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学科学用科学 让农民收入“雷都打不脱”
截至目前,万州区累计选派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特派员1092名,实现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人员对接服务全覆盖,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群众认可的工作格局。

万州:学科学用科学 让农民收入“雷都打不脱”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3-29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熊黎云 通讯员 何淼 吴珺)一场春雨,润湿了生机盎然的山林;依靠科技,保障了农民朋友的收益。近日一大早,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蜡烛村村民冉启全站在自家的玫瑰香橙果园里,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两年前,冉启全种植了8亩玫瑰香橙,可由于技术没跟上,每年的收益不到2万元。两年来,他多次报名参加科技特派员举办的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照着专家的方法管理自家果园。现如今,他家的玫瑰香橙口感更好、产量更高,一年3万块钱的纯收入“雷都打不脱”。

冉启全的故事,是万州区让高科技扎根农民的“一亩三分地”,为乡村振兴“添劲加力”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万州区累计选派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特派员1092名,实现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人员对接服务全覆盖,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群众认可的工作格局。

科技特派员到到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技术。通讯员 何淼 摄
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技术。通讯员 何淼 摄

“定制化服务”进村上屋到田

近年来,万州区创新“科技下乡”工作思路,组织农业专家组成服务队,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让高科技与田间地头“无缝对接”,为种植大户及农业科技型企业“问诊把脉”,让农民在家门口学科学用科学。

同时,通过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设立“专家大院”等方式,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示范、产品加工、文旅融合等“定制化服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让高科技真正落实到企业和田间地头,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

万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不仅成功组建“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及“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特派团”,并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4家,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家、区级11家。仅2021年,科技特派员实地指导、培训13000余人次,引进新品种435项,推广新技术251项,解决技术难题635个。

万州区长岭镇青石村林下茶园。通讯员 荣腾龙 摄
万州区长岭镇青石村林下茶园。通讯员 荣腾龙 摄

“科技及时雨”送到农民家门

“专家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这些以前我们不当回事的茶树,现在成了‘摇钱树’。”长岭镇青石村村民张朝忠说起这几年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当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给自己一家生活带来的变化,脸上乐开了花。

青石村自古有种茶的历史。以前,村民零零星星种植了一些茶树,由于不成规模,加上管理没跟上,效益较差。几年前,50名来自福建、云南、重庆等地的“茶专家”到田间、进车间,引进优质茶苗,帮村民改造原有的茶树、跟进肥培管理、指导茶叶制作。很快,青石村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200亩优质茶园,张朝忠栽种的50亩茶树,现在每年仅销售鲜茶叶和基地分红,一年的纯收入就达30多万元。

在万州,科技“及时雨”浇灌的不仅仅是张朝忠的茶园,在以邓烈为带头人的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玫瑰香橙成为万州区农业支柱产业,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重庆农业品牌荟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面积达15万余亩;黄文章研究员联合三峡职业学院、万州水产研究所开展稻渔工程产学研研究,制定全市首个稻渔企业标准,服务全市稻渔企业20余家,培育稻渔米、稻田鱼绿色食品8个和有机转换认证1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累计在万州及周边10余个区县发展示范种养3万余亩。

“专家人才库”助力乡村振兴

为多渠道化解科技特派员供求不足的矛盾,万州区充分发挥鲁渝协作、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平台,仅2021年就成功引进山东农大、邹城市国家农业园区、山东果树所专家5名,福建农科院专家3名,四川省茶研所、达州农科院专家2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专家1名。并成功邀请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院士作为万州区“三区”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选派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特派员1092名,涵盖了柑橘、茶叶、中药材、蔬菜、干果、花椒、脆李、草食牲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拓展到品牌包装、电商销售、项目策划、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科技专家和人才,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群众认可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同时,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深化全区“产学研”协作,仅2021年,特派员牵头申报“生态佛手茶的开发与运用”“食用菌绿色及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等9个市级科技项目,“铁皮石斛拟境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百万头生猪工程生猪疫病远程诊断平台与预警系统集成与应用”等7个区级科技项目,极大提高了万州区科研项目质量与结题率;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助力全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六连增”,由2016年的4家增加到2021年的75家,累计达294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万州:学科学用科学 让农民收入“雷都打不脱”

2022-03-29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3月29日6时讯(特约通讯员 熊黎云 通讯员 何淼 吴珺)一场春雨,润湿了生机盎然的山林;依靠科技,保障了农民朋友的收益。近日一大早,重庆市万州区熊家镇蜡烛村村民冉启全站在自家的玫瑰香橙果园里,脸上露出开心的笑容。两年前,冉启全种植了8亩玫瑰香橙,可由于技术没跟上,每年的收益不到2万元。两年来,他多次报名参加科技特派员举办的种植技术现场培训会,照着专家的方法管理自家果园。现如今,他家的玫瑰香橙口感更好、产量更高,一年3万块钱的纯收入“雷都打不脱”。

冉启全的故事,是万州区让高科技扎根农民的“一亩三分地”,为乡村振兴“添劲加力”的一个缩影。截至目前,万州区累计选派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特派员1092名,实现了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科技人员对接服务全覆盖,形成了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群众认可的工作格局。

科技特派员到到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技术。通讯员 何淼 摄
科技特派员到田间地头讲解种植技术。通讯员 何淼 摄

“定制化服务”进村上屋到田

近年来,万州区创新“科技下乡”工作思路,组织农业专家组成服务队,进村头、上屋头、到田头,让高科技与田间地头“无缝对接”,为种植大户及农业科技型企业“问诊把脉”,让农民在家门口学科学用科学。

同时,通过在产业发展较好的乡镇设立“专家大院”等方式,区分不同的培训对象,坚持缺啥补啥的原则,有针对性地开展技术培训推广示范、产品加工、文旅融合等“定制化服务”,通过以点带面的方式把农业新成果、新技术、新信息及时便捷地传递到千家万户,让高科技真正落实到企业和田间地头,实现现代农业的规模化、高效化。

万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截至目前,全区不仅成功组建“乡村振兴科技特派团”及“百万头生猪生态养殖关键技术集成与应用科技特派团”,并建成国家级星创天地1家、市级4家,市级农业科技专家大院5家、区级11家。仅2021年,科技特派员实地指导、培训13000余人次,引进新品种435项,推广新技术251项,解决技术难题635个。

万州区长岭镇青石村林下茶园。通讯员 荣腾龙 摄
万州区长岭镇青石村林下茶园。通讯员 荣腾龙 摄

“科技及时雨”送到农民家门

“专家给我们送来了‘及时雨’,这些以前我们不当回事的茶树,现在成了‘摇钱树’。”长岭镇青石村村民张朝忠说起这几年在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当地大力发展茶叶产业给自己一家生活带来的变化,脸上乐开了花。

青石村自古有种茶的历史。以前,村民零零星星种植了一些茶树,由于不成规模,加上管理没跟上,效益较差。几年前,50名来自福建、云南、重庆等地的“茶专家”到田间、进车间,引进优质茶苗,帮村民改造原有的茶树、跟进肥培管理、指导茶叶制作。很快,青石村就采取“公司+基地+农户”的模式发展了1200亩优质茶园,张朝忠栽种的50亩茶树,现在每年仅销售鲜茶叶和基地分红,一年的纯收入就达30多万元。

在万州,科技“及时雨”浇灌的不仅仅是张朝忠的茶园,在以邓烈为带头人的科技特派员的帮助下,玫瑰香橙成为万州区农业支柱产业,先后被评为重庆市特色农产品优势区、全国乡村特色产品、重庆农业品牌荟萃、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发展面积达15万余亩;黄文章研究员联合三峡职业学院、万州水产研究所开展稻渔工程产学研研究,制定全市首个稻渔企业标准,服务全市稻渔企业20余家,培育稻渔米、稻田鱼绿色食品8个和有机转换认证1个、市级名牌农产品2个,累计在万州及周边10余个区县发展示范种养3万余亩。

“专家人才库”助力乡村振兴

为多渠道化解科技特派员供求不足的矛盾,万州区充分发挥鲁渝协作、三峡库区对口支援、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等合作平台,仅2021年就成功引进山东农大、邹城市国家农业园区、山东果树所专家5名,福建农科院专家3名,四川省茶研所、达州农科院专家2名、中国农科院郑州果树所专家1名。并成功邀请国家农业信息化工程技术研究中心主任赵春江院士作为万州区“三区”科技人才。截至目前,全区累计选派国家级、市级、区级科技特派员1092名,涵盖了柑橘、茶叶、中药材、蔬菜、干果、花椒、脆李、草食牲畜等主导产业和特色产业,并拓展到品牌包装、电商销售、项目策划、企业管理等方方面面的科技专家和人才,形成政府推动、部门协同、群众认可的工作格局,为全面推进乡村振兴注入“人才活水”。

同时,以科技特派员为纽带,深化全区“产学研”协作,仅2021年,特派员牵头申报“生态佛手茶的开发与运用”“食用菌绿色及规范化生产技术集成与应用”等9个市级科技项目,“铁皮石斛拟境栽培关键技术集成及产业化应用”“百万头生猪工程生猪疫病远程诊断平台与预警系统集成与应用”等7个区级科技项目,极大提高了万州区科研项目质量与结题率;鼓励科技特派员创办、领办、培育农业科技型企业,助力全区农业科技型企业“六连增”,由2016年的4家增加到2021年的75家,累计达294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