抓好“耕”本 潼南打响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第一枪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月22日15时50分讯(通讯员 徐沂龙)耕地是粮食的命根子,保粮的第一步就是要合理利用土地和切实保护耕地。2月22日,笔者从重庆市潼南区农业农村委获悉,借着“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东风,潼南迅速开启了保护和利用耕地的全面计划。
据介绍,结合前期工作,潼南盘活用好耕地,集聚“专业队伍、农田建设项目、农田建设指导规程”3类要素,在形成“人、钱、技”支撑体系的坚实基础上,注重衔接融入,努力放大先行县技术力量在耕地保护利用上的叠加效应。
从专业知识普及到寻找适种农作物,从当地耕地调研到地力检测,潼南的耕地保护和利用,已进入系统化“作业”。
1月18日,先行县专家、西南大学教授张应良、高静一行15人来到潼南,围绕高标准农田建设、农田水利建设开展调研,了解农户参与土地经营权流转情况、土地整治情况和粮食生产情况,摸清耕地使用现状。同时,先行县专家组采取下乡入户个别访谈和集中座谈形式,积极宣传讲解“耕地非粮化非农化”重大政策等。
2月10日,先行县工作组处长杨明厚和柠檬专家付强一行深入潼南特色品种品比园,观测“柠檬园套作豆类模式”苗情长势,查找施肥、控草等间作物衔接问题,提出改进措施。
2月15日,潼南先行县共建的作物耕地质量定位长期监测点项目开始整地,在该区塘坝监测点,潼南按照与西南大学资环学院策划方案,主要围绕玉米,开展长期不施肥区、当年不施肥区、常规施肥区、培肥改良区耕地质量监测试验,为种植业主生产提供指导依据。
2月16日,先行县特经技术团队专家王文华协技术员走访潼南柏梓镇“林下套作”推广园,开展苗木的嫁接、修枝、施肥、防虫工作,手把手教农户套作模式下树苗养护、时间管控等系统知识,把“林园套作”促进粮食扩面、收入增加的工作落实落细。
“从耕地保护和利用开始,我们创‘全国农业科技现代化先行县’的面在不断铺开,稳步保粮、科技增量、虫口夺粮、成立专家研究院,我们会按照计划一步步实施,保障潼南的农业发展。”潼南区农业农村委相关负责人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