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千年古镇 至诚至信
濯水古镇不仅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

黔江:千年古镇 至诚至信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5-05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田丹 黄英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距黔江主城18公里,初称“白鹤坝”。濯水古镇不仅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商业兴盛。经过多年历史的沉淀,濯水古镇“天理良心”诚信文化的传承从未改变。

古镇掠影。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古镇掠影。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良心碑石昭天理

从踏上古镇老街青石板的那一刻开始,时光就仿佛凝结了,老街上旅客如织,吊脚楼边抽着土烟的老人、街头卖糖人的商贩、各种特色的小吃,这一幕幕都让古镇有一种特有的乡土繁华。每逢节假日,更有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只为听当地老人讲濯人濯事,尤其想要一睹当地用以濯水人警示世人诚信立本、道义传世的天理良心碑。

天理良心碑。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天理良心碑。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古镇的濯河坝讲堂偏北的小坝子上,一块不高大却十分厚重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天理良心”四个正楷大字。它警示人们: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这块碑也是古镇的灵魂所在。濯水人不只把“天理良心”四个字镌刻在石碑上,也镌刻在他们的心里。“这事要说得从百多年前说起。那时候的古镇商业十分繁荣,和酉阳的龚滩、龙潭并称三大古镇。”濯水古镇商会会长汪绍琪介绍,这块石碑昭示的是“天理良心”,是彼时彼地众人公认的道德准则,是不可逾越的乡规铁律,也是一直浸润到濯水人骨髓里的守信用、重承诺的悠悠古训。

后河古戏传递诚信文化

“濯河坝开场啰,濯河坝开场啰”“濯河水清又清,古镇石板街梆梆硬,濯水生意好得很,满街满巷生意人……”一段段优美的唱腔透过古镇的小巷,飘进了耳朵里,刹那间直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后河古戏表演。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后河古戏表演。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后河古戏开演了,今天演出的是《天理良心濯水人》这一出戏,是一个关于古镇之魂的‘天理良心’的方言音乐情景剧,讲的就是关于濯水的诚信文化。”在汪绍琪的解说声中,大家快速奔向了老街另一头的戏台子前。

伴随着戏中人物的出场,一个关于诚信经商的故事缓缓在众人面前拉开了序幕。

后河古戏的传承人龚继明自豪地表示:“我们通过这种传统戏台文化,传递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正能量,一台戏一台理,游客们也爱看。‘天理良心’道德碑和后河古戏的结合,诫告当地商者和来往旅客为人处世公平合理、童叟无欺,成为千年古镇存在千年的亘古哲理,”

从中心城区来的游客张先生说:“在民族文化古戏中演绎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安定和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戏里所昭示的古镇千百年以来的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这次濯水之行真是太值了。”

诚信经营成招牌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为本,买卖不论大小都是生意,别看小到一方斗一杆秤,量得出人的品行,称得出人的良心。”如今的濯水,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着老祖宗为濯水古镇后人留下的祖训。它们,既存在于诚信赊账经营的商业往来中,也存在于扶危济困的医者仁心中……

一座千年古镇,当你从横向和纵向来了解她时,她总会比你想象中更有历史感和沧桑感。穿梭在古镇的街道当中,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诚信经营户的金字招牌,不断刷新着这座千年古镇的美誉度。

诚信招牌恰恰是濯水商业发展的缩影,“天理良心”诚信文化被一代代濯水人传承着,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文化底蕴回荡在古镇的老街上。

在街角的拐角处,有一家经营了十余年的小吃店,主营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叶子粑粑、绿豆粉、米豆腐等应有尽有。

小吃店老板勾江说:“我们店卖的每一碗绿豆粉、马打滚都是真材实料,要讲究质量不误导欺骗消费者,维护好我们古镇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要旅客满意,这是我们所有濯水商人的共识。”

阿蓬水清又长,濯水人亮堂堂。在严守天理、崇尚敬畏的文化熏陶下,如今的濯水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黔江区的一块旅游金字招牌。

游古镇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在漫漫长河中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也焕发出昔日的风采。随着时代发展,在变与不变之间,濯水人始终坚守初心,把“天理良心”作为至理名言,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千年古镇 至诚至信

2022-05-05 19:53:57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田丹 黄英 )重庆市黔江区濯水镇距黔江主城18公里,初称“白鹤坝”。濯水古镇不仅是渝东南地区最负盛名的古镇之一,还是国家级历史文化名镇。这里集土家吊脚楼群落、水运码头、商贸集镇于一体,历经上千年的历史,至今仍商业兴盛。经过多年历史的沉淀,濯水古镇“天理良心”诚信文化的传承从未改变。

古镇掠影。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古镇掠影。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良心碑石昭天理

从踏上古镇老街青石板的那一刻开始,时光就仿佛凝结了,老街上旅客如织,吊脚楼边抽着土烟的老人、街头卖糖人的商贩、各种特色的小吃,这一幕幕都让古镇有一种特有的乡土繁华。每逢节假日,更有许多文人墨客慕名而来,只为听当地老人讲濯人濯事,尤其想要一睹当地用以濯水人警示世人诚信立本、道义传世的天理良心碑。

天理良心碑。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天理良心碑。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在古镇的濯河坝讲堂偏北的小坝子上,一块不高大却十分厚重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天理良心”四个正楷大字。它警示人们: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这块碑也是古镇的灵魂所在。濯水人不只把“天理良心”四个字镌刻在石碑上,也镌刻在他们的心里。“这事要说得从百多年前说起。那时候的古镇商业十分繁荣,和酉阳的龚滩、龙潭并称三大古镇。”濯水古镇商会会长汪绍琪介绍,这块石碑昭示的是“天理良心”,是彼时彼地众人公认的道德准则,是不可逾越的乡规铁律,也是一直浸润到濯水人骨髓里的守信用、重承诺的悠悠古训。

后河古戏传递诚信文化

“濯河坝开场啰,濯河坝开场啰”“濯河水清又清,古镇石板街梆梆硬,濯水生意好得很,满街满巷生意人……”一段段优美的唱腔透过古镇的小巷,飘进了耳朵里,刹那间直觉余音缭绕回味无穷。

后河古戏表演。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后河古戏表演。黔江区委宣传部供图

“这是后河古戏开演了,今天演出的是《天理良心濯水人》这一出戏,是一个关于古镇之魂的‘天理良心’的方言音乐情景剧,讲的就是关于濯水的诚信文化。”在汪绍琪的解说声中,大家快速奔向了老街另一头的戏台子前。

伴随着戏中人物的出场,一个关于诚信经商的故事缓缓在众人面前拉开了序幕。

后河古戏的传承人龚继明自豪地表示:“我们通过这种传统戏台文化,传递公平、公正、诚信的社会正能量,一台戏一台理,游客们也爱看。‘天理良心’道德碑和后河古戏的结合,诫告当地商者和来往旅客为人处世公平合理、童叟无欺,成为千年古镇存在千年的亘古哲理,”

从中心城区来的游客张先生说:“在民族文化古戏中演绎出为人处世的道理促进安定和谐,我还是第一次看到,戏里所昭示的古镇千百年以来的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值得我们学习,这次濯水之行真是太值了。”

诚信经营成招牌

“做生意讲的是诚信为本,买卖不论大小都是生意,别看小到一方斗一杆秤,量得出人的品行,称得出人的良心。”如今的濯水,各行各业,都在践行着老祖宗为濯水古镇后人留下的祖训。它们,既存在于诚信赊账经营的商业往来中,也存在于扶危济困的医者仁心中……

一座千年古镇,当你从横向和纵向来了解她时,她总会比你想象中更有历史感和沧桑感。穿梭在古镇的街道当中,厚重的传统文化气息扑面而来,一张张诚信经营户的金字招牌,不断刷新着这座千年古镇的美誉度。

诚信招牌恰恰是濯水商业发展的缩影,“天理良心”诚信文化被一代代濯水人传承着,诚信经营、公平交易的文化底蕴回荡在古镇的老街上。

在街角的拐角处,有一家经营了十余年的小吃店,主营的都是当地的一些特色小吃,叶子粑粑、绿豆粉、米豆腐等应有尽有。

小吃店老板勾江说:“我们店卖的每一碗绿豆粉、马打滚都是真材实料,要讲究质量不误导欺骗消费者,维护好我们古镇的形象,最重要的是要旅客满意,这是我们所有濯水商人的共识。”

阿蓬水清又长,濯水人亮堂堂。在严守天理、崇尚敬畏的文化熏陶下,如今的濯水不仅是国家5A级旅游景区,还是黔江区的一块旅游金字招牌。

游古镇老街、品土家美食、看后河古戏、听蓬江水音,在漫漫长河中积淀的丰富文化内涵也焕发出昔日的风采。随着时代发展,在变与不变之间,濯水人始终坚守初心,把“天理良心”作为至理名言,不仅是对文化的传承,更是对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淳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