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江碧水向东流丨涪陵:产业城市的“绿色选择”

一江碧水向东流丨涪陵:产业城市的“绿色选择”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18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一江碧水向东流”专题报道,深入梁平、江津、南岸、长寿等15个区县,展现我市各区县、各部门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创新转型绿色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讲述江河润泽经济、繁荣文化、滋养民生的动人故事;全面充分展示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涪陵,是重庆的工业大区,经济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工业为涪陵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亦可能对当地的环境与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

如何守住产业和生态这座“天平”的平衡?涪陵区给出答案。4月中旬,“一江碧水向东流”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第五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涪陵,探索当地工业绿色发展路径。

不为产值伤“颜值”

关停搬迁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碧绿的乌江如一条玉带从涪陵穿城而过,汇入长江。中化涪陵老厂区位于涪陵龙桥街道南岸浦,紧靠长江。

清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沿路上山,来到了中化涪陵南岸浦厂区旧址。

这个位于长江边上的大型化工企业,已不见往日机声隆隆、车辆穿梭的繁忙景象。但在旧址空地,岁月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复土复绿、修建公园情况。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复土复绿、修建公园情况。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始建于1966年,由一个地方小化肥厂逐渐发展壮大为化肥生产能力150万吨的国家重点磷复肥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居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前十强,2018年工业总产值约23亿元,利税7559万元。

然而,为了保护好长江两岸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发展步伐,这个拥有53年历史、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在2019年10月31日,以技改搬迁方式实施老厂区的关停。

中化涪陵老厂区拆除后。中化涪陵供图
中化涪陵老厂区拆除后。中化涪陵供图

老厂区关停,环保整治未停。

在距离老厂不远的磷石膏库,曾经布满“白灰面”的“污染山”,如今已是一片绿油油的芳草地。

“关停不是目标,绿色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化涪陵副总经理屈代书介绍,为了完成磷石膏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好体量达1900万方的磷石膏库,企业多次邀请专家“问诊把脉”,建成了日处理3600吨磷石膏渣场渗滤液污水处理站1座,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该类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渗滤液处理站负责人介绍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渗滤液处理站负责人介绍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实习生 童炳婷 摄

同时,磷石膏库已完成780亩的覆膜、覆土、复绿和排洪疏水系统工程,完成了磷石膏渣场及渗滤液拦水坝安全评估和拦水坝、截洪沟加高、加宽、加固等工作。

中化涪陵的关停搬迁,是近年来涪陵狠抓长江大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资料显示,2019年前,涪陵区有化工企业20余家,绝大部分企业位于长江、乌江干流沿线,让涪陵一度陷入“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后。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后。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不为产值伤颜值。2019年,涪陵全面关停长江、乌江沿线化工企业,严禁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全区的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到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截至2019年10月31日,涪陵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所有化工厂全部实现关停,长江化工污染隐患得以根除。

中化涪陵环保搬迁后的新厂区。中化涪陵供图
中化涪陵环保搬迁后的新厂区。中化涪陵供图

同时,化工企业集中到园区后,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化工园区打造成为绿色园区。

今年6月,搬迁至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中化涪陵新厂即将全面投产。

“相比老厂区,新厂区在工艺、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屈代书介绍,新厂总投资32.92亿元,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半水——二水节能湿法磷酸工艺,和国际先进的磷酸净化技术、磷酸二氢钾技术,建设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精细磷酸盐产品及新型生态专用肥料装置,形成90万吨/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中。中化涪陵供图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中。中化涪陵供图

屈代书表示,新装置将按照绿色发展要求,集成行业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标准的要求。其中废水全封闭循环复用,实现零排放;废气集中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废渣变废为宝,建成后3年内实现全部综合利用。

涪陵长江段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张政 摄
涪陵长江段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张政 摄

严把源头关

不让一滴废水流入长江

4月,微风和煦、阳光不燥,涪陵江北街道境内的杨柳溪水流潺潺、鱼翔浅底。

全长9公里的杨柳溪,在江北街道观音桥村五组流入长江。

谁曾想到,多年前,由于榨菜加工企业的废水排放,给杨柳溪造成了一定污染。

涪陵,是著名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有37家榨菜生产企业,年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榨菜废水高盐、高化学需氧量、高氮、高磷、水质和水量不稳定,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全区年产榨菜废水约200万吨,处理不当将影响长江生态。

涪陵白鹤梁榨菜厂污水处理站最前端调节池水样与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的水源对比。实习生 童炳婷 摄
涪陵白鹤梁榨菜厂污水处理站最前端调节池水样与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的水源对比。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为保护三峡库区一库清水,2000年涪陵区开始探索榨菜废水治理。经反复摸索,2008年当地第一座榨菜废水处理站终于建成,随后在各榨菜生产企业推广使用。

在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厂污水处理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深色有异味的榨菜废水到出水口处,已变得清澈透明。

集团安全环保科科长吕康全介绍,处理站投资2000多万元于2012年建成,日处理能力1600吨,榨菜废水经处理后,全面达到重庆榨菜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涪陵榨菜集团MVR榨菜腌制液蒸发浓缩项目。 实习生 童炳婷 摄
涪陵榨菜集团MVR榨菜腌制液蒸发浓缩项目。 实习生 童炳婷 摄

在探索产业和绿色发展的天平中,涪陵榨菜集团不断优化其榨菜工艺,2019年4月引进MVR蒸发浓缩项目。

“MVR技术可以将榨菜盐水中的盐分蒸发结晶,形成浓盐水和清水进行循环利用。”集团工作人员杨怡介绍,榨菜盐水再利用,可以熬制榨菜酱油,作复腌液、生产乳化辅料及泡菜,从源头减少废水排放。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涪陵区已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深度治理榨菜废水,所有榨菜生产企业均已完成处理设施技改,榨菜废水处理能力达到1.4万多吨/日,确保了榨菜废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随着榨菜废水处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及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涪陵区长江、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主要支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持续向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实习生 童炳婷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一江碧水向东流丨涪陵:产业城市的“绿色选择”

2022-04-18 09:40:16 来源:

编者按

党的十九大以来,重庆深入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的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的方针,坚定不移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深入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生态环境保护、经济社会发展取得显著成效。

即日起,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推出“一江碧水向东流”专题报道,深入梁平、江津、南岸、长寿等15个区县,展现我市各区县、各部门在推进生态环境治理、创新转型绿色发展、重点领域率先突破、体制机制改革创新等领域的好做法、好经验;讲述江河润泽经济、繁荣文化、滋养民生的动人故事;全面充分展示生态环境改善和绿色发展给人民群众带来的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位于乌江与长江交汇处的涪陵,是重庆的工业大区,经济总量在全市名列前茅。工业为涪陵的经济发展做出巨大贡献,但与此同时,亦可能对当地的环境与生态造成污染和破坏。

如何守住产业和生态这座“天平”的平衡?涪陵区给出答案。4月中旬,“一江碧水向东流”行进式主题采访活动第五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来到涪陵,探索当地工业绿色发展路径。

不为产值伤“颜值”

关停搬迁破解“化工围江”困局

碧绿的乌江如一条玉带从涪陵穿城而过,汇入长江。中化涪陵老厂区位于涪陵龙桥街道南岸浦,紧靠长江。

清晨,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沿路上山,来到了中化涪陵南岸浦厂区旧址。

这个位于长江边上的大型化工企业,已不见往日机声隆隆、车辆穿梭的繁忙景象。但在旧址空地,岁月的痕迹仍清晰可见。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复土复绿、修建公园情况。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复土复绿、修建公园情况。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始建于1966年,由一个地方小化肥厂逐渐发展壮大为化肥生产能力150万吨的国家重点磷复肥骨干企业,生产规模居国内磷肥生产企业前十强,2018年工业总产值约23亿元,利税7559万元。

然而,为了保护好长江两岸生态环境,加快绿色发展步伐,这个拥有53年历史、曾为地方经济发展作出重要贡献的企业,在2019年10月31日,以技改搬迁方式实施老厂区的关停。

中化涪陵老厂区拆除后。中化涪陵供图
中化涪陵老厂区拆除后。中化涪陵供图

老厂区关停,环保整治未停。

在距离老厂不远的磷石膏库,曾经布满“白灰面”的“污染山”,如今已是一片绿油油的芳草地。

“关停不是目标,绿色发展才是硬道理。”中化涪陵副总经理屈代书介绍,为了完成磷石膏库生态环境修复,治理好体量达1900万方的磷石膏库,企业多次邀请专家“问诊把脉”,建成了日处理3600吨磷石膏渣场渗滤液污水处理站1座,在国内首次成功实现该类废水的稳定达标排放。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渗滤液处理站负责人介绍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磷石膏渣场渗滤液处理站负责人介绍污水排放口的污水。实习生 童炳婷 摄

同时,磷石膏库已完成780亩的覆膜、覆土、复绿和排洪疏水系统工程,完成了磷石膏渣场及渗滤液拦水坝安全评估和拦水坝、截洪沟加高、加宽、加固等工作。

中化涪陵的关停搬迁,是近年来涪陵狠抓长江大保护、实现绿色发展的一个缩影。

资料显示,2019年前,涪陵区有化工企业20余家,绝大部分企业位于长江、乌江干流沿线,让涪陵一度陷入“化工围江”的环保困局。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后。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后。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不为产值伤颜值。2019年,涪陵全面关停长江、乌江沿线化工企业,严禁在5公里范围内新布局工业园区,全区的化工企业全部搬迁到白涛新材料科技城。

截至2019年10月31日,涪陵长江沿岸1公里范围内所有化工厂全部实现关停,长江化工污染隐患得以根除。

中化涪陵环保搬迁后的新厂区。中化涪陵供图
中化涪陵环保搬迁后的新厂区。中化涪陵供图

同时,化工企业集中到园区后,提高智能化和绿色化水平,化工园区打造成为绿色园区。

今年6月,搬迁至白涛新材料科技城的中化涪陵新厂即将全面投产。

“相比老厂区,新厂区在工艺、设备等方面,都有了很大提升。”屈代书介绍,新厂总投资32.92亿元,采用目前世界先进的半水——二水节能湿法磷酸工艺,和国际先进的磷酸净化技术、磷酸二氢钾技术,建设国家鼓励发展的高端精细磷酸盐产品及新型生态专用肥料装置,形成90万吨/年主要产品生产能力。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中。中化涪陵供图
中化涪陵磷石膏堆场治理中。中化涪陵供图

屈代书表示,新装置将按照绿色发展要求,集成行业先进技术和设备,达到国家清洁生产评价体系标准的要求。其中废水全封闭循环复用,实现零排放;废气集中排放,指标优于国家标准;废渣变废为宝,建成后3年内实现全部综合利用。

涪陵长江段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张政 摄
涪陵长江段基本实现河畅、水清、岸绿、景美。张政 摄

严把源头关

不让一滴废水流入长江

4月,微风和煦、阳光不燥,涪陵江北街道境内的杨柳溪水流潺潺、鱼翔浅底。

全长9公里的杨柳溪,在江北街道观音桥村五组流入长江。

谁曾想到,多年前,由于榨菜加工企业的废水排放,给杨柳溪造成了一定污染。

涪陵,是著名的中国榨菜之乡。全区有37家榨菜生产企业,年榨菜生产能力60万吨以上。

涪陵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介绍,榨菜废水高盐、高化学需氧量、高氮、高磷、水质和水量不稳定,处理难度大、成本高,全区年产榨菜废水约200万吨,处理不当将影响长江生态。

涪陵白鹤梁榨菜厂污水处理站最前端调节池水样与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的水源对比。实习生 童炳婷 摄
涪陵白鹤梁榨菜厂污水处理站最前端调节池水样与经过污水处理系统处理后达标的水源对比。实习生 童炳婷 摄

为保护三峡库区一库清水,2000年涪陵区开始探索榨菜废水治理。经反复摸索,2008年当地第一座榨菜废水处理站终于建成,随后在各榨菜生产企业推广使用。

在涪陵榨菜集团白鹤梁榨菜厂污水处理站,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看到深色有异味的榨菜废水到出水口处,已变得清澈透明。

集团安全环保科科长吕康全介绍,处理站投资2000多万元于2012年建成,日处理能力1600吨,榨菜废水经处理后,全面达到重庆榨菜行业水污染物排放标准。

涪陵榨菜集团MVR榨菜腌制液蒸发浓缩项目。 实习生 童炳婷 摄
涪陵榨菜集团MVR榨菜腌制液蒸发浓缩项目。 实习生 童炳婷 摄

在探索产业和绿色发展的天平中,涪陵榨菜集团不断优化其榨菜工艺,2019年4月引进MVR蒸发浓缩项目。

“MVR技术可以将榨菜盐水中的盐分蒸发结晶,形成浓盐水和清水进行循环利用。”集团工作人员杨怡介绍,榨菜盐水再利用,可以熬制榨菜酱油,作复腌液、生产乳化辅料及泡菜,从源头减少废水排放。

涪陵区相关负责人表示,近年来,涪陵区已累计投入超过1亿元深度治理榨菜废水,所有榨菜生产企业均已完成处理设施技改,榨菜废水处理能力达到1.4万多吨/日,确保了榨菜废水应收尽收、应处尽处。

随着榨菜废水处理工作的不断深入及工业、生活污水处理能力的不断提升,涪陵区长江、乌江干流水质达到Ⅱ类,主要支流达到或优于Ⅲ类,水质持续向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李黎 实习生 童炳婷

[责任编辑: 董霞]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