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迁”变万“画”耀开州
易地搬迁,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

“迁”变万“画”耀开州

来源:开州日报2022-04-10

易地搬迁,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把易地搬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谋划部署,全面凝心聚力,精准高位推进,通过积极落实产业政策、合理规划安置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全力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难题,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和镇凤顶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通讯员 熊程成 摄
中和镇凤顶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通讯员 熊程成 摄

5年来,开州区累计投入上级专项补助资金2.02亿元、融资资金9.15亿元,实施易地搬迁5014户17036人。

易地搬迁“挪穷窝”

4月的雪宝山镇罗家村一派生机勃勃,草木吐露新芽,处处展露着新希望。伴着春光,笔者走进罗家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老人在门口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孩子在干净的院坝里跑来跑去,嬉戏玩闹……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以前在山上,住的是窝棚,取暖靠柴禾,用水靠人挑。”村民殷兴权感慨地说,搬下山后,住进了小洋房,安装了自来水管,用水、用电方便多了。

近年来,开州区不断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纳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整体降低搬迁群众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筹资成本。

“5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融资资金9.15亿元,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采取集中供水、供气的搬迁建卡贫困户,在用水、用气费用上给予20%优惠,对于经认定的特殊困难搬迁建卡贫困户给予30%优惠。去年以来,开州区已累计减免36.05万元。

开州区及时将搬迁后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对搬迁后出现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人员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安居乐业“融新家”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三汇口乡分水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旁的菜园里,村民挥着锄头,种下春天的种子。

该菜园是分水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项目之一。考虑到搬迁群众没有土地,村里专门在安置点旁开辟一个菜园,让搬迁群众“耕者有其园”。同时,搬迁群众可以到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打工挣钱,增加收入。

“政府专门给我们分了菜园,我们平时可以种点小菜,够一家人吃。”村民邓先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为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生活得更好,统筹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融资结余资金,采取土地流转方式,为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每户解决不低于0.05亩(约33平方米)的菜园地。”开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开州区还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以日常生活为重点,建好便民生活圈;以故土乡情为重点,打造邻里朋友圈;以共建共享为重点,打造群众自治圈,帮助大家实现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全方位融入,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

5年来,开州区已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22个,实现集中安置213户634人、分散安置16402人,让他们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穷窝窝”,开启各自崭新的幸福人生。

就近就业“稳得住”

搬得出,还要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为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开州区推行“双对接双选择”机制,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特”,对有能力、有意愿的搬迁群众发展“短平快”的到户产业。在22个集中安置区所在村发展水果1.1万余亩、中药材6500余亩、花椒1571亩、中蜂90群,基本形成集中安置区所在村特色产业发展全覆盖。

开州区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促增收,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开发公益性岗位。去年以来,全区落实资金4779万元,安排产业项目71个,带动每个安置点所在村形成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和有就业意愿的9338人全部实现就业;全区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群众479人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2人次。

开州区积极构建“1+1+3+1+N”工作模式,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去年以来,开州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31个,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务工人员600余人,其中低收入等特殊群众95人、易地搬迁群众10人。

“下一步,将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做好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管理服务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开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熊程成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迁”变万“画”耀开州

2022-04-10 06:00:00 来源:

易地搬迁,既是一项重要的民生工程,又是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近年来,重庆市开州区把易地搬迁作为重要政治任务和重点民生工程来抓,认真谋划部署,全面凝心聚力,精准高位推进,通过积极落实产业政策、合理规划安置点、完善公共服务配套设施等,全力破解“一方水土养不好一方人”难题,确保贫困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为乡村振兴打下了坚实基础。

中和镇凤顶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通讯员 熊程成 摄
中和镇凤顶村易地搬迁安置点。通讯员 熊程成 摄

5年来,开州区累计投入上级专项补助资金2.02亿元、融资资金9.15亿元,实施易地搬迁5014户17036人。

易地搬迁“挪穷窝”

4月的雪宝山镇罗家村一派生机勃勃,草木吐露新芽,处处展露着新希望。伴着春光,笔者走进罗家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老人在门口晒着太阳,聊着家常;孩子在干净的院坝里跑来跑去,嬉戏玩闹……一幅和谐美好的生活画面。

“以前在山上,住的是窝棚,取暖靠柴禾,用水靠人挑。”村民殷兴权感慨地说,搬下山后,住进了小洋房,安装了自来水管,用水、用电方便多了。

近年来,开州区不断完善水、电等基础设施,将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纳入农网改造升级工程,整体降低搬迁群众在配套设施建设方面的筹资成本。

“5年来,全区累计投入融资资金9.15亿元,用于易地搬迁后续扶持产业发展和基础设施建设等。”开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对于采取集中供水、供气的搬迁建卡贫困户,在用水、用气费用上给予20%优惠,对于经认定的特殊困难搬迁建卡贫困户给予30%优惠。去年以来,开州区已累计减免36.05万元。

开州区及时将搬迁后符合条件的人员纳入最低生活保障范围或特困人员供养范围,对搬迁后出现突发性、紧迫性、临时性生活困难的人员按规定及时给予临时救助。

安居乐业“融新家”

一年之计在于春。在三汇口乡分水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旁的菜园里,村民挥着锄头,种下春天的种子。

该菜园是分水村易地搬迁集中安置点后续扶持项目之一。考虑到搬迁群众没有土地,村里专门在安置点旁开辟一个菜园,让搬迁群众“耕者有其园”。同时,搬迁群众可以到村集体专业合作社打工挣钱,增加收入。

“政府专门给我们分了菜园,我们平时可以种点小菜,够一家人吃。”村民邓先成对现在的生活很满意。

“为让搬迁群众更好地融入新环境、生活得更好,统筹利用产业扶贫资金、融资结余资金,采取土地流转方式,为集中安置点搬迁群众每户解决不低于0.05亩(约33平方米)的菜园地。”开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介绍。

不仅如此,开州区还围绕易地搬迁安置点,以日常生活为重点,建好便民生活圈;以故土乡情为重点,打造邻里朋友圈;以共建共享为重点,打造群众自治圈,帮助大家实现生活环境、生产环境、社会环境、人文环境的全方位融入,大大提升了搬迁群众的归属感、幸福感。

5年来,开州区已建成易地搬迁集中安置区22个,实现集中安置213户634人、分散安置16402人,让他们告别了“一方水土养不起一方人”的“穷窝窝”,开启各自崭新的幸福人生。

就近就业“稳得住”

搬得出,还要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为做好易地搬迁“后半篇文章”,开州区推行“双对接双选择”机制,实行“一户一档”“一户一特”,对有能力、有意愿的搬迁群众发展“短平快”的到户产业。在22个集中安置区所在村发展水果1.1万余亩、中药材6500余亩、花椒1571亩、中蜂90群,基本形成集中安置区所在村特色产业发展全覆盖。

开州区积极引导搬迁群众就业创业促增收,拓宽就地就近就业渠道,加强劳动者职业技能培训,不断开发公益性岗位。去年以来,全区落实资金4779万元,安排产业项目71个,带动每个安置点所在村形成1个以上特色主导产业,搬迁群众中有劳动力和有就业意愿的9338人全部实现就业;全区累计通过公益性岗位安置搬迁群众479人就业;开展职业技能培训212人次。

开州区积极构建“1+1+3+1+N”工作模式,落实以工代赈项目。去年以来,开州区在农业农村基础设施建设领域采取以工代赈方式实施项目31个,组织参与工程建设务工人员600余人,其中低收入等特殊群众95人、易地搬迁群众10人。

“下一步,将持续抓好易地搬迁后续扶持,做好搬迁群众产业发展、就业帮扶、社区管理服务等工作,确保搬迁群众‘搬得出、住得下、稳得住、可持续’。”开州区发展改革委相关负责人说。

记者 熊程成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淳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