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奋斗的样子最好看丨72岁老人创业:他想建车间创品牌

你奋斗的样子最好看丨72岁老人创业:他想建车间创品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4-29

编者按:

一年时间,4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他们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实现大作为。五一劳动节来临,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华龙网推出《你奋斗的样子最好看》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故事,感受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需要戴假牙不,戴起说话有点不方便。”话音刚落,王贞六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又自言自语:“不戴显得更自然些。”说完就冲着记者一笑,他笑起来下巴微微翘起,因为嘴里没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王贞六是黔江区黑溪镇出了名的养蜂人,黑得发亮的脸庞是他长时间风吹日晒的见证。个头不高的王贞六,走起路来迅速麻利,丝毫看不出他已经72岁了。

从贫困户到养蜂带头人,听了他的奋斗故事,无数人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最近,王贞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建车间,创品牌。这到底怎么一回事?4月29日,一起来听王贞六摆一摆他的创业计划。

王贞六和妻子罗启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殷睿 摄
王贞六和妻子罗启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殷睿 摄

72岁再出发 他想建车间创品牌

王贞六的家半山腰,房前屋后的蜂桶整齐摆放着,可是却不见蜜蜂的踪迹。

“都送出去追花了,前天晚上刚回来了一批,等下带你们去看看。”王贞六乐咧开嘴,乐呵呵地说。

看到家里来客,他赶紧跑进堂屋,拿出了上好的蜂蜜出来,“来我家,好茶没得,好蜂蜜绝对管够。”

他笑眯眯地递出一杯琥珀色透明的蜂蜜水,“以前客人来家只能喝白开水,现在全部换成了蜂蜜水。”

喝着纯正的蜂蜜水,围着王贞六的家转了转。

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屋里屋外都打扫得格外亮堂。大门左侧白色的牌子格外显目,牌子上写着“黔江区黑溪镇担子坪中蜂养殖合作社”。房子一楼有三间房,堂屋主要摆放用具,左侧房间是王贞六办公的地方: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脱贫户……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参会领奖的照片,看到这些王贞六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1年王贞六在北京领奖。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2021年王贞六在北京领奖。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还不够,我还想为黔江的蜂蜜事业做点贡献。”王贞六说,自己有信心做好典型示范,争当一名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让更多的蜂农参与到协会和合作社来。“希望大家个个成为养蜂能手,利用房前屋后的阶沿、楼台养蜂增收。”

王贞六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王贞六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聊天间隙,王贞六还坦言,最近他又有了新目标:“我打算带头建设蜂蜜标准化车间,同时还要申请品牌商标,把山里的蜂蜜卖到全国的市场。”

“现在生活就跟蜜一样的甜。”王贞六说完就起身,并发出邀请:“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宝贝。”

花甲之年成为贫困户 他盯上了养蜂产业

从王贞六家步行800米到达蜜蜂养殖基地里,原本只有5分钟的路程却走了20分钟。这一路,却成了他回忆过去的征途。

王贞六介绍蜜蜂养殖相关知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王贞六介绍蜜蜂养殖相关知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其实,王贞六的过去并非一帆风顺。

他当兵退伍之后,回家后种过地、做过烤烟、外出打过零工,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去。

让他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就是他60岁的那年,外出务工四处碰壁,“年龄大了,到处都不要。”家里三口人,儿子是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妻子体弱多病,而他却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家人要生活没有收入怎么能行。

靠着4亩玉米地,养猪养鸡,一年到头能有多少收成呢!2014年,王贞六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活一辈子要的就是个面子。”王贞六说这句话时铿锵有力,头朝着家的方向看去,曾经的干劲依然不减。认穷不认输,从那时起王贞六每天都在谋划赚钱的路子。

在武陵山区一直有养中蜂的传统,思来想去王贞六决定买两桶蜜蜂来养。由于不懂技术,蜜蜂没养几天就跑了。“当时气得几天几夜睡不着。”

2015年开春不久,好消息传来:黔江区里面有个中蜂养殖培训。王贞六当即报了名。

“一个星期的培训非常有用。”王贞六说,培训结束时正赶上油菜花的末期,他又想买几桶蜜蜂来养。这一次他拿出了家里压箱底的2000元存款,又找邻居借来了2000多元。

“只许成功不准失败。”那股倔劲儿又涌上心头,从此王贞六对自己的蜜蜂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老人用上智能机 上网学习成养蜂专家

王贞六越挫越勇,不懂就向村里养蜂大户请教。

“到处去学,托人买的几本书都翻烂了。”王贞六说,为了学习到更多的养蜂知识,他还专门换了一部智能手机,让村里的年轻人教他使用,渐渐地他也学会了手机上网查询资料。

几个月的学习积累,王贞六对养蜂技术也掌握了不少,“养蜜蜂一定要对蜜蜂的生活习性要了解,比如说冬天越冷的地方越安全,现在我一眼都能辨别蜂王。”王贞六说。

2015年底,他的8桶蜂发展成了18桶。到了2016年,镇上又给王贞六一些产业扶持资金,再加上找亲戚朋友借的1万多块,他家的养蜂规模发展到54桶。

养蜂上手了,他成了村里远近闻名专家。靠着智能手机,王贞六还学会了“追花”期。五倍子花在高山,就上山追;家门口的乌桕开花,就赶回来。一年转场四五次,在山上一住就是大半年。

经过多次转场和追花,2016年王贞六一共酿了700多斤蜜,8万块到了腰包里。

甜蜜事业的上升期在2017年,“当时政府有贴息贷款,我贷了10万,买了60桶中蜂,一下就发展到了200多桶。”当年,王贞六不仅把所有的借款都还完,还脱了贫。

站在空地前王贞六期待着蜂蜜标准化车间早日开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站在空地前王贞六期待着蜂蜜标准化车间早日开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成立合作社、建车间 他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脱贫后,王贞六每天就围着自己的蜜蜂转,妻子罗启碧却发现丈夫每天心事重重。“在家又不说,我就问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罗启碧说,一天晚餐之后还没等到她开口问,王贞六自己就道出了这段时间沉默的主要原因。

“政府贴息给我们贷款,这样的恩情我们怎么能忘,就想到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养蜂脱贫。”王贞六说,把想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的心事给妻子一说,便马上得到了妻子的同意。

王贞六成立了担子坪中蜂养殖合作社,为了让村民不担风险,王贞六主动将30多桶中蜂送给村里的27户贫困户,并承诺包技术。

在王贞六的带动下,目前养蜂合作社的蜂群已达300余群,每年能为村民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如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一个电话老王马上就来了,还经常给我们上课讲养殖技术。”同村脱贫户老黄说。

“我准备在这里建设蜂蜜标准化车间,目前也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黔江蜜蜂协会也有会员来入股,带动更多人参与,真正做到乡村振兴。”看着眼前的空地,王贞六眼里满是期待的光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殷睿 黄欢 文/图

无障碍
首页 | 新闻 原创 视听 | 问政 评论 专题 | 区县 娱乐 财经 | 旅游 政法 直播 | 文艺 教育 生活 应急 | 房产 健康 汽车 | 取证 鸣家 会客厅 | 万花瞳 百姓故事 公益 | 信用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微信
QQ空间
QQ好友
手机阅读分享话题

你奋斗的样子最好看丨72岁老人创业:他想建车间创品牌

2022-04-29 11:10:41 来源:

编者按:

一年时间,4位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跑出了乡村振兴加速度。

在奔向小康的路上,他们积极探索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同乡村振兴有效衔接新路径,在自己的小天地里实现大作为。五一劳动节来临,重庆市乡村振兴局联合华龙网推出《你奋斗的样子最好看》系列报道,让我们走近他们的故事,感受乡村振兴的新图景。

“需要戴假牙不,戴起说话有点不方便。”话音刚落,王贞六用手擦了擦额头上的汗珠,又自言自语:“不戴显得更自然些。”说完就冲着记者一笑,他笑起来下巴微微翘起,因为嘴里没几颗牙了,嘴唇深深地瘪了进去。

王贞六是黔江区黑溪镇出了名的养蜂人,黑得发亮的脸庞是他长时间风吹日晒的见证。个头不高的王贞六,走起路来迅速麻利,丝毫看不出他已经72岁了。

从贫困户到养蜂带头人,听了他的奋斗故事,无数人都竖起大拇指点赞。

最近,王贞六又有了新的想法,他要建车间,创品牌。这到底怎么一回事?4月29日,一起来听王贞六摆一摆他的创业计划。

王贞六和妻子罗启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殷睿 摄
王贞六和妻子罗启碧。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殷睿 摄

72岁再出发 他想建车间创品牌

王贞六的家半山腰,房前屋后的蜂桶整齐摆放着,可是却不见蜜蜂的踪迹。

“都送出去追花了,前天晚上刚回来了一批,等下带你们去看看。”王贞六乐咧开嘴,乐呵呵地说。

看到家里来客,他赶紧跑进堂屋,拿出了上好的蜂蜜出来,“来我家,好茶没得,好蜂蜜绝对管够。”

他笑眯眯地递出一杯琥珀色透明的蜂蜜水,“以前客人来家只能喝白开水,现在全部换成了蜂蜜水。”

喝着纯正的蜂蜜水,围着王贞六的家转了转。

这是一栋两层高的小洋楼,屋里屋外都打扫得格外亮堂。大门左侧白色的牌子格外显目,牌子上写着“黔江区黑溪镇担子坪中蜂养殖合作社”。房子一楼有三间房,堂屋主要摆放用具,左侧房间是王贞六办公的地方:全国脱贫攻坚奋进奖、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最美脱贫户……墙上挂满了各种荣誉证书和参会领奖的照片,看到这些王贞六的脸上洋溢着幸福的笑容。

2021年王贞六在北京领奖。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2021年王贞六在北京领奖。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还不够,我还想为黔江的蜂蜜事业做点贡献。”王贞六说,自己有信心做好典型示范,争当一名乡村产业振兴的带头人,让更多的蜂农参与到协会和合作社来。“希望大家个个成为养蜂能手,利用房前屋后的阶沿、楼台养蜂增收。”

王贞六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王贞六获全国脱贫攻坚先进个人。黔江区乡村振兴局供图 华龙网发

聊天间隙,王贞六还坦言,最近他又有了新目标:“我打算带头建设蜂蜜标准化车间,同时还要申请品牌商标,把山里的蜂蜜卖到全国的市场。”

“现在生活就跟蜜一样的甜。”王贞六说完就起身,并发出邀请:“带你们去看看我的宝贝。”

花甲之年成为贫困户 他盯上了养蜂产业

从王贞六家步行800米到达蜜蜂养殖基地里,原本只有5分钟的路程却走了20分钟。这一路,却成了他回忆过去的征途。

王贞六介绍蜜蜂养殖相关知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王贞六介绍蜜蜂养殖相关知识。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其实,王贞六的过去并非一帆风顺。

他当兵退伍之后,回家后种过地、做过烤烟、外出打过零工,一家人的日子也过得去。

让他这一辈子都难以忘怀的就是他60岁的那年,外出务工四处碰壁,“年龄大了,到处都不要。”家里三口人,儿子是残疾没有劳动能力,妻子体弱多病,而他却成了家里唯一的劳动力,一家人要生活没有收入怎么能行。

靠着4亩玉米地,养猪养鸡,一年到头能有多少收成呢!2014年,王贞六一家被识别为建档立卡贫困户。

“人活一辈子要的就是个面子。”王贞六说这句话时铿锵有力,头朝着家的方向看去,曾经的干劲依然不减。认穷不认输,从那时起王贞六每天都在谋划赚钱的路子。

在武陵山区一直有养中蜂的传统,思来想去王贞六决定买两桶蜜蜂来养。由于不懂技术,蜜蜂没养几天就跑了。“当时气得几天几夜睡不着。”

2015年开春不久,好消息传来:黔江区里面有个中蜂养殖培训。王贞六当即报了名。

“一个星期的培训非常有用。”王贞六说,培训结束时正赶上油菜花的末期,他又想买几桶蜜蜂来养。这一次他拿出了家里压箱底的2000元存款,又找邻居借来了2000多元。

“只许成功不准失败。”那股倔劲儿又涌上心头,从此王贞六对自己的蜜蜂就像呵护自己的孩子一样。

老人用上智能机 上网学习成养蜂专家

王贞六越挫越勇,不懂就向村里养蜂大户请教。

“到处去学,托人买的几本书都翻烂了。”王贞六说,为了学习到更多的养蜂知识,他还专门换了一部智能手机,让村里的年轻人教他使用,渐渐地他也学会了手机上网查询资料。

几个月的学习积累,王贞六对养蜂技术也掌握了不少,“养蜜蜂一定要对蜜蜂的生活习性要了解,比如说冬天越冷的地方越安全,现在我一眼都能辨别蜂王。”王贞六说。

2015年底,他的8桶蜂发展成了18桶。到了2016年,镇上又给王贞六一些产业扶持资金,再加上找亲戚朋友借的1万多块,他家的养蜂规模发展到54桶。

养蜂上手了,他成了村里远近闻名专家。靠着智能手机,王贞六还学会了“追花”期。五倍子花在高山,就上山追;家门口的乌桕开花,就赶回来。一年转场四五次,在山上一住就是大半年。

经过多次转场和追花,2016年王贞六一共酿了700多斤蜜,8万块到了腰包里。

甜蜜事业的上升期在2017年,“当时政府有贴息贷款,我贷了10万,买了60桶中蜂,一下就发展到了200多桶。”当年,王贞六不仅把所有的借款都还完,还脱了贫。

站在空地前王贞六期待着蜂蜜标准化车间早日开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站在空地前王贞六期待着蜂蜜标准化车间早日开建。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摄

成立合作社、建车间 他成为乡村振兴的领头羊

脱贫后,王贞六每天就围着自己的蜜蜂转,妻子罗启碧却发现丈夫每天心事重重。“在家又不说,我就问他是不是发生了什么事。”罗启碧说,一天晚餐之后还没等到她开口问,王贞六自己就道出了这段时间沉默的主要原因。

“政府贴息给我们贷款,这样的恩情我们怎么能忘,就想到成立合作社带动周边更多的贫困户一起养蜂脱贫。”王贞六说,把想成立中蜂养殖合作社的心事给妻子一说,便马上得到了妻子的同意。

王贞六成立了担子坪中蜂养殖合作社,为了让村民不担风险,王贞六主动将30多桶中蜂送给村里的27户贫困户,并承诺包技术。

在王贞六的带动下,目前养蜂合作社的蜂群已达300余群,每年能为村民带来30多万元的收入。“如果在养殖过程中遇到任何问题一个电话老王马上就来了,还经常给我们上课讲养殖技术。”同村脱贫户老黄说。

“我准备在这里建设蜂蜜标准化车间,目前也得到了镇政府的支持,黔江蜜蜂协会也有会员来入股,带动更多人参与,真正做到乡村振兴。”看着眼前的空地,王贞六眼里满是期待的光芒。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冉长军 殷睿 黄欢 文/图

[责任编辑: 王婷婷]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