奉节:捕鱼人变清漂员守护长江水 不让垃圾出夔门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14日6时讯(通讯员 何燕)在长江奉节段水域,总能看到一对朴实的身影,一人驾驶着清漂船,一人带着网兜、竹篮,不分早晚,无论寒暑,十年如一日的在江面上清理漂浮垃圾,用勤劳的双手守护着一江碧水。他们就是奉节县清漂队小有名气的清漂夫妻档李先太、何登琼。
捕鱼人变清漂员
一心守护长江水
李先太夫妻俩原本是当地的一户渔民,靠着捕鱼维持着一家子的生计。2010年,随着长江鱼类资源逐渐减少,国家出台保护母亲河相关行动,李先太和妻子何登琼也积极响应,变身成长江上的清漂人,结束了几十年的渔民生涯。
“长江养育了我们,我们也该为长江做点儿什么。”妻子何登琼说。于是,凭借着多年来积累的渔船驾驶技术和对这片水域的熟悉,在朋友的介绍下,夫妻俩成功应聘成为清漂队员。
夫妻俩每天都驾驶着清漂船在江面上巡逻,不放过任何一丁点儿垃圾。“每一次出来至少就是两三个小时,冬天的时候大风吹到脸上就像针扎一样,双手也冻得通红,经常感觉像冻木了样。”何登琼笑着说,不管漂浮物多少,他们都必须把它们全部打捞起来才放心。
然而对于他们来说,寒风只是清漂工作中的一个小小考验。每到汛期,江面上就会有大量的漂浮垃圾,需要及时打捞才能保证航道安全和库区水质,工作环境差、工作强度高,也是他们最忙碌最辛苦的时节。
“汛期的时候早上六点就得出发,天黑了才能下班,一天下来感觉腿都不是自己的了。”何登琼回忆说,汛期江面上会有塑料瓶、泡沫板、树枝等各种垃圾,最多的时候一天能打捞百来吨。
掺了水的漂浮物比平时重很多,对于何登琼来说可是个不轻的体力活儿。汛期又值盛夏时节,他们还得承受着太阳的炙烤,很辛苦。“热天里衣服干了又湿、湿了又干,脚踩在甲板上特别的烫,太阳照在身上也是火辣辣的。”何登琼说。
随着技术的发展,清漂设备也有了更新,奉节县清漂队新配置了自动化清漂船,不仅减轻了工作强度,也提升了效率。“以前清漂都是人工操作,用舀子捞、用竹篮装、用肩扛,有了自动清漂船后只需要操作按钮就能自动打捞,而且装运量也大,轻松很多。”李先太介绍。
虽然有了自动清漂船,但漂浮物少,水浅、水面窄的地方依然得依靠人工进行打捞,这一出船短则三四个小时,长就得十多个小时。
夏季就顶着太阳、冬季就迎着寒风、下雨就带上雨衣、错过饭点儿就匆忙吃上两口泡面……十多年来,李先太夫妻俩分工明确,默契配合,风里来、浪里走、水上漂、船上捞,同乘一条船,共守一江水,不仅见证了清漂队设备的升级,也感受到长江水质的改善。
夫妻俩在清漂船上忙碌的身影已成为当地一道靓丽的风景线。当问起为什么想成为一名清漂工人时,夫妻俩异口同声地说:“长江给了我们生命,不让垃圾出夔门就是我们的信念,虽然辛苦,却很值得。”
日复一日,年复一年,李先太夫妻俩所在的奉节环境卫生管理所清漂队,从起初的临聘租用成长为现在40多人的大队伍,从人力打捞清漂升级到全自动机械作业,从零散分工作业发展到系统化协同清漂……清漂工作更加规范化、更加多样化、更加常态化,从而使江更清、岸更净。
“一河一策”立新规
绿水青山带笑颜
据了解,奉节清漂水域涉及长江主干流43.8公里及4条支流,水域总面积约70.62平方公里。2021年,奉节县出动清漂船只2176艘次,作业人员6528人次,清理、转运及处置干流、次级河流水域垃圾2.15万吨,清漂工人们用勤劳的双手守护着就一江碧水。
“我们通过船只巡查、监控搜索、区域蹲点等方式结合,对辖区水域进行‘地毯式’无缝衔接排查。”奉节县环境卫生管理所支部书记谭豫川说,并采取定人、定船、定点,信息互通、协作互补、打捞互联的清漂常态化工作模式,较好的完成了三峡库区奉节水域漂浮物清理工作。
清漂只是奉节县“河长制”工作的一个缩影。近年来,奉节县牢固树立“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以“一河一策”为抓手,全力推动“河长制”从“有名”到“有实”“有能”的转变,努力实现绿水青山。
“奉节县通过长效治浑、精准控污、铁腕治违三大举措,加快推动河长制从全面建立到全面见效到名实相符。”奉节县河长办工作人员刘赐尧说,建起河长制高效的指挥体系、严格的整治体系、多元的监督体系,常抓不懈“立新规”,守护“一库碧水、两岸青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