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6名返乡农民抱团养殖肉牛 带乡亲共致富
庞家沟位于秀美的武陵山脚下,周围奇峰环绕、怪石嶙峋,并非深沟峡谷之地。这里有一处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场,是沙坝镇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村里的6名返乡农民,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

黔江:6名返乡农民抱团养殖肉牛 带乡亲共致富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5-04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我们地里现种的牧草,要4个月后收割,这是给牛准备的冬季草料。”近日,走进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西泡村三组的庞家沟(小地名),正与村民一块种植牧草的庞一敏说。

庞家沟位于秀美的武陵山脚下,周围奇峰环绕、怪石嶙峋,并非深沟峡谷之地。这里有一处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场,是沙坝镇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村里的6名返乡农民,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

饭桌上谈发展

2021年春节,庞家沟长年在外打拼的村民陆续回家。对于这些只有一年才能见面的乡里乡亲,回来后自然是邀约一起打牌、喝酒、叙旧。然而这个春节的庞家沟,没有人约打牌,只有约喝酒的,而相约在一起喝酒的庞友芳、邓家茂、庞凤群、庞一敏、庞一伟、高兵等村民,均不谈外面的世界如何,而是谈以入股的方式回家共同发展产业的事宜。

庞家沟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有人说回家开农家乐、有人说回家建观光果园、有人说养殖肉牛有前景……

大家七嘴八舌,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终落点到肉牛养殖项目。说干就干,大家推选身为共产党员、曾经在部队服役、经营过餐饮、承包过工程,且经历丰富的庞一敏当带头大哥,其余人员全力以赴。

其余5人,庞友芳55岁,以前在外务工,现在老家种蚕桑,他是6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一名股东;邓家茂和庞凤群以前在深圳打拼;庞一伟以前在外务工(土木工);高兵是广东一外资企业的高管,6人平均年龄在40岁。

“根据大家的提议,我们过完春节,就先后到山东、湖南以及周边区县的大型养牛场去考察。”庞一敏说,通过出去考察和效益分析,大家心头才有底,因为投资较大,就更不能盲目行事。

庞一敏介绍肉牛的长势情况。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庞一敏介绍肉牛的长势情况。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抱团养殖肉牛

考察回来后,大家一起开始选址建圈舍,然后请挖掘机平整场地,仅一个月时间,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牛场搭建好,接着就是流转土地60亩种植牧草,购买搅拌和粉碎草料的机械设备等,随后注册成立“重庆市牛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基础设施完善后,于去年10月先后到湖南购买回35头公牛、20头带崽母牛喂养。买回来后,还从当地请一个兽医在运输途中做应急,喂养很顺利。

“搞养殖,防疫非常重要,当初我们隔三差五地请镇畜牧站的兽医来对牛进行观察。一来二往,兽医也教给我们很多实用技术,我们也购买相关书籍进行自学。”庞一敏说,边养殖边学技术,牛场的防疫工作更加有保障。

从今年1月开始,20头带崽母牛陆续产崽。今年又新扩建600平方米的圈舍,新买20头公牛、10头母牛,目前牛场大小牛共110头,到今年年底有望繁殖到150头规模。

针对养牛的所有饲料都是从外地购买,运输成本大过买饲料的10倍。在今年2月,庞一敏等合伙人将村里撂荒5年的猕猴桃基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植牧草,解决肉牛的食料,并节约一笔购买饲料的成本。

“1亩牧草能收割10吨,可解决1头牛全年的食料。”庞一敏说,1亩牧草的种子钱需要500元,种一年可管10年。

带乡亲共致富

“现在地里每天种牧草的附近村民有20人,平常管理也需要人,在收割时大致需要40人务工。”邓家茂说,割回的牧草需要用机器粉碎,然后打包成真空包装储存。

“有了这个牛场,我们有地方挣钱了。”种植牧草的村民陈秀昌说,因他妻子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丧失劳动能力,他不能外出挣钱。

目前在牧草基地打工的村民,均为当地的流转土地户,其中有5人为村里的特困人员和残疾户,他们每天有80元务工收入。

“牛场的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打算在端午节出栏一部分牛,购买一台撒料车,安装牛场自动饮水设备。”庞一敏谈到合作社的发展,必须在设备上更新,以便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合作社。

庞一敏和另5名合伙人商量,今后让当地更多村民参与养牛。针对养牛的成本高,合作社将产的小母牛分发给村民喂养,由合作社负责技术,在母牛产下的小牛长大出栏,按对半分成。

庞一敏说,合作社的今后3年发展计划,就是搞好肉牛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接下来就是打造好武陵山脚下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观光果园、开农家乐、养殖生态鱼、生态土鸡等,这是后一步陆续要实现的项目,到时将长期解决当地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更多的家庭增收。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6名返乡农民抱团养殖肉牛 带乡亲共致富

2022-05-04 06:07:3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我们地里现种的牧草,要4个月后收割,这是给牛准备的冬季草料。”近日,走进重庆市黔江区沙坝镇西泡村三组的庞家沟(小地名),正与村民一块种植牧草的庞一敏说。

庞家沟位于秀美的武陵山脚下,周围奇峰环绕、怪石嶙峋,并非深沟峡谷之地。这里有一处规模较大的肉牛养殖场,是沙坝镇在实施乡村振兴中,村里的6名返乡农民,回家带领乡亲们一起创业致富。

饭桌上谈发展

2021年春节,庞家沟长年在外打拼的村民陆续回家。对于这些只有一年才能见面的乡里乡亲,回来后自然是邀约一起打牌、喝酒、叙旧。然而这个春节的庞家沟,没有人约打牌,只有约喝酒的,而相约在一起喝酒的庞友芳、邓家茂、庞凤群、庞一敏、庞一伟、高兵等村民,均不谈外面的世界如何,而是谈以入股的方式回家共同发展产业的事宜。

庞家沟的山好、水好、空气好,有人说回家开农家乐、有人说回家建观光果园、有人说养殖肉牛有前景……

大家七嘴八舌,各自提出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最终落点到肉牛养殖项目。说干就干,大家推选身为共产党员、曾经在部队服役、经营过餐饮、承包过工程,且经历丰富的庞一敏当带头大哥,其余人员全力以赴。

其余5人,庞友芳55岁,以前在外务工,现在老家种蚕桑,他是6个人中年龄最大的一名股东;邓家茂和庞凤群以前在深圳打拼;庞一伟以前在外务工(土木工);高兵是广东一外资企业的高管,6人平均年龄在40岁。

“根据大家的提议,我们过完春节,就先后到山东、湖南以及周边区县的大型养牛场去考察。”庞一敏说,通过出去考察和效益分析,大家心头才有底,因为投资较大,就更不能盲目行事。

庞一敏介绍肉牛的长势情况。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庞一敏介绍肉牛的长势情况。特约通讯员 李诗素 摄 

抱团养殖肉牛

考察回来后,大家一起开始选址建圈舍,然后请挖掘机平整场地,仅一个月时间,一个占地500平方米的牛场搭建好,接着就是流转土地60亩种植牧草,购买搅拌和粉碎草料的机械设备等,随后注册成立“重庆市牛欢种养殖专业合作社”。

基础设施完善后,于去年10月先后到湖南购买回35头公牛、20头带崽母牛喂养。买回来后,还从当地请一个兽医在运输途中做应急,喂养很顺利。

“搞养殖,防疫非常重要,当初我们隔三差五地请镇畜牧站的兽医来对牛进行观察。一来二往,兽医也教给我们很多实用技术,我们也购买相关书籍进行自学。”庞一敏说,边养殖边学技术,牛场的防疫工作更加有保障。

从今年1月开始,20头带崽母牛陆续产崽。今年又新扩建600平方米的圈舍,新买20头公牛、10头母牛,目前牛场大小牛共110头,到今年年底有望繁殖到150头规模。

针对养牛的所有饲料都是从外地购买,运输成本大过买饲料的10倍。在今年2月,庞一敏等合伙人将村里撂荒5年的猕猴桃基地,从村民手中流转过来种植牧草,解决肉牛的食料,并节约一笔购买饲料的成本。

“1亩牧草能收割10吨,可解决1头牛全年的食料。”庞一敏说,1亩牧草的种子钱需要500元,种一年可管10年。

带乡亲共致富

“现在地里每天种牧草的附近村民有20人,平常管理也需要人,在收割时大致需要40人务工。”邓家茂说,割回的牧草需要用机器粉碎,然后打包成真空包装储存。

“有了这个牛场,我们有地方挣钱了。”种植牧草的村民陈秀昌说,因他妻子从小患小儿麻痹症,丧失劳动能力,他不能外出挣钱。

目前在牧草基地打工的村民,均为当地的流转土地户,其中有5人为村里的特困人员和残疾户,他们每天有80元务工收入。

“牛场的设备还需要进一步完善,他打算在端午节出栏一部分牛,购买一台撒料车,安装牛场自动饮水设备。”庞一敏谈到合作社的发展,必须在设备上更新,以便让更多的村民加入到合作社。

庞一敏和另5名合伙人商量,今后让当地更多村民参与养牛。针对养牛的成本高,合作社将产的小母牛分发给村民喂养,由合作社负责技术,在母牛产下的小牛长大出栏,按对半分成。

庞一敏说,合作社的今后3年发展计划,就是搞好肉牛养殖场的规范化建设,接下来就是打造好武陵山脚下的休闲观光农业,建观光果园、开农家乐、养殖生态鱼、生态土鸡等,这是后一步陆续要实现的项目,到时将长期解决当地更多的村民就近就业,实现更多的家庭增收。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李淼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