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中塘向氏武术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境内神奇的大山深处,有个双石村,流传着土家族宝贵民族传统技艺——向氏武术。

黔江:中塘向氏武术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07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7日15时30分讯(通讯员 田丹 黄英 杨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境内神奇的大山深处,有个双石村,流传着土家族宝贵民族传统技艺——向氏武术。如今,向氏武术不仅成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还成就了中塘镇“武术之乡”的美名。

习武先习德 千年演绎成标本

双石村,这里勤劳质朴的群众一个个朝气蓬勃,放眼整个村庄,绿色产业发展带环绕于大山之中,到处闪现着生机与活力,目光所及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实干场景和繁忙景象。

“向书记,给大家打套拳嘛。”“是啊,也让我们长下见识,还没看过完整的向氏武术呢!”在双石村山顶的茶园里,应茶农们的要求,该村党支部书记、向氏武术传承人向国永就地打起了拳,只见他出拳如行云流水、刚劲有力、虎步生风,现场掌声阵阵。

向氏武术之四门棍。通讯员 杨敏 摄
向氏武术之四门棍。通讯员 杨敏 摄

“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艺,中华武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亡,我希望向氏武术能够发扬光大,能够经久不息!”当日,向国永一边舞拳弄棒,一边畅谈自己的梦想。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塘镇的向氏武术,为晋时武安军节度衙前兵马使向宗彦所创,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集刀、枪、锏、棍、锤、鞭、镖、叉、拳等诸般武术套路为一体的向氏武术,并成为家族文化,世代相传。

向氏武术有刀、枪、锏、棍、锤、鞭、镖、叉、拳等多套武术项目,每套均有固定招数,堪称黔江“深山中的十八般武艺”。

友善是魂 凝聚家族传美名

从最初搬过来只有几十口人,发展到如今全区近7000人口的向氏族人,向氏武术也从曾经传人差点断代发展到如今的600多位传人,可以说向氏一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得益于向氏武术友善的魂,可以说没有武术的凝聚力,就没有如今的家族繁荣。”向国永说。

向氏一族的老宅子坐落在双石村的大山深处,最热闹的时候这里居住着数十家向氏族人。每当月亮升起,寨子里的年轻人就聚到院子里练练拳脚,会武术的长者一边看着一边指导他们,也有孩子在旁边有模有样地学着。日子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岁月变迁中寨子里的人们因为有了向氏武术这个先辈传承下来的共同财产,而有了共鸣,在不知不觉间把彼此当成了家人。

板凳拳。通讯员 杨敏 摄
板凳拳。通讯员 杨敏 摄

据向国永回忆:“每到过年许多族人为了拜父亲向帮维为师,他们都会背着肘子、面条来我家。当时墙壁上肘子挂着上百根,看起来很是壮观。这些人在我家从初一住到十五,跟着父亲学习武术,家里的农活都是他们帮忙干。等到他们走的时候,肘子面条也吃完了。”

回忆起以前住在寨子里的岁月,向国永很是怀念。他表示:“那时候大家就像一家人,即使邻里之间在什么事情上有分歧,前一刻还吵红了脸,后一刻就会坐下来一起,先把饭吃了再慢慢谈。”

“习武先习德!”从习武为了取暖、抢夺到如今强身健体、德润民风,一部向氏武术的传承史,就是一部民风蝶变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向氏武术“德”“艺”兼具的文化瑰宝也焕发了新的风采,随着双石村向氏武术广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要一探向氏武术流传千年的奥秘。

“非遗”传承,成就“武术之乡”美名

2010年,向氏武术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黔江区将向氏武术作为一批民族文化品牌来发掘、传承和打造,给向氏武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2011年,向氏武术被确定为当时的中塘乡中心小学校的一门特长教学课,其传承人向国珍也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教师。还把向氏武术定为学生的健身课间操,使这门古老武术得到较好的传承。据介绍,向氏武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学,目前学校已掌握向氏武术“四门拳、四门棍、板凳拳、红缨枪、向氏武术养身功法”的学生有1800余人。

课间操练习长枪。通讯员 杨敏 摄
课间操练习长枪。通讯员 杨敏 摄

“在我们看来,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氏武术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荣誉。它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誉,作为族人我们都有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向国珍说。

向国珍虽然继承了传承人的位置,但年近六旬的他深感自己年事已高,无法胜任。他和弟弟向国荣再三商量后,劝说侄子向开吉回到黔江开了一个向氏武术培训班。族里的人听说后,每到寒暑假,都会到城里给向开吉帮忙,传授孩子们武术。

在向氏族人的多方努力下,目前向氏武术传人约600人,其中向姓300多人,散居于黔江各地,主要传人仍为中塘镇双石村的向氏族人。

双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运洪说,文化振兴不仅要完善公共文化阵地,还要以传承和挖掘向氏武术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学校课间操、体育课、开办向氏武术培训班等进行广泛传承推广,并组建专业表演队,结合乡村活动阵地,将向氏武术文化引入各园区及重点景区景点,实现文旅互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为了将向氏武术发扬光大,向国珍和黔江区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领导共同编写了《中塘向氏武术拳谱》,并把它作为教材进行推广,由于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向氏武术的重视,向氏武术已经成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并让中塘镇成就了“武术之乡”的美名。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中塘向氏武术 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2022-04-07 15:34:1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7日15时30分讯(通讯员 田丹 黄英 杨敏)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是一个民族生生不息的根脉,更是传统文化源远流长的精髓。在重庆市黔江区中塘镇境内神奇的大山深处,有个双石村,流传着土家族宝贵民族传统技艺——向氏武术。如今,向氏武术不仅成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还成就了中塘镇“武术之乡”的美名。

习武先习德 千年演绎成标本

双石村,这里勤劳质朴的群众一个个朝气蓬勃,放眼整个村庄,绿色产业发展带环绕于大山之中,到处闪现着生机与活力,目光所及处处是热火朝天的实干场景和繁忙景象。

“向书记,给大家打套拳嘛。”“是啊,也让我们长下见识,还没看过完整的向氏武术呢!”在双石村山顶的茶园里,应茶农们的要求,该村党支部书记、向氏武术传承人向国永就地打起了拳,只见他出拳如行云流水、刚劲有力、虎步生风,现场掌声阵阵。

向氏武术之四门棍。通讯员 杨敏 摄
向氏武术之四门棍。通讯员 杨敏 摄

“武术是一门博大精深的技艺,中华武术不能在我们这代人手中消亡,我希望向氏武术能够发扬光大,能够经久不息!”当日,向国永一边舞拳弄棒,一边畅谈自己的梦想。

据相关史料记载,中塘镇的向氏武术,为晋时武安军节度衙前兵马使向宗彦所创,经过1000多年的演变,形成了集刀、枪、锏、棍、锤、鞭、镖、叉、拳等诸般武术套路为一体的向氏武术,并成为家族文化,世代相传。

向氏武术有刀、枪、锏、棍、锤、鞭、镖、叉、拳等多套武术项目,每套均有固定招数,堪称黔江“深山中的十八般武艺”。

友善是魂 凝聚家族传美名

从最初搬过来只有几十口人,发展到如今全区近7000人口的向氏族人,向氏武术也从曾经传人差点断代发展到如今的600多位传人,可以说向氏一族达到了前所未有的繁荣。“这得益于向氏武术友善的魂,可以说没有武术的凝聚力,就没有如今的家族繁荣。”向国永说。

向氏一族的老宅子坐落在双石村的大山深处,最热闹的时候这里居住着数十家向氏族人。每当月亮升起,寨子里的年轻人就聚到院子里练练拳脚,会武术的长者一边看着一边指导他们,也有孩子在旁边有模有样地学着。日子便这样在不知不觉中过去,岁月变迁中寨子里的人们因为有了向氏武术这个先辈传承下来的共同财产,而有了共鸣,在不知不觉间把彼此当成了家人。

板凳拳。通讯员 杨敏 摄
板凳拳。通讯员 杨敏 摄

据向国永回忆:“每到过年许多族人为了拜父亲向帮维为师,他们都会背着肘子、面条来我家。当时墙壁上肘子挂着上百根,看起来很是壮观。这些人在我家从初一住到十五,跟着父亲学习武术,家里的农活都是他们帮忙干。等到他们走的时候,肘子面条也吃完了。”

回忆起以前住在寨子里的岁月,向国永很是怀念。他表示:“那时候大家就像一家人,即使邻里之间在什么事情上有分歧,前一刻还吵红了脸,后一刻就会坐下来一起,先把饭吃了再慢慢谈。”

“习武先习德!”从习武为了取暖、抢夺到如今强身健体、德润民风,一部向氏武术的传承史,就是一部民风蝶变史。乡村振兴战略实施后,向氏武术“德”“艺”兼具的文化瑰宝也焕发了新的风采,随着双石村向氏武术广场的建立,越来越多的人慕名而来,想要一探向氏武术流传千年的奥秘。

“非遗”传承,成就“武术之乡”美名

2010年,向氏武术被列为重庆市非物质文化遗产后,黔江区将向氏武术作为一批民族文化品牌来发掘、传承和打造,给向氏武术提供了发展的机遇。

2011年,向氏武术被确定为当时的中塘乡中心小学校的一门特长教学课,其传承人向国珍也被学校聘为校外辅导教师。还把向氏武术定为学生的健身课间操,使这门古老武术得到较好的传承。据介绍,向氏武术从小学三年级开始教学,目前学校已掌握向氏武术“四门拳、四门棍、板凳拳、红缨枪、向氏武术养身功法”的学生有1800余人。

课间操练习长枪。通讯员 杨敏 摄
课间操练习长枪。通讯员 杨敏 摄

“在我们看来,作为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向氏武术不是我们哪一个人的荣誉。它是我们整个家族的荣誉,作为族人我们都有把它发扬光大的责任。”向国珍说。

向国珍虽然继承了传承人的位置,但年近六旬的他深感自己年事已高,无法胜任。他和弟弟向国荣再三商量后,劝说侄子向开吉回到黔江开了一个向氏武术培训班。族里的人听说后,每到寒暑假,都会到城里给向开吉帮忙,传授孩子们武术。

在向氏族人的多方努力下,目前向氏武术传人约600人,其中向姓300多人,散居于黔江各地,主要传人仍为中塘镇双石村的向氏族人。

双石村驻村第一书记王运洪说,文化振兴不仅要完善公共文化阵地,还要以传承和挖掘向氏武术文化为载体,通过开展学校课间操、体育课、开办向氏武术培训班等进行广泛传承推广,并组建专业表演队,结合乡村活动阵地,将向氏武术文化引入各园区及重点景区景点,实现文旅互动,促进文化大发展大繁荣,真正让非遗文化活起来。

为了将向氏武术发扬光大,向国珍和黔江区相关部门以及学校相关领导共同编写了《中塘向氏武术拳谱》,并把它作为教材进行推广,由于各级政府以及全社会对向氏武术的重视,向氏武术已经成了当地一张靓丽的名片,并让中塘镇成就了“武术之乡”的美名。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