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绘就高质量发展生态底色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4月20日6时讯(通讯员 吴鑫袁)一江碧水穿城过,涪江两岸,绿意盎然。一大早,不少市民来到涪江湿地公园开始了晨练,有的跑步、有的打球、有的练太极。“每天早上来这里走上一圈,空气清新,江面碧波粼粼,心情也会变得更加愉快。”市民张女士高兴地说。
这一幅动人的画面,正是潼南区在准确把握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保护辩证关系上交出的“绿色”答卷。
潼南地处嘉陵江上游,拥有好山好水是最大本底和优势,守护好山和水是重大责任和使命。近年来,潼南区认真贯彻落实党中央决策部署和市委工作要求,全面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理念,走深走实“两化路”,推动减污降碳增绿协同,努力构建全域美丽大花园。
加快产业转型步伐
严把企业环保准入关
产业结构对生态系统所产生的影响不言而喻,近年来,潼南区严把产业准入、生态环保关,关闭僵尸企业25家,整治砖瓦企业34家,加快传统产业转型,着力引进坚持清洁低碳、节约资源、综合利用资源生产方式的节能先进企业。
2022年一季度,潼南区环保表面处理产业、特色消费品、循环经济产业发展势头较好,分别完成规上产值2.76亿元、22.38亿元、13.5亿元,同比增长15.8%、28.73%、17.76%。节能环保产业已成为潼南区新的经济增长点和新兴支柱产业之一。
潼南高新区三一筑工(重庆)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生产装配式建筑的环保企业,走进该企业生产车间,眼前的工作环境让人眼前一亮,错落有致的厂房,整齐划一的生产线,很难让人与尘土飞扬的建筑工地联系到一起。也让笔者对装配式建筑有更多的好奇心。
随着现代工业技术的发展,建造房屋可以像生产商品一样,成批成套地制造,把预制好的房屋构件,运到工地装配起来就行了,这是装配式建筑最“透明”的解释。
该公司负责人介绍,装配式建筑最大的优点就是环保,这种新模式的推广,将极大的节约资源和能源,由于建筑构件工业化生产,在施工现场拼装即可,对水、电和燃油等能源的消耗更少,对污染物和废弃物的排放也更少。建筑垃圾将减少70%,材料损耗减少60%,建筑节能20%以上,节约木材80%,节水50%。
同时,装配式建筑另一个比较大的优点是减少了现浇模板的投入。传统建筑行业使用的现浇模板最多周转四次就废弃了,而装配式建筑使用的预制模具周转使用可近千次,并且还可以回炉重造,大大节约资源,减少建筑垃圾。
据了解,目前潼南区共有3家企业获批国家、市级绿色工厂,全区单位生产总值能耗下降16.6%。下一步,潼南区将大力实施工业强区战略,以智能化、高端化、绿色化为主方向,以产业集群化发展为主抓手,以园区为主平台,建设千亿级工业区,打造全市重要先进制造业基地,重点培育装备制造、化工新材料、特色消费品三个200亿级产业集群,绿色建筑建材、节能环保两个100亿级产业集群。
加强污染源管理
让水更清山更绿天更蓝
“您这锅炉运行情况如何?低氮改造后有没有委托第三方监测?”这是区生态环境局执法人员对巨科环保低氮改造锅炉验收时的询问。
去年,潼南区对潼南高新区现有在用非低氮燃气锅炉16台共计49.6蒸吨燃气锅炉实施低氮技术改造。目前,已帮助中防德邦、巨科环保等12家企业完成低氮技术改造燃气锅炉共计13台。
“我们通过深入企业‘送政策、送技术、送方案’,指导帮助企业申报并取得了中央及市级大气污染防治专项补贴资金172.43万元。通过改造,实现了燃气锅炉废气中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在50mg/立方米以下,预计削减氮氧化物约20吨/年。”区生态环境局相关负责人表示。
“现在排放指标是多少?”“仪器显示,现在各项指标正常,在国家规定范围内……”日前,区生态环境局工作人员在万利来化工厂检查时,向现场负责人问道。
改善生态质量,污染源管理是关键。近年来,潼南区不断加大企业环保日常监管力度,将环保执法常态化措施落到实处。同时,严肃查处擅自停运废气治理或超标排放行为,联合住建、城管、交通、公安、农业、气象等部门做好大气污染控制工作,及时发出预警预报。5年来共整改环境突出问题157个,整治“散乱污”企业62家。
下一步,潼南区将深入推进大气污染综合治理,基本消除重污染天气,巩固提升空气质量;加强农业面源污染治理,深入推进农用地、建设用地等土壤污染防治和治理修复;强化固废管理,推进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利用,建设“无废城市”。
种养结合释放绿色效益
循环经济让乡村更美丽
臭气熏天、蝇虫乱飞,几块旧石板或是砖头搭成的猪圈里,脏兮兮的猪和臭烘烘的猪粪共生,这是大多数人对农村生猪养殖的印象,但是这种陈旧的面貌在塘坝镇“一去不复返。”
位于塘坝镇天印村3社的田塘生态农业有限公司,实现了以“环保生猪养殖”为主导,辅助发展相关配套产业的循环农业体系。
笔者看到,粪污处理工作区内的干湿分离机正在运作,好氧池上方一根长长的管子伸到运输车内,正源源不断地将处理好的沼液输送装车,然后拉到附近的花椒、枳壳基地去灌溉。
这种生猪生态养殖模式将养殖粪污变废为宝,解决养殖场的排污难题,更是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的双赢。通过建立“收集—转化—利用”三级网络体系,让养殖户在环保中长期受益,废弃物综合利用率可达80%以上。
随着生态养殖模式在塘坝镇的逐步推广,全镇目前已有4户养殖大户采用该种养模式,共养殖生猪3600余头,活鸡2万余只,还有10多户正在转型当中,将种养有机地结合起来,走出循环发展的康庄大道,让乡村更靓环境更美。
在米心镇聚林农业,该企业将从各个养殖基地收购来的土粪、牲畜粪便投入沼气池,产生的沼气作为燃料,沼渣、沼液通过处理后作有机肥,从而生产出了有机大米和粮油等农副产品。目前,聚林农业旗下成立了华祥农机种养殖专业合作社,在吉家村流转土地1000余亩发展种养循环的水稻高产示范基地。
这条以养殖为源头,种养结合为基础的新型农业循环模式,改变了传统废物引入河流的陋习,通过对养殖污染物的循环处理达到节约资源、减少污染的目的,推动了生态可持续发展。
保护生态环境就是保护生产力,改善生态环境就是发展生产力,今后潼南区将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通过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持续加强生态系统修复、提高生态环境治理水平等方式,让生态美景永驻潼南大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