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水:“烘干+销售”让农副产品走出大山 促农增收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1月15日6时讯(通讯员 杨春燕 冉江陵)日前,在彭水太原镇麒麟社区9组农副产品烘干厂,笔者看到,驻村第一书记孙和发正在整齐摆放加工好的农副产品。
去年以来,太原镇麒麟社区依托当地区位优势,打造集生产、加工、销售于一体的产业链体系,让村民农副产品走出大山,登上城市人的餐桌,真正让产品变商品。
笔者了解到,农副产品烘干厂是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帮扶项目。国家税务总局重庆市税务局出资15万元建设,烘干厂由太原镇麒麟社区集体公司负责运营和日常管理。
去年10月,农副产品烘干厂改建村里的闲置房建成投用,采购了两台机器,已完全正常投产,日处理食料大约在1500斤左右。
“烘干厂主要是对村民特别是种植大户产出的辣椒、羊肚菌、竹笋、洋芋、黄花和一些中药材等提供烘干服务。同时,也对村民的农副产品进行收购加工并对外销售,助力更多的村民增收。”孙和发说。
烘干厂如何盈利呢?
孙和发介绍,烘干厂处于初始阶段,烘干厂面向村民提供农产品的烘干服务,主要是收加工费,根据品种来定价,辣椒每斤收取0.5元,中药材1-2元,羊肚菌5-6元……
除了加工服务以外,社区也在想办法给村民找一些农产品的销售渠道。
“村民们的农产品我们可以按照市场价格回收,我们进行挑选加工烘干然后对外销售,目前销售有干辣椒、竹笋、豇豆、土豆、红薯、南瓜、黄花菜等这些干货,主要是销往重庆中心城区。”孙和发说。
目前,烘干厂通过提供烘干服务收入4000余元,帮助辖区村民销售农副产品已经实现了七八万元的销售额。
农副产品的加工让附近村民实现了家门口增收,烘工厂的投用带动了当地村民在加工厂务工,解决周边村民10人就业,主要负责产品上架、挑选、下架、包装等工作。
9组村民肖成群家里因病家庭困难,现在是村里的保洁员。为了帮助其家庭增收,烘工厂也聘请她在厂里务工。
“我平时农闲时节就在烘干厂务工,根据工种每天给我们80-100元的工资,工作比较简单也比较轻松,既照顾了家庭,还增加了收入。”对于现在的工作,肖成群非常满意。
除了农副产品烘干厂,为推动产业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麒麟社区还发展了肉牛养殖和辣椒种植产业。
孙和发介绍,“目前,村里养殖有西门塔尔肉牛15头,专门聘请当地村民负责管理,辣椒种植基地正在平整土地,今年开始种植。”
接下来,太原镇麒麟社区将进一步盘活现有资源,在初级农产品加工基础上,提升产品包装、品相,做好农副产品品牌,提升产品品质,壮大村集体经济。同时,与消费帮扶结合起来,帮助老百姓销售农副产品,让村里农副产品走出大山,带动村民增收致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