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现代农业“流金淌银”
这边,香甜的橙子将山坡点亮;那边,成群的生态猪仔活蹦乱跳……深冬,收获成功与希望的季节,走进万州的山村乡野,一幅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万州: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现代农业“流金淌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2-1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9日6时讯(通讯员 黄玉保 张婷婷)这边,香甜的橙子将山坡点亮;那边,成群的生态猪仔活蹦乱跳……深冬,收获成功与希望的季节,走进万州的山村乡野,一幅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万州区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围绕“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任务,用绿色打底,厚植生态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稳致远,全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甘宁镇玫瑰香橙基地。
甘宁镇玫瑰香橙基地。通讯员 付作侨 摄

用好“鸡窝地”、盘活“巴掌田”、种下“摇钱树”

树木葱茏,山色如黛,眼前,山脚下、溪沟旁,漫山遍野成排的李树在冬日的暖阳中尽情地舒展着枝桠,与山林间若隐若现的青瓦白墙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近日,笔者来到响水镇联合村时,村民张朝臣正在脆李园劳作。

联合村地处大山腹地,山地多、平地少,大多是“鸡窝地”。几年前,当地政府引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将“鸡窝地”连线成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脆李园,张朝臣流转了近4亩土地,同时,常年在果园务工。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安逸。”张朝臣笑着说。据了解,近几年,联合村发展了500亩脆李,年产值超过150万元,带动上百户村民增收。

与张朝臣一样,熊家镇红星村村民周大春也是靠种水果发了财。红星村距万州城区15公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七条沟、八道梁,山旮旯的‘巴掌田’不产粮。”,这段“顺口溜”曾是红星村的真实写照。

几年前,红星村利用气候温暖湿润、水分充沛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资金支持,盘活“巴掌田”,大力发展樱桃产业。

“我种植了30多亩樱桃,每年的纯收入超过15万元,这满山的樱桃可称得上是真正的‘黄金果’哟。”周大春笑着说。

在红星村,“黄金果”撑起的不仅仅是周大春的“钱袋子”,短短5年时间,该村优质樱桃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值超过700万元,惠及300多农户,成为万州区最大的樱桃种植基地。

不仅仅是联合村和红星村,近几年来,万州区围绕“经果林”做文章,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形成优势柑橘产业带、优质小水果产业带和高山生态茶叶中药材产业带。全区经果林面积达到91万亩,其中柑橘41万亩、脆李等名优小水果27万亩、茶叶6.2万亩、特色林木和多年生中药材16.8万亩,同时依托经果林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提升了价值链、拓宽了增收链。

龙驹镇芦花鸡养殖场。
龙驹镇芦花鸡养殖场。通讯员 付作侨 摄

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催生养殖新业态

柔和的灯光下,满圈膘肥体壮的母猪哼哧哼哧的呼噜声不绝于耳,整个圈舍干燥温暖,空气中几乎没有粪便的臭味……这里是龙沙镇雨台村生态猪养殖场。村主任李贞琼告诉笔者,村里4个单元的生态生猪养殖场均采用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的生态养殖,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益20万元左右。

李贞琼介绍,雨台村依托生态生猪养殖场建立了一系列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生态猪养殖场签订入股合作协议模式,雨台村享受一年20万元分红,并连续分红8年,不仅一举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同时带动3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

镜头一转,沿江而下,高梁镇天鹅村奇昌生态养猪场,圈舍干净整洁,不闻臭味,不见污水,一根管道通向圈舍外,流出细细水流。

“养猪场有没有污染隐患?”面对笔者的疑问,负责人向进解释道:“咱这养猪场可不一般,运用水粪分离新技术、新模式,催生养殖新业态。”

原来,奇昌养猪场采取的是“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养殖技术,生猪睡在“网床”上,排到楼下的粪便不用水冲,而是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

向进算了一笔账:猪圈不用冲洗,每月节约水电费1万元、人工工资2万余元。“不只是节约了成本,猪的疾病少了、饲料转化率提高了,猪肉品质更好了,而且有机肥销往附近的茶园和果园,每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益。”向进说。

“目前全区已建成75家841个生态猪养殖单元,达到105万头生猪产能;德康3800头祖代种猪场、400头种公猪站建成投产;德康50万吨饲料厂、200万头生猪屠宰暨肉食品加工厂,广东中科无抗、三峡农业集团35万吨益生菌及发酵饲料厂,重庆农神集团20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加快推进。”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待项目全面达产后,全区百万头生猪一年产生的粪便可以加工成25万吨有机肥,供应万州百万亩经果林,避免了养殖污染、节约了养殖成本。

打好“技术牌”、提高美誉度,产业“流金淌银”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打好“技术牌”,万州区创新“科技下乡”工作思路,组织农业专家组成服务队,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为种植大户及农业科技型企业“问诊把脉”,打通农村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

同时,通过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设立“专家大院”“科技小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示范、产品加工、电商销售、文旅融合等服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让高科技真正扎根农民的“一亩三分地”,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目前,万州区市、区级专家大院总数达13个,全区柑橘、干果、脆李、枇杷等特色产业已实现科技人员对接服务全覆盖。近五年时间,开展培训62场次,培训农民3922人次,引进新品种146项、推广新技术224项、解决技术难题372项。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每年冬春季,龙沙镇的玫瑰香橙色如丹,白羊镇的柠檬叶捧鲜;“岁月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每到盛夏,甘宁镇的桃子缀满枝,分水镇的李子圆似珠。

“500亩果园产量预计在600吨左右,销路不愁,今年年初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期间,轻轻松松卖了上百吨,惠及30多户村民。”冬日暖阳下,位于群山怀抱中的甘宁豪田果园,枝繁叶茂的柑橘树尽情地舒展着枝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味儿,看着眼前的玫瑰香橙缀满枝头,如万千铜铃,果园负责人赵妍熙脸上乐开了花。

这,仅仅是万州打好“技术牌”、提高美誉度,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稳致远,特色产业“流金淌银”的一个缩影:

2021年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期间,爽脆香甜的三峡柑橘被集装成箱,源源不断地销往河北、山东、广东等国内10多个省市,出口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交易总量47.6万吨,交易额24.7亿元。截至目前,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带动柑橘销售近百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峡柑橘优势产业集群、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区、全市唯一一个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列为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11个乡村振兴支点镇建设有序推进;长岭镇安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增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6个,示范点1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新增“两品一标”19个,累计达119个;新增市级农业品牌30个,累计达142个;入驻“巴味渝珍”平台授权产品11个,“万州玫瑰香橙”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

高标准组建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生猪、柑桔、中药材等15项科研课题核心技术攻关,在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斗茶大赛,茶语弥香,在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中,用别开生面的“斗茶品茗”,“斗”出平湖香,助力“三峡天丛”年毛茶产量2300吨,综合产值达到7亿多元;开展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水果推介会、万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等节会活动,实现交易金额近1亿元,奏响乡村振兴的铿锵乐曲……

太龙镇,村民忙着分拣古红桔。
太龙镇,村民忙着分拣古红桔。通讯员 付作侨 摄

亲历者说

“与柑橘结缘,让更多人分享甘饴”

“我与柑橘结缘已经有30多个年头。”对万州经果林的发展历程,区果树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汪小伟最有发言权:2005年,万州争取到国家农业农村部800亩的扶贫柑橘标准园项目,最终确立建设以玫瑰香橙为主的标准化果园,第四年的时候,玫瑰香橙一举成为柑橘市场中的“宠儿”,卖到了8元/斤的高价。如今,万州形成了以万忠路沿线、浦里河沿线、长江两岸为主的玫瑰香橙种植面积14万亩,辐射20多个镇乡,年产量10万吨,产值6亿元,带动全区发展经果林累计面积达91万亩。

群众感言

“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都是原生态本地产,价格不贵,吃起来放心。”市民王元翠感慨地说,现在的万州,“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文化”等多种新业态蓬勃发展。节假日,带上家人,随便到城区周边哪个乡村去耍,都能体验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绝美田园画卷。

数字说话

今年新增经果林5万亩,全区经果林面积累计达91万亩。

建成75家841个生态猪养殖单元,达到105万头生猪产能。

山东鲁抗中医药全产业链、农神集团20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万州。

全区绿色防控面积达到91万亩,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41%以上。

预计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左右,增速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左右,增速11.5%。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万州:绿色发展行稳致远 现代农业“流金淌银”

2021-12-19 06:30:18 来源: 0 条评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19日6时讯(通讯员 黄玉保 张婷婷)这边,香甜的橙子将山坡点亮;那边,成群的生态猪仔活蹦乱跳……深冬,收获成功与希望的季节,走进万州的山村乡野,一幅幅农业高质高效、农村宜居宜业的优美画卷正徐徐展开。

近年来,万州区立足山地资源禀赋,围绕“一区一枢纽两中心”建设任务,用绿色打底,厚植生态优势,优化产业结构布局,强化科技支撑,因地制宜发展区域特色产业,打造可持续的产业发展模式,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稳致远,全区农民收入稳步增长,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持续向好。

甘宁镇玫瑰香橙基地。
甘宁镇玫瑰香橙基地。通讯员 付作侨 摄

用好“鸡窝地”、盘活“巴掌田”、种下“摇钱树”

树木葱茏,山色如黛,眼前,山脚下、溪沟旁,漫山遍野成排的李树在冬日的暖阳中尽情地舒展着枝桠,与山林间若隐若现的青瓦白墙交织成一幅和谐优美的画卷。近日,笔者来到响水镇联合村时,村民张朝臣正在脆李园劳作。

联合村地处大山腹地,山地多、平地少,大多是“鸡窝地”。几年前,当地政府引进企业,通过土地流转将“鸡窝地”连线成片,因地制宜发展生态脆李园,张朝臣流转了近4亩土地,同时,常年在果园务工。

“在家门口就能挣钱,一年的收入超过2万元,这日子是越过越安逸。”张朝臣笑着说。据了解,近几年,联合村发展了500亩脆李,年产值超过150万元,带动上百户村民增收。

与张朝臣一样,熊家镇红星村村民周大春也是靠种水果发了财。红星村距万州城区15公里,由于自然条件的限制,“七条沟、八道梁,山旮旯的‘巴掌田’不产粮。”,这段“顺口溜”曾是红星村的真实写照。

几年前,红星村利用气候温暖湿润、水分充沛的优势,通过政策引导和技术资金支持,盘活“巴掌田”,大力发展樱桃产业。

“我种植了30多亩樱桃,每年的纯收入超过15万元,这满山的樱桃可称得上是真正的‘黄金果’哟。”周大春笑着说。

在红星村,“黄金果”撑起的不仅仅是周大春的“钱袋子”,短短5年时间,该村优质樱桃种植面积达1500亩,产值超过700万元,惠及300多农户,成为万州区最大的樱桃种植基地。

不仅仅是联合村和红星村,近几年来,万州区围绕“经果林”做文章,在保障粮食生产安全基础上,因地制宜发展形成优势柑橘产业带、优质小水果产业带和高山生态茶叶中药材产业带。全区经果林面积达到91万亩,其中柑橘41万亩、脆李等名优小水果27万亩、茶叶6.2万亩、特色林木和多年生中药材16.8万亩,同时依托经果林快速发展的乡村旅游提升了价值链、拓宽了增收链。

龙驹镇芦花鸡养殖场。
龙驹镇芦花鸡养殖场。通讯员 付作侨 摄

运用新技术、新模式,催生养殖新业态

柔和的灯光下,满圈膘肥体壮的母猪哼哧哼哧的呼噜声不绝于耳,整个圈舍干燥温暖,空气中几乎没有粪便的臭味……这里是龙沙镇雨台村生态猪养殖场。村主任李贞琼告诉笔者,村里4个单元的生态生猪养殖场均采用自动投料、感应喂水、恒温圈场的生态养殖,年产值200万元以上,村集体年收益20万元左右。

李贞琼介绍,雨台村依托生态生猪养殖场建立了一系列利益联结机制——采取村级集体经济组织与生态猪养殖场签订入股合作协议模式,雨台村享受一年20万元分红,并连续分红8年,不仅一举解决了村集体经济薄弱问题,同时带动30多户村民通过土地流转和务工增加收入。

镜头一转,沿江而下,高梁镇天鹅村奇昌生态养猪场,圈舍干净整洁,不闻臭味,不见污水,一根管道通向圈舍外,流出细细水流。

“养猪场有没有污染隐患?”面对笔者的疑问,负责人向进解释道:“咱这养猪场可不一般,运用水粪分离新技术、新模式,催生养殖新业态。”

原来,奇昌养猪场采取的是“低架网床+益生菌+异位发酵”的养殖技术,生猪睡在“网床”上,排到楼下的粪便不用水冲,而是通过自动刮粪器统一收纳到圈舍外,与秸秆、益生菌等深度混合发酵,制成有机肥。

向进算了一笔账:猪圈不用冲洗,每月节约水电费1万元、人工工资2万余元。“不只是节约了成本,猪的疾病少了、饲料转化率提高了,猪肉品质更好了,而且有机肥销往附近的茶园和果园,每年也有几十万元的收益。”向进说。

“目前全区已建成75家841个生态猪养殖单元,达到105万头生猪产能;德康3800头祖代种猪场、400头种公猪站建成投产;德康50万吨饲料厂、200万头生猪屠宰暨肉食品加工厂,广东中科无抗、三峡农业集团35万吨益生菌及发酵饲料厂,重庆农神集团20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加快推进。”区农业农村委负责人介绍,待项目全面达产后,全区百万头生猪一年产生的粪便可以加工成25万吨有机肥,供应万州百万亩经果林,避免了养殖污染、节约了养殖成本。

打好“技术牌”、提高美誉度,产业“流金淌银”

近几年来,为进一步打好“技术牌”,万州区创新“科技下乡”工作思路,组织农业专家组成服务队,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为种植大户及农业科技型企业“问诊把脉”,打通农村科技传播最后“一公里”。

同时,通过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设立“专家大院”“科技小院”等方式,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示范、产品加工、电商销售、文旅融合等服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让高科技真正扎根农民的“一亩三分地”,推动全产业链加快发展,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目前,万州区市、区级专家大院总数达13个,全区柑橘、干果、脆李、枇杷等特色产业已实现科技人员对接服务全覆盖。近五年时间,开展培训62场次,培训农民3922人次,引进新品种146项、推广新技术224项、解决技术难题372项。

“雨滴芭蕉赤,霜催橘子黄。”每年冬春季,龙沙镇的玫瑰香橙色如丹,白羊镇的柠檬叶捧鲜;“岁月偷得桃枝碧,董奉栽成李子丹。”每到盛夏,甘宁镇的桃子缀满枝,分水镇的李子圆似珠。

“500亩果园产量预计在600吨左右,销路不愁,今年年初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期间,轻轻松松卖了上百吨,惠及30多户村民。”冬日暖阳下,位于群山怀抱中的甘宁豪田果园,枝繁叶茂的柑橘树尽情地舒展着枝桠,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果香味儿,看着眼前的玫瑰香橙缀满枝头,如万千铜铃,果园负责人赵妍熙脸上乐开了花。

这,仅仅是万州打好“技术牌”、提高美誉度,推动农业高质量绿色发展行稳致远,特色产业“流金淌银”的一个缩影:

2021年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期间,爽脆香甜的三峡柑橘被集装成箱,源源不断地销往河北、山东、广东等国内10多个省市,出口泰国、新加坡、印度尼西亚等东南亚国家,交易总量47.6万吨,交易额24.7亿元。截至目前,三峡柑橘国际线上交易会已连续举办三届,带动柑橘销售近百亿元;成功创建国家现代农业产业园、三峡柑橘优势产业集群、全国农产品产地冷藏保鲜整县推进试点区、全市唯一一个全国农作物绿色防控示范区,列为全市乡村振兴先行示范区;11个乡村振兴支点镇建设有序推进;长岭镇安溪村入选第三批全国乡村旅游重点村;新增重庆市休闲农业和乡村旅游示范乡镇1个,示范村6个,示范点10个,市级“一村一品”示范村镇12个;新增“两品一标”19个,累计达119个;新增市级农业品牌30个,累计达142个;入驻“巴味渝珍”平台授权产品11个,“万州玫瑰香橙”入选全国名特优新产品目录。

高标准组建三峡山地特色农业科技创新中心,开展生猪、柑桔、中药材等15项科研课题核心技术攻关,在践行“产业生态化、生态产业化”绿色发展理念的同时,实现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双赢;斗茶大赛,茶语弥香,在提升文化品位的过程中,用别开生面的“斗茶品茗”,“斗”出平湖香,助力“三峡天丛”年毛茶产量2300吨,综合产值达到7亿多元;开展2021年中国农民丰收节、特色水果推介会、万州特色农产品展示展销等节会活动,实现交易金额近1亿元,奏响乡村振兴的铿锵乐曲……

太龙镇,村民忙着分拣古红桔。
太龙镇,村民忙着分拣古红桔。通讯员 付作侨 摄

亲历者说

“与柑橘结缘,让更多人分享甘饴”

“我与柑橘结缘已经有30多个年头。”对万州经果林的发展历程,区果树技术推广站副站长、高级农艺师汪小伟最有发言权:2005年,万州争取到国家农业农村部800亩的扶贫柑橘标准园项目,最终确立建设以玫瑰香橙为主的标准化果园,第四年的时候,玫瑰香橙一举成为柑橘市场中的“宠儿”,卖到了8元/斤的高价。如今,万州形成了以万忠路沿线、浦里河沿线、长江两岸为主的玫瑰香橙种植面积14万亩,辐射20多个镇乡,年产量10万吨,产值6亿元,带动全区发展经果林累计面积达91万亩。

群众感言

“一年四季都有新鲜水果,都是原生态本地产,价格不贵,吃起来放心。”市民王元翠感慨地说,现在的万州,“农业+旅游”“农业+体验”“农业+文化”等多种新业态蓬勃发展。节假日,带上家人,随便到城区周边哪个乡村去耍,都能体验到“产业兴旺、生态宜居、乡风文明、治理有效、生活富裕”的绝美田园画卷。

数字说话

今年新增经果林5万亩,全区经果林面积累计达91万亩。

建成75家841个生态猪养殖单元,达到105万头生猪产能。

山东鲁抗中医药全产业链、农神集团20万吨生物有机肥加工厂等一批重点项目落户万州。

全区绿色防控面积达到91万亩,主要农作物绿色防控覆盖率达56%。畜禽粪污资源化利用率达到92.5%,秸秆综合利用率达到88.41%以上。

预计一产业增加值达到105亿元左右,增速8.0%;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万元左右,增速11.5%。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