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碚:铺设人工鱼巢建“产房” 助力嘉陵江生态修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10日11时35分讯(通讯员 田济申)近日,在嘉陵江北碚区三胜庙段人工鱼巢铺设现场,北碚区护鱼队员正在对人工鱼巢进行巡查。据了解,2014年以来,北碚区农业农村委联合西南大学,在嘉陵江北碚段铺设人工鱼巢,为江中野生鱼类修筑“产房”,帮助其安全产卵孵化。目前累计吸引野生鱼类产卵约8亿粒,有效保护嘉陵江天然鱼类资源,改善水域生态环境。
笔者在嘉陵江北碚三胜庙段看到,多名工作人员正在加紧制作楠竹框架,并把捆扎成束的游草固定在上面,将一个个竹框架投入江中串联成网格,就建成了人工鱼巢。据了解,随着自然环境的变迁,江河鱼类的产卵地点与方式发生了一定变化,人工鱼巢则充当起鱼儿们的“产房”,为鱼类产卵孵化提供庇护场所。
“嘉陵江里存在着产弱粘性卵的鱼类,比如鲤鱼、鲫鱼类,它们一般在河滩的浅草植被上产卵,如果水位下降,鱼类便不能正常孵化。”西南大学水产学院副教授张春霖告诉笔者,“人工鱼巢就给它提供一个能浮在水面上的产卵环境,鱼类可以在上面正常繁殖。通过我们近年来的研究发现,人工鱼巢上的鱼类孵化率达到80%左右,有效提高了鱼类的繁殖效率。”
今年,北碚区已在嘉陵江北碚段的多处水域布设人工鱼巢200个,总面积达2500平方米。每年人工鱼巢的布设时段为3至4月,在此期间,北碚区还安排专人每天巡查鱼巢使用情况,发现破损将及时维修更换,确保鱼卵正常孵化。同时,西南大学的科研人员还将定期利用水下机器人观察记录水下鱼类的产卵情况。
“接下来我们会在鱼类产卵的时候采集部分鱼卵材料,带回实验室进行孵化和DNA测序分析,统计整个鱼巢上的产卵数量,养到一定规格后,再把这些鱼类重新放归嘉陵江。”张春霖表示。
据介绍,嘉陵江北碚段全长45.1公里,拥有岩原鲤、胭脂鱼、瓦氏黄颡鱼、中华倒刺鲃等众多鱼类资源。近年来,北碚区已累计在嘉陵江投放人工鱼巢12676平方米,有效提高天然水域鱼类的产卵成功率及孵化率,助力嘉陵江生态修复。
北碚区农业农村委畜牧水产科副科长万莉表示,北碚区将通过增殖放流、打击非法捕捞、监测嘉陵江鱼类资源等生态修复措施,助力嘉陵江渔业资源得到更好保护,改善嘉陵江水域生态环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