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再晚也是早、明天再早也是晚”,2022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以下简称报告),这句话引起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与共鸣。2022年是“十四五”承上启下的关键一年,如何走稳走实,促进共同致富?针对这份接地气、振士气的报告,不仅群众从中受到鼓舞,来自各区县的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也看清了推进各项工作的路径。本期渝洲瞭望台,让我们通过区县对标对表解析报告,一探未来五年巴渝大地高质量发展的脉络。
关键词:走创新之路
报告点睛:“以创新赢得主动、赢得优势、赢得未来”
科技创新是调结构、转方式的根本之策。市政府工作报告指出,重庆要更大力度推动科技创新,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要坚持创新在现代化建设全局中的核心地位,围绕“四个面向”,争取国家战略科技力量布局,强化科技创新支撑作用。
对此,市人大代表,市委常委、两江新区党工委书记段成刚表示,接下来要在增强科技动能上展现新担当新作为。加强创新平台合作,做大做强两江协同创新区、仙桃数据谷等科创平台,推进产学研资源共享,突出产业创新示范,形成更多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成果;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构建产学研协作新模式,加强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等方面的协同,营造良好创新生态。
“渝北将牢牢牵住策源性创新这个‘牛鼻子’。”市人大代表、渝北区委书记于会文表示,为实现创新真正成为第一动力的发展,渝北将进一步优化创新生态环境,着力引进孵化一批具有极强创新力、竞争力的科技企业,吸引落地一批大院大所来渝北设立研发平台和分支机构,培育打造一批引领型、突破型、支撑型的科创载体,依托仙桃数据谷打造重庆汽车智能化产业园,努力成为成渝地区最具活力的创新型城区。
面对这一命题,涪陵区将如何发力?市人大代表、涪陵区委书记王志杰表示,涪陵区将推动涪陵高新区升级建设国家高新区,加速科创CBD企业集聚,加快推动人工智能与数字经济产业园、长江软件园等创新载体实体化运行。同时,慧谷湖科创小镇抓紧推进建设。提质建设白涛新材料科技城,依托华峰新材料加快建设国际“尼龙城”。
关键词:促消费升级
报告点睛:“培育新型消费,挖掘重庆特色资源”
重庆作为全国五个试点城市之一,获批培育建设“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是国家对重庆引领消费升级能力的期许,重任在肩,如何消化落地?渝中、江北、江津等消费强区和消费品工业重镇,在两会期间给出了各自的解题思路。
作为历史文化大区,渝中区还是重庆国内外消费的第一站。重庆市人大代表、渝中区委书记赵世庆强调,该区将以解放碑步行街为核心 建世界知名商圈。作为重庆市地标,解放碑的发展备受关注。未来,渝中区将精耕细作,精心谋划,立足解放碑-朝天门世界知名商圈建设,着力提升国际知名度、消费繁荣度、商业活跃度、通达便利度、政策引领度,打造国际消费中心城市核心区。
江北区是重庆的商贸大区,如何参与“国际消费中心城市”建设?重庆市人大代表、江北区委书记滕宏伟说,围绕国际消费中心城市首选区这个目标,江北接下来将做好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激发消费需求工作。其中,在增加优质消费供给方面,将立足观音桥商圈、江北嘴高端购物目的地、北滨路国际“慢生活”经济带、寸滩国际消费新地标、五宝国际时尚运动城五个国际消费片区来做文章。
作为重庆工业强区,江津区不仅消费活跃,消费品工业亦异军突起。对此,重庆市人大代表、江津区委书记李应兰表示,为实现未来5年奋斗目标,江津将加快完善“水公铁”多式联运体系,大力发展“保税经济”“临港经济”“物流经济”;并将先进制造业作为发展实体经济的主战场,升级壮大消费品、装备制造、汽摩、材料产业集群,建成千亿级消费品工业集聚区。
关键词:推区域联动
报告点睛:“集中精力办好重庆自己的事情,齐心协力办好川渝合作的事情”
在国家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大局中,以重庆、成都为核心的成渝地区正在扮演着重要角色。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既是近两年来重庆两会的高频词,更是重庆市人大代表、政协委员们关注的热点。
重庆市政府工作报告显示,2021年,重庆市扎实推进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与四川联合设立300亿元双城经济圈发展基金,共同推进67个重大合作项目,联手打造10个区域合作平台。
如何唱好“双城记”共建“经济圈”?重庆各区县分析机遇和挑战,晒出成绩和答卷。
万州地处三峡库区腹心和“一带一路”重要节点,是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的东向开放门户,也是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的中心城市。
市人大代表、万州区委副书记、区长聂红焰表示,未来五年,万州区坚决扛起带头发展、带动发展的重任,全力投身经济圈、奋力推进一体化,加快建设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示范区、全国性综合交通物流枢纽、区域中心城市和三峡库区经济中心。
另外,万州还将纵深推进万达开一体化、万开云同城化、两江新区对口协同发展,合力打造区域协同协作高水平样板,加快建设联结长江上游和中游、关中平原和鄂西湘西的中心城市。
在“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专题记者会上,市人大代表、大足区委书记陈一清发言时称,大足区将深度融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加快做靓享誉世界的文化会客厅,建强链接成渝的“两高”桥头堡。
陈一清介绍,通过积极融入双城经济圈建设,大足区毗邻城市联动发展,扩大了“朋友圈”;产业联盟抱团发展,深化了“合作圈”;文旅教卫融合共享,升级了“生活圈”。
作为全市科技创新的主平台,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的重要载体,西部(重庆)科学城如何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市人大代表、重庆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党工委副书记、管委会主任左永祥表示,“知重负重,积极作为,既办好合作的事,更干好自己的事,以创新为主线,积极发挥主力军、排头兵作用,深入推动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
关键词:谋生态发展
报告点睛:“让绿色成为重庆最动人的色彩”
市政府工作报告通篇多次提到“生态”“绿色”。重庆要在推进长江经济带绿色发展中发挥示范作用,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将突出文旅融合发展,合力建设乌江画廊旅游示范带和武陵山区民俗风情生态旅游示范区。
彭水是重庆唯一以苗族为主、全国苗族人口聚居最多的少数民族自治县,渝鄂黔毗邻地区协同发展的节点,“绿色”是最大优势。
“积极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充分彰显民族、生态、文化‘三大特色’。”市人大代表、彭水自治县委书记石强表示,彭水将努力实现生态保护和产业升级双赢双促,做靓生态旅游业,推进文旅深度融合,建设苗族文化生态创意博览园,力争到2025年接待游客量突破3500万人次、年旅游综合收入突破300亿元,建成具有民族特色的国际知名旅游城市。
渝东北三峡库区城镇群,则突出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地处渝东北的巫山明确了实现“三区两地一城一中心”总体目标。围绕生态优先、绿色发展,巫山未来将出哪些实招?
“巫山地处三峡库区水土保持功能区、秦巴生物多样性生态功能区,这种独特的区位,决定了保护好长江‘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是我们的最大责任,发挥生态功能、推动绿色高质量发展是我们的最大优势,这是我们做好一切工作的基本考量。”市人大代表、巫山县委书记曹邦兴说。
为此,巫山着眼国际范、中国风、巴蜀韵、三峡情,全域发展生态旅游,链条发展生态农业,绿色发展生态工业。到2026年,实现旅游综合收入超过300亿元;山地特色高效农业种植面积达到100万亩、农业综合产值超过100亿元。
在巫溪,同样厚植生态底色,绘就绿色崛起蓝图。
“生态是巫溪最厚家底和最亮名片,也是巫溪最大的后发优势。我们将深入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守护好巫溪‘一江碧水、两岸青山’,让绿色成为巫溪发展最动人的色彩。”市人大代表、巫溪县委书记李卫东指出,接下来,当地将探索开展横向森林补偿改革和林业碳汇开发试点,拓宽“两山”转化通道,把生态资源转化为生态财富。
人不负青山,青山定不负人。学好用好“两山论”,走深走实“两化路”,重庆经济社会发展正全面绿色转型。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羊华 陈美西 王钰 张馨月/文
张宗婷/海报
赵军/设计
董霞/编辑
两江潮涌,渝州葱蔚。取一瓢“治理”之水,品区县幸福之治,探融合发展之势。 瞭望渝州,看见远见。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全媒体时政栏目《渝州瞭望台》。以区县为样本,以成效洞悉发展之策,以对话论道繁荣之路,见证基层社会治理的提速增效,唱响巴渝大地经济发展的时代合音。读:言之有物的深度报道;看:融媒体多维度的呈现;问:区县主政者权威解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