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茶香伴春来 新绿促增收
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最高海拔1200米,曾是区级深度贫困村,双石有山,山名“马岩”。曾经的双石村,生存条件恶劣,民谚流传“马岩上下三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

黔江:茶香伴春来 新绿促增收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0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7日15时25分讯(通讯员 黄英 田丹 杨敏)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最高海拔1200米,曾是区级深度贫困村,双石有山,山名“马岩”。曾经的双石村,生存条件恶劣,民谚流传“马岩上下三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2017年当地把茶叶作为村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来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双石村发展1600亩绿茶和4500亩油茶,并开办了制茶厂。近日,笔者走进双石村,感受这一山一茶,一茶一景。

双石·景

十里八乡遍地茶,春风一夜冒新芽

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之巅,一片层层叠叠的茶园,坐落于青山绿水间。又是一年春茶开采时,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吐露新芽,茶香满园。片片嫩绿,仿佛浓缩了整个春天的生机和绿意,处处生机盎然。在茶园的四周,群山将茶园环抱,山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葱茏茏。五彩缤纷的山花纷纷绽开笑脸,给这苍翠欲滴的山色增添了许多色彩。

茶园远景。通讯员 杨敏 摄
茶园远景。通讯员 杨敏 摄

一阵微风吹来,茶树成片地摇摆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美丽极了。远远望去,碧绿的茶园,一眼望不到边,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

清晨,茶农结伴上山,挎着小竹篓穿梭于茶园中,按照单个芽头的标准,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在翠绿的茶垄间熟练地掐采新茶嫩芽。

双石·采

茶香满山岗 村民乐开颜

对于双石村民来说,春是收获的季节。春日的阳光和雨露,以及一年来增收的希望,都藏在了这一片片嫩绿的茶叶里。

清明节前,村民们便活跃在一垄垄修剪整齐的茶园,忙于收获今年的第一篮“茶经济”,伴随着指尖在茶叶间飞舞,一片片绿芽装入篓中,村民抖了抖竹篓,脸上乐开了花。

茶农采摘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茶农采摘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据茶农胡泽军讲,采茶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采。主要的技巧就是茶叶不能掐,只能掰,必须要达到“一叶一芯”,因为要求严格,茶叶采起来就慢,一天一个茶农只能采2—3斤鲜茶叶。

“全村实际茶园面积在1500亩,今年可投产的茶叶面积在1200余亩,现在我们全村每天上山采茶的茶农有150—160人。”中塘镇双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运洪每天活跃在茶园里,看着茶叶丰收,脸上难抑喜悦。

茶农将茶采摘后,送往淼华茶厂,茶厂的工人师傅们对茶叶进行抽湿、凋萎,达到后面加工的标准之后,就进行杀青、成型、炒干,最后一部分做成龙井扁茶,一部分做成毛峰。

成品的茶叶茶香四溢,泡上刚烘焙的茶叶,满口清香,沁人心脾。茶农们从清晨忙到深夜,整个双石村的春天,都是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

中塘镇双石村党支部书记向国永算了一笔账,像这样的成品茶,能够产6000斤,按500块钱一斤,产值能达到300万元,带动了170余户种茶户,户均增收12000元。

双石·富

撂荒地变经济林 茶树结“致富果”

“马岩三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这样一句顺口溜,曾经用来描述中塘镇双石村自然条件的恶劣和老百姓生活的贫困。

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见到的是满山的经济林,已经初见实效的成片茶园和镶嵌在山间的各式小洋房。

寻常百姓的餐桌,再也见不到“红苕洋芋顿顿来”的场景。

茶农展示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茶农展示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好,青壮年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只需守着这片产业就可以致富奔小康。

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现在的经济林,曾经种下的茶树已经结出了“致富果”。这片老百姓口中的茶园也正在让双石村村民的生活发生着蝶变。

王运洪介绍,目前茶叶发展已经有1500余亩,油茶发展有4000多亩,茶叶完全投产以后,可以实现产值900余万元,油茶完全投产后可以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下一步,双石提出了“建设双石三元,打造美丽双石”的构想,把双石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宜居的好地方。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茶香伴春来 新绿促增收

2022-04-07 15:25:3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7日15时25分讯(通讯员 黄英 田丹 杨敏)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双石村最高海拔1200米,曾是区级深度贫困村,双石有山,山名“马岩”。曾经的双石村,生存条件恶劣,民谚流传“马岩上下三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2017年当地把茶叶作为村民增收的富民产业来发展,经过几年努力,双石村发展1600亩绿茶和4500亩油茶,并开办了制茶厂。近日,笔者走进双石村,感受这一山一茶,一茶一景。

双石·景

十里八乡遍地茶,春风一夜冒新芽

在蜿蜒的盘山公路之巅,一片层层叠叠的茶园,坐落于青山绿水间。又是一年春茶开采时,放眼望去,一排排整齐的茶树吐露新芽,茶香满园。片片嫩绿,仿佛浓缩了整个春天的生机和绿意,处处生机盎然。在茶园的四周,群山将茶园环抱,山上草木茂盛,一片葱葱茏茏。五彩缤纷的山花纷纷绽开笑脸,给这苍翠欲滴的山色增添了许多色彩。

茶园远景。通讯员 杨敏 摄
茶园远景。通讯员 杨敏 摄

一阵微风吹来,茶树成片地摇摆起来,发出沙沙的声音。小鸟也叽叽喳喳地唱起歌来,美丽极了。远远望去,碧绿的茶园,一眼望不到边,蔚蓝的天空和绿色的茶园融为一体。

清晨,茶农结伴上山,挎着小竹篓穿梭于茶园中,按照单个芽头的标准,一双双巧手上下翻飞,在翠绿的茶垄间熟练地掐采新茶嫩芽。

双石·采

茶香满山岗 村民乐开颜

对于双石村民来说,春是收获的季节。春日的阳光和雨露,以及一年来增收的希望,都藏在了这一片片嫩绿的茶叶里。

清明节前,村民们便活跃在一垄垄修剪整齐的茶园,忙于收获今年的第一篮“茶经济”,伴随着指尖在茶叶间飞舞,一片片绿芽装入篓中,村民抖了抖竹篓,脸上乐开了花。

茶农采摘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茶农采摘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据茶农胡泽军讲,采茶是有讲究的,不能随便乱采。主要的技巧就是茶叶不能掐,只能掰,必须要达到“一叶一芯”,因为要求严格,茶叶采起来就慢,一天一个茶农只能采2—3斤鲜茶叶。

“全村实际茶园面积在1500亩,今年可投产的茶叶面积在1200余亩,现在我们全村每天上山采茶的茶农有150—160人。”中塘镇双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运洪每天活跃在茶园里,看着茶叶丰收,脸上难抑喜悦。

茶农将茶采摘后,送往淼华茶厂,茶厂的工人师傅们对茶叶进行抽湿、凋萎,达到后面加工的标准之后,就进行杀青、成型、炒干,最后一部分做成龙井扁茶,一部分做成毛峰。

成品的茶叶茶香四溢,泡上刚烘焙的茶叶,满口清香,沁人心脾。茶农们从清晨忙到深夜,整个双石村的春天,都是一派忙碌丰收的景象。

中塘镇双石村党支部书记向国永算了一笔账,像这样的成品茶,能够产6000斤,按500块钱一斤,产值能达到300万元,带动了170余户种茶户,户均增收12000元。

双石·富

撂荒地变经济林 茶树结“致富果”

“马岩三层岩,红苕洋芋顿顿来。”这样一句顺口溜,曾经用来描述中塘镇双石村自然条件的恶劣和老百姓生活的贫困。

如今,再次踏上这片土地,见到的是满山的经济林,已经初见实效的成片茶园和镶嵌在山间的各式小洋房。

寻常百姓的餐桌,再也见不到“红苕洋芋顿顿来”的场景。

茶农展示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茶农展示茶叶。通讯员 杨敏 摄

随着产业发展越来越好,青壮年返乡创业的越来越多。他们不用再背井离乡,只需守着这片产业就可以致富奔小康。

曾经的撂荒地变成了现在的经济林,曾经种下的茶树已经结出了“致富果”。这片老百姓口中的茶园也正在让双石村村民的生活发生着蝶变。

王运洪介绍,目前茶叶发展已经有1500余亩,油茶发展有4000多亩,茶叶完全投产以后,可以实现产值900余万元,油茶完全投产后可以实现产值1000余万元,下一步,双石提出了“建设双石三元,打造美丽双石”的构想,把双石建设成为一个美丽、宜居的好地方。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