用的简单石质工具,也有大溪文化的彩陶以及夏商周以来地域特色鲜明的青铜、陶俑和鎏金铜饰,是长江流域文明进程辉煌灿烂的见证。

2巫山博物馆展出的部分玉石文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巫山博物馆展出的部分玉石文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采访团前往的第一个“景点”是主题为“巫山·巫水·巫文化”的展馆,展馆内以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为主线,完整展现大巫山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专题展《长河遗珍》《灵山毓秀》着重展示从商周到明清时代的精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集非遗展演、公益培训、产品体验于一体,是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值得一提的是,巫山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的龙骨坡遗址部分出土化石,1986年秋,在人类化石附近又获得一枚直立人上门齿和几件经人为加工过的石制品。经研究,这里发现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俗称巫山人。

3一位记者正在看博物馆内的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一位记者正在看博物馆内的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遗址还出土了120种更新世早期的动物化石,据古地磁学证据,遗址含人类化石地层的绝对年龄是距今2.04-2.01百万年前,这表明巫山人及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目前欧亚大陆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张潜还说,目前巫山博物馆二期工程主体建筑已完成,将围绕巫山县艺术电影成就、民俗节庆礼仪、生态环境优势和研学游活动策划展览。

三峡皮影戏 方寸之间的光影故事

告别“物质文化遗产”,紧接着,记者们来到了五楼的展厅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38岁的三峡皮影非遗传承人何仕红拿出“看家本领”,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演出。

4色彩鲜明的皮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色彩鲜明的皮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印象中的皮影戏只在电视上看见过,一张白色幕布、一盏不算明亮的光源,还有一些黑色的人形“纸片人”在幕布前走来走去。但当它突然出现在了伸手可触的地方才会发现,它是这么生动且富有魅力。

“本御出朝,山奔地摇。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龙搬角,遇虎拔毛……”随着高亢的歌唱响起,吊门锣钵、小嚓、竹棒、二胡,各种乐器演奏起来,幕布上的皮影随音乐而动。

绕至幕后,一人手握六七支竹竿,手指灵活,操控小人做出走路、摆手、骑马,甚至打斗的动作,正红色、深绿色、亮黄色……皮影的颜色出乎意料的鲜明,正如它们在剧中所扮演角色的性格一般。

5幕前,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上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幕前,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上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这场《长生草》灵感来源于杨家将,剧本由何仕红亲自操刀,每一个皮影也都是由他亲手制作而成,每一只皮影制作都需一年左右,但保存时间可达上百年。

“记词、记剧目都很难,还有唱戏的技巧,更别说你唱的时候还要兼顾手上的动作……”何仕红学习皮影已20年,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几年他经常参加下乡演出,每年大概有70场,每场的时长均为4小时,最长的能有6小时。

三峡皮影原始古朴、制作精细、形态生动、形神兼备,是曾广泛流传于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及其周边三峡地区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在巫山人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滋生并演变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6幕后,何仕红正在演唱自创剧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幕后,何仕红正在演唱自创剧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在提到如何传承时,何仕红露出苦笑,他表示,学三峡皮影一个是要静得下心,还有一个要看天赋,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热爱。

“以前我叔叔会,我看到了觉得好耍,一时兴起找他学了起来。现在想找到对这个感兴趣的年轻人很难,但是这门手艺我们也不忍心看他失传。”在创新创作方面,何仕红和他的团队已经写出了新的剧目《西游记》,在多次表演中深受观众喜爱。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2021共舞长江经济带丨走进巫山 感受方寸之间的光阴故事

2021-12-15 22:10:51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5日22时讯(记者 袁舒含)今(15)日,“共舞长江经济带·探源千年文脉”网络主题活动采访团走进巫山,走进铭刻着当地历史的巫山博物馆,进行了一场主题为“巫山、巫水、巫文化”的生动对话。

1记者团纷纷打卡馆内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记者团纷纷打卡馆内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巫山博物馆 触摸铭刻光阴的历史

来到巫山博物馆,迎面而来的是一股古朴悠远的气息,28145件馆藏文物,静静等候游客的到来。自成立以来,巫山博物馆坚持用厚重的文物阐述历史、用通俗的展览贴近生活、用丰富的社教拓展服务。

巫山博物馆馆长张潜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博物馆内的藏品,既有200万年前东亚最早人类使用的简单石质工具,也有大溪文化的彩陶以及夏商周以来地域特色鲜明的青铜、陶俑和鎏金铜饰,是长江流域文明进程辉煌灿烂的见证。

2巫山博物馆展出的部分玉石文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巫山博物馆展出的部分玉石文物。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采访团前往的第一个“景点”是主题为“巫山·巫水·巫文化”的展馆,展馆内以龙骨坡文化、大溪文化、巫文化为主线,完整展现大巫山地区独特的历史文化。专题展《长河遗珍》《灵山毓秀》着重展示从商周到明清时代的精品文物,非物质文化遗产展示厅集非遗展演、公益培训、产品体验于一体,是重庆市第一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所。

值得一提的是,巫山博物馆内还展出了位于重庆市巫山县庙宇镇的龙骨坡遗址部分出土化石,1986年秋,在人类化石附近又获得一枚直立人上门齿和几件经人为加工过的石制品。经研究,这里发现的人类化石被命名为直立人巫山亚种,俗称巫山人。

3一位记者正在看博物馆内的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一位记者正在看博物馆内的藏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遗址还出土了120种更新世早期的动物化石,据古地磁学证据,遗址含人类化石地层的绝对年龄是距今2.04-2.01百万年前,这表明巫山人及龙骨坡巫山人遗址是目前欧亚大陆最早的古人类遗址。

张潜还说,目前巫山博物馆二期工程主体建筑已完成,将围绕巫山县艺术电影成就、民俗节庆礼仪、生态环境优势和研学游活动策划展览。

三峡皮影戏 方寸之间的光影故事

告别“物质文化遗产”,紧接着,记者们来到了五楼的展厅开始了“非物质文化遗产”之旅,38岁的三峡皮影非遗传承人何仕红拿出“看家本领”,带来了一场别开生面的精彩演出。

4色彩鲜明的皮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色彩鲜明的皮影。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印象中的皮影戏只在电视上看见过,一张白色幕布、一盏不算明亮的光源,还有一些黑色的人形“纸片人”在幕布前走来走去。但当它突然出现在了伸手可触的地方才会发现,它是这么生动且富有魅力。

“本御出朝,山奔地摇。逢山开道,遇水搭桥。遇龙搬角,遇虎拔毛……”随着高亢的歌唱响起,吊门锣钵、小嚓、竹棒、二胡,各种乐器演奏起来,幕布上的皮影随音乐而动。

绕至幕后,一人手握六七支竹竿,手指灵活,操控小人做出走路、摆手、骑马,甚至打斗的动作,正红色、深绿色、亮黄色……皮影的颜色出乎意料的鲜明,正如它们在剧中所扮演角色的性格一般。

5幕前,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上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幕前,精彩的皮影戏正在上演。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这场《长生草》灵感来源于杨家将,剧本由何仕红亲自操刀,每一个皮影也都是由他亲手制作而成,每一只皮影制作都需一年左右,但保存时间可达上百年。

“记词、记剧目都很难,还有唱戏的技巧,更别说你唱的时候还要兼顾手上的动作……”何仕红学习皮影已20年,他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这几年他经常参加下乡演出,每年大概有70场,每场的时长均为4小时,最长的能有6小时。

三峡皮影原始古朴、制作精细、形态生动、形神兼备,是曾广泛流传于重庆市巫山县骡坪镇及其周边三峡地区的一种传统地方戏剧,在巫山人世世代代辛勤劳动的汗水中孕育滋生并演变发展,距今已有上千年的历史。

6幕后,何仕红正在演唱自创剧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摄
幕后,何仕红正在演唱自创剧目。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袁舒含 摄

在提到如何传承时,何仕红露出苦笑,他表示,学三峡皮影一个是要静得下心,还有一个要看天赋,最重要的是要有兴趣、要热爱。

“以前我叔叔会,我看到了觉得好耍,一时兴起找他学了起来。现在想找到对这个感兴趣的年轻人很难,但是这门手艺我们也不忍心看他失传。”在创新创作方面,何仕红和他的团队已经写出了新的剧目《西游记》,在多次表演中深受观众喜爱。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