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春走基层丨基层内科全科医生的“天花板级修炼”

新春走基层丨基层内科全科医生的“天花板级修炼”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2-0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9日14时讯(记者 岳芷亦 实习生 董静)“我没药了。”2021年除夕当天,87岁的孤寡老人李文福一通电话,马上把在200公里外的梁平走亲戚的孙忠海唤回了江津。

“病人的药不能断。”孙忠海毫不犹豫,匆匆赶回单位开药,趁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他紧赶慢赶地买了些春节礼品,在接近傍晚的时候,把药物和礼物都送到了老人的家。

孙忠海,这位“90后”的山东汉子,从2014年毕业后,便选择了留在重庆,扎根江津区珞璜中心卫生院。七年弹指一挥间,流失的是光阴岁月,留下的是精湛医术和暖心服务。

日前,孙忠海入选“2021年重庆市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孙忠海给病人看病。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孙忠海给病人看病。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全面发展提升医技水平 做好细节让病人满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的内科全科医生,孙忠海始终把自己当作那根岿然不动的针。

基层的内科全科医生需要治疗哪些疾病?两个字概括——“杂病”,即所有的内科疾病都需要负责。有时候,前一天的孙忠海还在给神经内科的病人看病,第二天医院收治了一位糖尿病病人,他就得马上调动另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治疗糖尿病。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的内科全科医生不需要精湛的医术。反之,乡镇的老年人多、疾病发病率高,要想更好地救治病人,更需要见得多、会得多,在全面发展中更加精益求精才是应有之义。“每一个系统,我们都得懂,还要不断学习,努力精细化。”孙忠海说。

孙忠海记得,他三年前接触过一位肝硬化的老年病人。病人去了很多大医院,但都没辙。最后,病人家属考虑到病情状况和经济情况,决定转到镇里的卫生院来。

尽管知道治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救治过程中,孙忠海仍不断深入学习,尽力研究疾病,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虽然难免死亡的结局,但却给病人减轻了很多痛苦,做到了无微不至的临终关怀。病人于两年后的凌晨五点去世,他走后,老伴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孙忠海打电话:“尽管老爷子走了,但还是很感谢孙医生的救治。”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钻研中,孙忠海参加工作七年,共救治住院患者1500余人,门诊诊疗患者累计10000余人。功不唐捐,近日,孙忠海入选“2021年重庆市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实至名归。”谈及孙忠海所获成就,重庆市江津区珞璜中心卫生院党委书记、院长庞华用这四个字概括,“孙忠海肯钻、肯学、肯干,常常主动加班、讨论病情,真正做到了全科上的精通。而且他不仅病看得好,细节也做得好。”

很多时候,孙忠海不仅仅要治疗疾病,也要治疗很多琐事。比如做患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辖区医疗保障、健康帮扶、健康宣讲、送药到家、协调药物……

孙忠海询问病人情况。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孙忠海询问病人情况。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送诊疗上门送方便入户 病人变铁杆粉丝

迎着清晨的朝阳,孙忠海照例开车上班,在经过珞璜镇卫生院五六公里外的一段路时,他打开车窗,不多时,手上便多了几张硬卡片。

这段路属于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是孙忠海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这几张硬卡片则是医保卡,属于孙忠海的5位老“粉丝”。

此“粉丝”非彼“粉丝”,孙忠海的“粉丝”并不是吃的米粉,而是那些信赖他的医术、想请他看病的患者们。这5位“粉丝”均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或脑梗死后遗症等慢性病,缺不了药。但若去医院,又免不了几公里的脚程,对老年人来说并不轻松。

这种情况下,送药的“默契”便在他们和孙忠海之间生根发芽。

不论严寒酷暑,合解村的早晨总有一些雾气。但他们并不在意,一大清早便在马路边等着孙忠海的车经过。车一来,他们和孙忠海互相招呼两声,便将医保卡递上去。

日暮降临,当孙忠海结束了医院的工作,再经过这段路时,他便会挨家挨户地敲门,把开好的药、对应的医保卡交到病人们手里。如此,才算完整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其实,这种默契并不是5位“粉丝”的“VIP特权”,而是孙忠海责任心的映照。

“乡镇老年人多,常常免不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但部分老年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们不愿意去医院,觉得不吉利。所以,遇到病痛时,他们会选择给孙医生打电话。很多时候,只需一通电话,便能“召唤”孙医生到家里来看病。

孙忠海医术精,总能又快又准地瞧好病、开好药。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关心病人、贴心照顾。一来一往间,高超的医术加暖心的服务,孙忠海的很多病人成了他的“粉丝”。七年来,他累计受辖区群众书信及锦旗表彰次数居全院第一。

“粉丝”更进一步便是“铁杆粉丝”。自从孙忠海来到珞璜中心卫生院工作后,有病人跟他打过几回交道,便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孙忠海与病人交谈。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孙忠海与病人交谈。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做好病患咨询  把诊疗服务做到“天花板级别” 

要想当好为老百姓服务的基层内科全科医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都不可或缺。

入院工作以来,孙忠海的临床业务工作稳居同时期入院同行之首。“孙忠海的空闲时间基本都在看书学习,很刻苦。而且,他不仅业务水平好,思想也很创新。”与孙忠海一个科室的上级领导说,在互联网诊疗刚兴起的时候,受限于条件和观念,基层医院很少参与。但孙忠海积极学习,主动在不少相关平台都注册了账号,为网上的病人们看病。

为了更好地用医术奉献基层,孙忠海始终保持着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他于2015年参加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年,2019年参加区卫生健康委骨干全科医生培训1年,2021年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进修学习5个月。在数次的培训和进修中,孙忠海的医术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医生不仅要和疾病对话,还要做好服务,和病人对话。如何做好服务?孙忠海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现在有个流行用语,叫‘天花板级别’。其实,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就是要努力把服务做到‘天花板级别’。怎么做?搞好沟通噻!”

要搞好沟通并不容易。不论大城市的医院,还是乡镇的卫生院,沟通是所有医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医患问题。而孙忠海,则很会化解医患关系的难题。

他耐心十足,惯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手法去化解医患小矛盾。不管被冲动占据头脑的病人或其家属多么吵嚷,他总能面带微笑地耐心倾听,等对方情绪平复后,再慢慢做解释和疏导工作。“等冲动劲儿过去之后,很多患者还是能听进去医生的解释。”孙忠海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满意度方面,孙忠海是“双百选手”。他承担着珞璜城区全部群居单身老人的健康保健工作,患者、民政及单位三方满意度100%。

对于孙忠海的服务,同事们常开玩笑,说他“一点脾气都没有”——不论多么鸡飞狗跳的场面,或是别人提出什么要求,就算在业务范围外,只要合法合理,他都能想办法尽量满足。

“病人们特别信任孙医生,有时候连家里要买哪里的房子,都要打电话咨询他。”孙忠海的同事陈珊珊说,有的病人还会通过网络,千里迢迢赶到江津来找孙医生看病,病好了也不肯离开,必须得送面锦旗才行。

谈及这些事,孙忠海说:“病人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励。为了不负信任,我还得继续提升医术,做好本职工作。此外,我还要带动更多年轻人,一起努力把单位的服务水平修炼到基层‘天花板级别’,让老百姓们看病安心、看病舒心、看病开心。”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新春走基层丨基层内科全科医生的“天花板级修炼”

2022-02-09 14:14:46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9日14时讯(记者 岳芷亦 实习生 董静)“我没药了。”2021年除夕当天,87岁的孤寡老人李文福一通电话,马上把在200公里外的梁平走亲戚的孙忠海唤回了江津。

“病人的药不能断。”孙忠海毫不犹豫,匆匆赶回单位开药,趁着节日的喜庆气氛,他紧赶慢赶地买了些春节礼品,在接近傍晚的时候,把药物和礼物都送到了老人的家。

孙忠海,这位“90后”的山东汉子,从2014年毕业后,便选择了留在重庆,扎根江津区珞璜中心卫生院。七年弹指一挥间,流失的是光阴岁月,留下的是精湛医术和暖心服务。

日前,孙忠海入选“2021年重庆市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孙忠海给病人看病。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孙忠海给病人看病。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全面发展提升医技水平 做好细节让病人满意

“上面千条线,下面一根针”,作为基层的内科全科医生,孙忠海始终把自己当作那根岿然不动的针。

基层的内科全科医生需要治疗哪些疾病?两个字概括——“杂病”,即所有的内科疾病都需要负责。有时候,前一天的孙忠海还在给神经内科的病人看病,第二天医院收治了一位糖尿病病人,他就得马上调动另一方面的专业知识,来治疗糖尿病。

但这并不意味着,基层的内科全科医生不需要精湛的医术。反之,乡镇的老年人多、疾病发病率高,要想更好地救治病人,更需要见得多、会得多,在全面发展中更加精益求精才是应有之义。“每一个系统,我们都得懂,还要不断学习,努力精细化。”孙忠海说。

孙忠海记得,他三年前接触过一位肝硬化的老年病人。病人去了很多大医院,但都没辙。最后,病人家属考虑到病情状况和经济情况,决定转到镇里的卫生院来。

尽管知道治好的可能性微乎其微,但在救治过程中,孙忠海仍不断深入学习,尽力研究疾病,尽量延长病人的生命。虽然难免死亡的结局,但却给病人减轻了很多痛苦,做到了无微不至的临终关怀。病人于两年后的凌晨五点去世,他走后,老伴的第一件事便是给孙忠海打电话:“尽管老爷子走了,但还是很感谢孙医生的救治。”

在日复一日的学习和钻研中,孙忠海参加工作七年,共救治住院患者1500余人,门诊诊疗患者累计10000余人。功不唐捐,近日,孙忠海入选“2021年重庆市优秀基层卫生专业技术人才”。

“实至名归。”谈及孙忠海所获成就,重庆市江津区珞璜中心卫生院党委书记、院长庞华用这四个字概括,“孙忠海肯钻、肯学、肯干,常常主动加班、讨论病情,真正做到了全科上的精通。而且他不仅病看得好,细节也做得好。”

很多时候,孙忠海不仅仅要治疗疾病,也要治疗很多琐事。比如做患者随访、家庭医生签约、辖区医疗保障、健康帮扶、健康宣讲、送药到家、协调药物……

孙忠海询问病人情况。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孙忠海询问病人情况。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送诊疗上门送方便入户 病人变铁杆粉丝

迎着清晨的朝阳,孙忠海照例开车上班,在经过珞璜镇卫生院五六公里外的一段路时,他打开车窗,不多时,手上便多了几张硬卡片。

这段路属于江津区珞璜镇合解村,是孙忠海上下班的必经之路;这几张硬卡片则是医保卡,属于孙忠海的5位老“粉丝”。

此“粉丝”非彼“粉丝”,孙忠海的“粉丝”并不是吃的米粉,而是那些信赖他的医术、想请他看病的患者们。这5位“粉丝”均为70岁以上的老年人,患有高血压或脑梗死后遗症等慢性病,缺不了药。但若去医院,又免不了几公里的脚程,对老年人来说并不轻松。

这种情况下,送药的“默契”便在他们和孙忠海之间生根发芽。

不论严寒酷暑,合解村的早晨总有一些雾气。但他们并不在意,一大清早便在马路边等着孙忠海的车经过。车一来,他们和孙忠海互相招呼两声,便将医保卡递上去。

日暮降临,当孙忠海结束了医院的工作,再经过这段路时,他便会挨家挨户地敲门,把开好的药、对应的医保卡交到病人们手里。如此,才算完整地结束了一天的工作。

其实,这种默契并不是5位“粉丝”的“VIP特权”,而是孙忠海责任心的映照。

“乡镇老年人多,常常免不了高血压、高血脂等疾病。”但部分老年人有着根深蒂固的传统观念,他们不愿意去医院,觉得不吉利。所以,遇到病痛时,他们会选择给孙医生打电话。很多时候,只需一通电话,便能“召唤”孙医生到家里来看病。

孙忠海医术精,总能又快又准地瞧好病、开好药。不仅如此,他还常常关心病人、贴心照顾。一来一往间,高超的医术加暖心的服务,孙忠海的很多病人成了他的“粉丝”。七年来,他累计受辖区群众书信及锦旗表彰次数居全院第一。

“粉丝”更进一步便是“铁杆粉丝”。自从孙忠海来到珞璜中心卫生院工作后,有病人跟他打过几回交道,便成了他的“铁杆粉丝”。

孙忠海与病人交谈。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孙忠海与病人交谈。珞璜中心卫生院供图

做好病患咨询  把诊疗服务做到“天花板级别” 

要想当好为老百姓服务的基层内科全科医生,过硬的专业知识和与时俱进的学习态度都不可或缺。

入院工作以来,孙忠海的临床业务工作稳居同时期入院同行之首。“孙忠海的空闲时间基本都在看书学习,很刻苦。而且,他不仅业务水平好,思想也很创新。”与孙忠海一个科室的上级领导说,在互联网诊疗刚兴起的时候,受限于条件和观念,基层医院很少参与。但孙忠海积极学习,主动在不少相关平台都注册了账号,为网上的病人们看病。

为了更好地用医术奉献基层,孙忠海始终保持着学习新知识的动力,他于2015年参加市卫生健康委基层全科医生转岗培训1年,2019年参加区卫生健康委骨干全科医生培训1年,2021年在陆军军医大学附属新桥医院消化内科、内镜诊疗中心进修学习5个月。在数次的培训和进修中,孙忠海的医术水平不断提升。

此外,医生不仅要和疾病对话,还要做好服务,和病人对话。如何做好服务?孙忠海告诉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现在有个流行用语,叫‘天花板级别’。其实,对于我们基层医生来说,就是要努力把服务做到‘天花板级别’。怎么做?搞好沟通噻!”

要搞好沟通并不容易。不论大城市的医院,还是乡镇的卫生院,沟通是所有医生都会面临的问题,也就是常说的医患问题。而孙忠海,则很会化解医患关系的难题。

他耐心十足,惯用以柔克刚的“太极”手法去化解医患小矛盾。不管被冲动占据头脑的病人或其家属多么吵嚷,他总能面带微笑地耐心倾听,等对方情绪平复后,再慢慢做解释和疏导工作。“等冲动劲儿过去之后,很多患者还是能听进去医生的解释。”孙忠海说。

值得一提的是,在满意度方面,孙忠海是“双百选手”。他承担着珞璜城区全部群居单身老人的健康保健工作,患者、民政及单位三方满意度100%。

对于孙忠海的服务,同事们常开玩笑,说他“一点脾气都没有”——不论多么鸡飞狗跳的场面,或是别人提出什么要求,就算在业务范围外,只要合法合理,他都能想办法尽量满足。

“病人们特别信任孙医生,有时候连家里要买哪里的房子,都要打电话咨询他。”孙忠海的同事陈珊珊说,有的病人还会通过网络,千里迢迢赶到江津来找孙医生看病,病好了也不肯离开,必须得送面锦旗才行。

谈及这些事,孙忠海说:“病人的信任就是最大的鼓励。为了不负信任,我还得继续提升医术,做好本职工作。此外,我还要带动更多年轻人,一起努力把单位的服务水平修炼到基层‘天花板级别’,让老百姓们看病安心、看病舒心、看病开心。”

[责任编辑: 徐力超]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