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言人来了|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江津民政“答卷”绘出百姓幸福“底色”
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做好民政工作,为百姓谋福祉,江津区民政局做了哪些努力呢?今(21)日下午,“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江津区民政工作专场发布活动在奎星广场举行,来自江津区民政局的5位发言人来到现场,就社会救助、民政服务、养老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政策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

发言人来了|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江津民政“答卷”绘出百姓幸福“底色”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1-12-21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1日21时(记者 岳芷亦)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做好民政工作,为百姓谋福祉,江津区民政局做了哪些努力呢?今(21)日下午,“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江津区民政工作专场发布活动在奎星广场举行,来自江津区民政局的5位发言人来到现场,就社会救助、民政服务、养老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政策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

活动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岳芷亦 摄
活动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岳芷亦 摄

狠抓重点 江津民政服务取得新突破

民政工作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为做好江津区民政工作,江津区民政工作狠抓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重点任务,全区民政事业得到较好发展。

兜底保障是民政工作的政治责任。“今年我们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低保、特困审批权限下放各镇和街道,让镇街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10个工作日,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及时救助。”江津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辜文伦表示,今年江津区为约7.5万名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近5亿元。

同时,江津区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30个,不断完善服务阵地。全区301个村居较好完成两委换届,为基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江津区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江津区积极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民政合作,成渝两地婚姻登记,一些社会救助和服务事项实现通办,让广大群众感到更方便。

“我想请问一下,社区‘一老一小’的留守老人怎么解决?”现场一位社区干部提出疑问。

江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养老服务方面,江津区党委政府提前规划,预计到2022年,江津区将全面完成30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构建以中心带站点,服务居家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探索,为今后出台养老服务政策作出相应准备。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给未成年更多关爱,江津区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我区现正在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希望得到大家的全力支持。”活动现场,辜文伦对广大市民发出呼吁。

下放权限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江津的居民能够得到一些怎样的帮助呢?

江津区民政局副局长李立衡表示,一直以来,江津区民政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努力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

今年以来,江津区通过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组织各单位逐人逐户摸清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等四类“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和困难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和数据库。截止目前,纳入低保保障1268人、特困247人,实施临时救助2706人次,专项救助964人次。

同时,江津区下放权限,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自权限下放以来,全区已累计新审批低保1883户3116人,特困852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社会救助运作机制。

此外,在江津区民政局牵头带领下,开发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平台。汇总和集成各项救助数据,实现部门分工协同办理,确保困难群众少跑路,求助便捷、受助及时。目前,该工作机制已延伸到30个镇街、301个村居。

“假如我身边的居民朋友家庭经济确实很困难,他现在想申请低保,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在哪里申请?”在问答环节,市民踊跃提问。

“低保申请由低保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民政互助窗口和‘一门受理’窗口里申请办理。”李立衡作出解答:“如果他本人的文化程度有限,填表等有困难的,可以请代理人帮着代为申请,也可以请村居干部或者志愿者帮忙。”

突出“建”“惠”“管” 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如果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那么殡葬工作便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江津区民政局副局长周毅表示,江津区在殡葬工作上,主要突出“建、惠、管”三个字。

坚持“建”字为核。近年来,江津区不断修订和完善《江津区殡葬服务设施专业规划》,有序推进殡葬设施建设,补齐殡仪服务短板,共建成火化殡仪馆1个、经营性公墓2个、公益性公墓7个、殡仪服务站6个,有力保障了殡葬服务设施供给,提升了殡葬服务质量。

坚持“惠”字为要。江津区大力倡导厚养礼葬、绿色生态、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鼓励采取节地生态葬法,大力落实江津区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补助和重庆市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政策,截止今年11月底,共为168名困难群众减免火化费25.76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

坚持“管”字为主。加强殡葬领域监管,依法开展殡葬突出问题整治;加强清明节、春节等祭扫工作管控,在今年清明节期间,各公墓出动工作人员301人,接待预约祭扫350人、现场祭扫1万余人,车辆2329台,实现了“平安清明”的目标。

针对基层百姓关心的殡葬优惠政策,周毅作出解答:“我区殡葬方面的惠民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江津区困难群众的基本丧葬补助,在1500元以内的火化费直接免,超过1500元以外的就由丧服承办人自行承担。第二是重庆市节地生态葬的补贴政策。针对具有重庆市户籍的孤儿、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城乡特困、生活困难优扶对象,对死亡之后火化安葬在我市的经营性或者公益性公墓可以有3000元的节地补助,这是直接补助给丧葬对象的。”

简化办理流程 让养老“有保障”

据第七次人口普及数据显示,江津区60岁以上老人34万人,占比25.01%,位居全市第八,人均预期寿命达78.89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江津居民提供养老服务?

江津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养老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夏梅总结了四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运营,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让养老“离家近”;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全力优化养老服务,让养老“质量高”;落实“高龄补贴”政策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简化“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的申请手续,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让养老“有保障”;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养老机构监管,让养老“更安全”。

“哪些人可以享受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简化办理流程前后有哪些变化?”现场热心市民对此表达关切。

夏梅回应,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有两类对象,一类是具有江津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中年满60周岁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第二类是具有江津区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中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

养老护理补贴办理简化流程,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办理。通过大数据筛查,主动比对,自动给符合条件的对象申请办理养老补贴,不再用老人本人或者家庭主动申请。

构建三级工作网络 健全未成年保护体系

困境儿童是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未成年人,是社会最关注的对象之一,为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江津区正在全面健全未成年保护体系,江津区民政局副局长姚洪强就具体建设情况作出了分享。

姚洪强介绍,江津区构建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工作网络,通过三级工作网络,让困境儿童帮扶、关爱工作更加精准。同时,加强困境儿童线索排查,利用“人工+智能”,整合“线上+线下”,拓宽发现渠道,提升对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实效,落实生活保障。

“今年我局组织了6次村居儿童主任培训片区会,共计培训331人次。”姚洪强表示,江津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今年共落实50万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社工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情感关爱、家庭教育知道、权益维护等服务。

一桩桩民政实事,不仅落到实处,更是落到了江津市民的心坎里。今日冬至,天气虽冷,但江津市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发言人来了|老百姓更有获得感 江津民政“答卷”绘出百姓幸福“底色”

2021-12-21 21:52:01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2月21日21时(记者 岳芷亦)民政工作关系民生、连着民心,是社会建设的兜底性、基础性工作。为做好民政工作,为百姓谋福祉,江津区民政局做了哪些努力呢?今(21)日下午,“发言人来了——我为群众办实事”江津区民政工作专场发布活动在奎星广场举行,来自江津区民政局的5位发言人来到现场,就社会救助、民政服务、养老服务等与群众生活息息相关的民政工作开展情况及相关政策与老百姓面对面交流。

活动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岳芷亦 摄
活动现场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岳芷亦 摄

狠抓重点 江津民政服务取得新突破

民政工作涉及的内容多,范围广,为做好江津区民政工作,江津区民政工作狠抓社会救助、基层社会治理、基本社会服务等重点任务,全区民政事业得到较好发展。

兜底保障是民政工作的政治责任。“今年我们在全市率先推进城乡低保、特困审批权限下放各镇和街道,让镇街通过‘一门受理,协同办理’,审批时限平均压缩了10个工作日,让困难群众在家门口就可以得到及时救助。”江津区民政局党委书记、局长辜文伦表示,今年江津区为约7.5万名低保、特困等困难群众发放救助金近5亿元。

同时,江津区投入近2000万元,新建、改扩建村(社区)便民服务中心30个,不断完善服务阵地。全区301个村居较好完成两委换届,为基层工作打下了坚实基础。

此外,江津区社会服务工作取得新突破。江津区积极落实成渝双城经济圈民政合作,成渝两地婚姻登记,一些社会救助和服务事项实现通办,让广大群众感到更方便。

“我想请问一下,社区‘一老一小’的留守老人怎么解决?”现场一位社区干部提出疑问。

江津区民政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在养老服务方面,江津区党委政府提前规划,预计到2022年,江津区将全面完成30个镇街养老服务中心和站点建设,构建以中心带站点,服务居家为主的基本养老服务体系。积极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探索,为今后出台养老服务政策作出相应准备。

未成年人是祖国的未来,为了给未成年更多关爱,江津区成立了以区主要领导为组长的领导小组,并建立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未成年人保护服务体系。“我区现正在创建全国未成年人保护示范区,希望得到大家的全力支持。”活动现场,辜文伦对广大市民发出呼吁。

下放权限 打通服务群众最后一公里

社会救助是社会保障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活在江津的居民能够得到一些怎样的帮助呢?

江津区民政局副局长李立衡表示,一直以来,江津区民政局始终坚持“以民为本、为民解困、为民服务”的工作宗旨,努力做好各项社会救助工作,让困难群众切实感受到党和政府的关爱与温暖。

今年以来,江津区通过开展巩固社会救助兜底脱贫成果“回头看”,组织各单位逐人逐户摸清脱贫不稳定人口、边缘易致贫人口、因意外事故等刚性支出较大或收入大幅缩减导致基本生活出现严重困难人口以及其他特殊困难群体等四类“重点人群”的基本情况和困难需求,建立工作台账和数据库。截止目前,纳入低保保障1268人、特困247人,实施临时救助2706人次,专项救助964人次。

同时,江津区下放权限,持续推进社会救助“放管服”改革。自权限下放以来,全区已累计新审批低保1883户3116人,特困852人。切实打通服务群众的最后一公里,形成规范有序、公开透明、便民高效的社会救助运作机制。

此外,在江津区民政局牵头带领下,开发了“一门受理、协同办理”救助平台。汇总和集成各项救助数据,实现部门分工协同办理,确保困难群众少跑路,求助便捷、受助及时。目前,该工作机制已延伸到30个镇街、301个村居。

“假如我身边的居民朋友家庭经济确实很困难,他现在想申请低保,需要准备哪些材料,在哪里申请?”在问答环节,市民踊跃提问。

“低保申请由低保申请人向户籍所在地,镇人民政府或者街道办事处的民政互助窗口和‘一门受理’窗口里申请办理。”李立衡作出解答:“如果他本人的文化程度有限,填表等有困难的,可以请代理人帮着代为申请,也可以请村居干部或者志愿者帮忙。”

突出“建”“惠”“管” 减轻群众丧葬负担

如果说生老病死是人生的自然规律,那么殡葬工作便关系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江津区民政局副局长周毅表示,江津区在殡葬工作上,主要突出“建、惠、管”三个字。

坚持“建”字为核。近年来,江津区不断修订和完善《江津区殡葬服务设施专业规划》,有序推进殡葬设施建设,补齐殡仪服务短板,共建成火化殡仪馆1个、经营性公墓2个、公益性公墓7个、殡仪服务站6个,有力保障了殡葬服务设施供给,提升了殡葬服务质量。

坚持“惠”字为要。江津区大力倡导厚养礼葬、绿色生态、文明节俭的殡葬新风尚,鼓励采取节地生态葬法,大力落实江津区困难群众基本丧葬补助和重庆市困难群众节地生态安葬补贴政策,截止今年11月底,共为168名困难群众减免火化费25.76万元,切实减轻了群众丧葬负担。

坚持“管”字为主。加强殡葬领域监管,依法开展殡葬突出问题整治;加强清明节、春节等祭扫工作管控,在今年清明节期间,各公墓出动工作人员301人,接待预约祭扫350人、现场祭扫1万余人,车辆2329台,实现了“平安清明”的目标。

针对基层百姓关心的殡葬优惠政策,周毅作出解答:“我区殡葬方面的惠民政策主要有两方面:第一是江津区困难群众的基本丧葬补助,在1500元以内的火化费直接免,超过1500元以外的就由丧服承办人自行承担。第二是重庆市节地生态葬的补贴政策。针对具有重庆市户籍的孤儿、城乡低保对象以及城乡特困、生活困难优扶对象,对死亡之后火化安葬在我市的经营性或者公益性公墓可以有3000元的节地补助,这是直接补助给丧葬对象的。”

简化办理流程 让养老“有保障”

据第七次人口普及数据显示,江津区60岁以上老人34万人,占比25.01%,位居全市第八,人均预期寿命达78.89岁,已进入中度老龄化社会。

养老的问题成为社会关注的热点和焦点,怎样才能更好地为江津居民提供养老服务?

江津区民政局党委委员、养老和社会福利服务中心主任夏梅总结了四点:推进社区养老服务全覆盖,推进养老服务设施可持续运营,开展“家庭照护床位”试点,让养老“离家近”;补齐农村养老服务设施短板,全力优化养老服务,让养老“质量高”;落实“高龄补贴”政策和“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简化“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政策的申请手续,建立老年人意外伤害保险政策,让养老“有保障”;完善综合监管机制,强化养老机构监管,让养老“更安全”。

“哪些人可以享受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年人养老服务补贴?简化办理流程前后有哪些变化?”现场热心市民对此表达关切。

夏梅回应,经济困难的高龄和失能老人养老服务补贴有两类对象,一类是具有江津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中年满60周岁以上的,生活不能自理的老人。第二类是具有江津区户籍的城乡低保对象、特困对象中年满80周岁的高龄老人。

养老护理补贴办理简化流程,变被动受理为主动办理。通过大数据筛查,主动比对,自动给符合条件的对象申请办理养老补贴,不再用老人本人或者家庭主动申请。

构建三级工作网络 健全未成年保护体系

困境儿童是最脆弱、最需要保护的未成年人,是社会最关注的对象之一,为困境儿童营造安全无虞、生活无忧、充满关爱、健康发展的成长环境,是家庭、政府和社会的共同责任。目前,江津区正在全面健全未成年保护体系,江津区民政局副局长姚洪强就具体建设情况作出了分享。

姚洪强介绍,江津区构建了区、镇(街道)、村(居)三级工作网络,通过三级工作网络,让困境儿童帮扶、关爱工作更加精准。同时,加强困境儿童线索排查,利用“人工+智能”,整合“线上+线下”,拓宽发现渠道,提升对困境儿童关爱救助实效,落实生活保障。

“今年我局组织了6次村居儿童主任培训片区会,共计培训331人次。”姚洪强表示,江津区还通过政府购买服务的方式引入社会力量参与,今年共落实50万福彩公益金用于购买未成年人保护相关社工项目,为未成年人提供心理疏导、情感关爱、家庭教育知道、权益维护等服务。

一桩桩民政实事,不仅落到实处,更是落到了江津市民的心坎里。今日冬至,天气虽冷,但江津市民的心里却是暖洋洋的。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