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三河村绽放乡村“新颜值”

沙坪坝:三河村绽放乡村“新颜值”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5-02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浩 )“有一个梦种在开花的路上,在三河村那个斑斓的晚上;悠悠茶香暖了心房,古琴声飘进月下竹窗。”不久前,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在线上推出了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其中这一首民谣《远山·遇见》,便在婉转柔情的旋律中唱出了沙坪坝区三河村诗意田园的情韵和那一份挂在心头的乡愁。近日,笔者带着这首歌走进了丰文街道三河村。

游客在远山有窑休闲品茶。通讯员 张浩 摄
游客在远山有窑休闲品茶。通讯员 张浩 摄

青山绿水涵养“诗意栖居”

蓝天白云下,平整的盘山路依山而修,形随山走,沿途的花草蜂舞蝶绕;散落在山野间的农舍,掩不住村民细心装扮下的“满园春色”……春日里,三河村给人一种天蓝、林秀、景美的视觉感受。

这是三河村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三河村在保护原有乡村韵味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一化两改三不见”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庭院建设、撂荒地治理、村庄清洁及垃圾分类等工作,使主干道路及村庄院落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突出赏花摘果、花卉苗木、清水养鱼等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带火了乡村旅游经济。

如今,来三河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三河村一跃成了“网红村”。当地村民也在乡村的“蜕变”中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

此外,三河村还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党群服务站、农家书屋等载体,深入开展送健康、送文化等活动,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广“积分制”,带动起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们勤劳致富、争先创优的意识显著提升……一系列举措既富了村民的“脑袋”也富了他们的“口袋”,诗意乡村里吹满了文明新风。

远离喧嚣的“闲情逸致”

对久居闹市的人而言,乡村是抓住“乡愁”的纽带,也是和三五好友,春水煮茶、闲聊生活的“归园田居”。

在三河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带动下,这里吸引了更多的城市游客“落脚”,发展文旅产业,通过场景营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逐步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远山·有窑”是三河村的第一个文旅产业,在对废弃老窑厂改造后,如今这里成为了一个依托陶艺文化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陶瓷制作这一门传统手工技艺还被纳入沙坪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远山有窑”负责人刘中华告诉笔者,老窑厂“转型”后,迎来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文艺青年、大学师生前来体验。在他们的建议下,项目不仅在陶艺文化体验区开设研学、亲子互动等培训,还开辟户外休闲区、咖啡屋等,让游客可闲聊、可品茶、可看书、可赏景。“随着三河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平时游客也比较饱和,但一到周末就忙不过来。”刘中华说。

游客胡梅婷是第二次选择到这里放松休闲,她告诉笔者,自己很喜欢城市近郊游,和朋友点一壶茶,一边看春日的乡野美景,一边聊八卦聊人生,“这里空间宽松,环境也不错,民风淳朴、文艺气息浓,感觉很惬意。”

游客欧莉莉则觉得三河村带给她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一天下来,玩累了可以坐着看日落山林,也可以找个农家院吃个农家饭,品品这里的乡情。”欧莉莉说。

据悉,目前,三河村有农旅、文创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26个,其中农旅产业4个,文创产业16个,配套产业6个,已经开业的产业16个,近期将要开业的6个。2021年,全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300万元。

此外,三河村还将一部分闲置的农房统一改造租赁,面向高校改造成艺术工作室,迎来了一批画家、摄影师等“新”邻居。生态环境的改善,既带来了经济价值,也产生了乡村的“美学价值”。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沙坪坝:三河村绽放乡村“新颜值”

2022-05-02 06:00:00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张浩 )“有一个梦种在开花的路上,在三河村那个斑斓的晚上;悠悠茶香暖了心房,古琴声飘进月下竹窗。”不久前,重庆市沙坪坝区文化馆在线上推出了一批原创文艺作品和文艺节目,其中这一首民谣《远山·遇见》,便在婉转柔情的旋律中唱出了沙坪坝区三河村诗意田园的情韵和那一份挂在心头的乡愁。近日,笔者带着这首歌走进了丰文街道三河村。

游客在远山有窑休闲品茶。通讯员 张浩 摄
游客在远山有窑休闲品茶。通讯员 张浩 摄

青山绿水涵养“诗意栖居”

蓝天白云下,平整的盘山路依山而修,形随山走,沿途的花草蜂舞蝶绕;散落在山野间的农舍,掩不住村民细心装扮下的“满园春色”……春日里,三河村给人一种天蓝、林秀、景美的视觉感受。

这是三河村坚持“外在美”与“内涵美”并重,深入开展农村人居环境整治的结果。自人居环境整治工作开展以来,三河村在保护原有乡村韵味和整体风貌的基础上,按照“一化两改三不见”要求,大力推进农村“厕所革命”、庭院建设、撂荒地治理、村庄清洁及垃圾分类等工作,使主干道路及村庄院落面貌焕然一新。同时,突出赏花摘果、花卉苗木、清水养鱼等重点,大力发展现代都市农业,带火了乡村旅游经济。

如今,来三河村旅游的游客络绎不绝,三河村一跃成了“网红村”。当地村民也在乡村的“蜕变”中从“观望者”变成了“参与者”。

此外,三河村还注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通过党群服务站、农家书屋等载体,深入开展送健康、送文化等活动,满足了村民的精神文化需求;推广“积分制”,带动起了村民参与乡村治理的积极性,村民们勤劳致富、争先创优的意识显著提升……一系列举措既富了村民的“脑袋”也富了他们的“口袋”,诗意乡村里吹满了文明新风。

远离喧嚣的“闲情逸致”

对久居闹市的人而言,乡村是抓住“乡愁”的纽带,也是和三五好友,春水煮茶、闲聊生活的“归园田居”。

在三河村人居环境整治工作的带动下,这里吸引了更多的城市游客“落脚”,发展文旅产业,通过场景营造与文化创意产业相结合,逐步将资源优势、生态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发展优势。

“远山·有窑”是三河村的第一个文旅产业,在对废弃老窑厂改造后,如今这里成为了一个依托陶艺文化的复合型公共文化空间,陶瓷制作这一门传统手工技艺还被纳入沙坪坝区非物质文化遗产。

“远山有窑”负责人刘中华告诉笔者,老窑厂“转型”后,迎来了大批摄影爱好者、文艺青年、大学师生前来体验。在他们的建议下,项目不仅在陶艺文化体验区开设研学、亲子互动等培训,还开辟户外休闲区、咖啡屋等,让游客可闲聊、可品茶、可看书、可赏景。“随着三河村生态环境的不断改善,平时游客也比较饱和,但一到周末就忙不过来。”刘中华说。

游客胡梅婷是第二次选择到这里放松休闲,她告诉笔者,自己很喜欢城市近郊游,和朋友点一壶茶,一边看春日的乡野美景,一边聊八卦聊人生,“这里空间宽松,环境也不错,民风淳朴、文艺气息浓,感觉很惬意。”

游客欧莉莉则觉得三河村带给她的是一种心灵的宁静。“一天下来,玩累了可以坐着看日落山林,也可以找个农家院吃个农家饭,品品这里的乡情。”欧莉莉说。

据悉,目前,三河村有农旅、文创及相关配套产业项目26个,其中农旅产业4个,文创产业16个,配套产业6个,已经开业的产业16个,近期将要开业的6个。2021年,全村乡村旅游接待游客超过30万人次,实现旅游收入近3300万元。

此外,三河村还将一部分闲置的农房统一改造租赁,面向高校改造成艺术工作室,迎来了一批画家、摄影师等“新”邻居。生态环境的改善,既带来了经济价值,也产生了乡村的“美学价值”。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淳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