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柱:发展特色产业让“冷水人”过上“热日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0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隆太良)山上栽黄连、山下种大黄、水中采莼菜……在海拔1500米的重庆石柱县冷水镇,近几年来,该镇以石柱县“四个30万”现代山地特色高效农业发展为总揽,大力发展黄连、大黄、莼菜等特色产业,广大群众过上了幸福美满的生活,村民们自豪地说:“冷水人过的是热日子。”
“苦黄连”种出“甜产业”
“2021年采收了2亩地的黄连,收入8万多元……”日前,笔者在冷水镇玉龙村兴旺组采访时,年过5旬的村民陈群却对自己发展黄连产业的收入不大满意。
冷水镇山林茂密,土质肥沃,发展黄连产业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但在以前,当地村民却难以实现“靠山吃山”的梦想。
产业兴,则乡村兴。近年来,冷水镇把发展壮大特色产业作为促进群众致富的根本之策,动员广大村民因地制宜大力发展黄连这一特色产业。
通过传、帮、带、引,陈群一家每年种植黄连3亩,如今在地面积在10亩以上,总价值在40万元左右,走上了致富道路。
而在冷水镇,陈群只是发展黄连产业致富的个例。每当入春以来,在冷水镇连绵起伏的大山中,村民们在黄连基地里忙碌着除草、施肥、搭棚、栽黄连秧苗……产业发展红红火火。
“冷水镇将‘苦黄连’种出了‘甜产业’。”据冷水镇负责人介绍,该镇黄连面积常年保持在8000亩左右,每年采收面积约1600亩,每年总产值6000余万元,全镇1826户户均收入在3万元左右。
“土疙瘩”变身“金疙瘩”
“按照每斤1.2元的订单收购价,目前已收购鲜大黄100余吨!”在冷水镇太平村的石柱县瑞铭中药材种植有限公司,削掉根须后待加工的鲜大黄堆成了小山,公司负责人李宗福与镇政府负责人在查看大黄加工质量时,言语间满是欣喜。
冷水镇在深度调整产业结构时,在当地政府引导下,李宗福率先发展起了大黄产业。“大黄生长周期长,见效较慢,当初许多村民并不愿意放弃传统农作物而改种大黄。”李宗福说,只有自己先发展起来,再带动大伙一起致富。
李宗福在当地流转了400余亩土地,建起了大黄产业基地,成立了中药材公司,建起了加工厂,并吸纳当地留守妇女和有劳动能力的老人季节性务工,让大家实现了在家门口上班的愿望。
“大黄亩产量可达1万余斤,每亩产值在1.5万元左右,按3年生长周期计算,每年每亩的收益约5000元。”看到李宗福发展大黄产业收入可观,近年来,有条件的村民纷纷跟着他种植起了大黄。
如今,冷水镇先后培育起3个大黄专业合作社(公司),发展大黄产业3000余亩,一个个埋在地里的“土疙瘩”摇身一变成为众人羡慕的“金疙瘩”。
“小绿叶”托起“大产业”
每当入夏以来,走进冷水镇的八龙村,行走在水泥浇筑的田埂上,观赏着绿波起伏的一块块莼菜田,看到莼农手起手落娴熟地采摘着一片片小绿叶,倍感心旷神怡。
冷水镇森林植被丰富,水源涵养充足,生态环境优越,近几年来,该镇为发展好莼菜产业,致力在“资源、生态、特色”上做好大文章。
“经过多年持续整改整治,昔日杂草丛生,撂荒多年的梯田被培育成集中连片的优质莼菜田。”谈到发展莼菜产业,石柱县青坪莼菜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许先林说。
冷水镇引导村民发展莼菜产业以来,许先林成立了专业合作社,流转当地村民100余亩撩荒田打造了莼菜种植基地,并通过“订单作业、保价回收”方式,带动八龙村、天河村150多户村民种植莼菜近千亩。
“每亩莼田每季可采摘新鲜莼菜2000斤左右,保底收购价每斤4元,当地村民都尝到了产业致富的甜头,发展莼菜产业的积极性很高。”许先林告诉笔者。
为做大做强莼菜特色产业、延伸产业链,提高产品价值,冷水镇先后培育起4家专业合作社(公司),产业发展面积达4000余亩。
“小小莼菜叶还串起旅游和农家乐产业。”冷水镇党委负责人介绍说,每年夏秋季节,观赏莼田美景、体验莼菜采摘、品尝莼菜美味、购买莼菜产品的游客络绎不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