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南:城乡融合步履坚高质量发展谱新篇
丽春五月,鸟语花香,万物丰茂。
在潼南区太安玫瑰园里,花开正美,吸引众多游客前来观光旅游,一幅乡村美景图跃然眼前。
在潼南城区公园内,各类绿植生机勃勃,小杜鹃、乒乓菊等各色花卉竞相绽放,令人心旷神怡。
地处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腹地,潼南是联动周边、链接城乡的“桥头堡”,也是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
近年来,潼南区围绕打造产城景融合发展“桥头堡”城市总体目标,加快建设成渝中部新兴产业集聚区、全市乡村振兴示范引领区、重庆都市圈人文康养宜居区,奋力谱写潼南新时代现代化建设新篇章,城乡融合发展之花在潼南大地绽放。
突出一体化 基础设施提档升级
2021年11月8日,潼南区涪江国家湿地公园旁的涪江水面,迎来了一群远道而来的“老朋友”,千余只红嘴鸥在此悠游翱翔、觅食嬉戏,公园成了人与动物和谐共生之地。
沿涪江而上,新建的涪江大桥横跨涪江两岸,桥上,市民何阿姨正拿着手机拍照。
“新建的涪江大桥美观大气,周边的公园步道干净平整,不管是出行还是散步都更方便了。”何阿姨高兴地说。
基础设施互联互通,是推动城乡融合发展的关键举措。
近年来,潼南大力实施基础设施建设提升行动计划,不断完善“交通网”“水利网”“能源网”“信息网”等,布局合理、设施配套、功能完善、安全高效的城乡基础设施体系日益完善。
为此,潼南抢抓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建设和全市“一区两群”协调发展重大机遇,着力打造“1小时通勤圈”,开通公交化列车44班次,潼荣高速、合安高速建成通车,“一环六射”高速路网全面建成。
打通了“大动脉”,还要加速“微循环”。
近年来,潼南大道、两桥一环路、双滨路、新产业大道等城市主干道先后贯通,新增公路通车里程2166公里,村民小组通畅率、行政村通客车率均达100%,区内路网密度居全市第一,纵横交织的交通网络贯通城市、畅达乡村。
与此同时,水电气讯等基础设施也在城乡间“无缝连接”。全区新改建供水管网90余公里、城乡电网2550余公里、天然气管网1000余公里,5G等新型基础设施加速完善,新改建污水处理厂23座、雨污管网270公里,让群众生活更加舒心。
突出协同化 特色产业发展壮大
将筛选风干后的菜籽倒入榨油机,沉淀、过滤、出油……不一会儿,一股浓浓的菜籽油香味便飘散开来,盈满屋子。
日前,在潼南区佳禾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几名工人正有序进行榨油作业。来自四川的游客陈丽国早早便等候在门口,准备买几桶菜籽油。
“去年来看油菜花的时候,给亲戚朋友带了几桶菜籽油,这油不仅闻起来香,吃起来味道也巴适,大家吃过之后都说好,今年我又来采购点。”陈丽国说。
“我们榨油坊已经开办5年多了,榨出来的菜籽油纯度很高,现在不仅供应周边,还远销广东、山西等地。”佳禾机械种植专业合作社负责人杨华说,随着潼南油菜花节的知名度不断提升,前来赏花的游客逐年增加,当地的菜籽油也成了游客争相采购的土特产。
近年来,潼南区坚持特色化培育、规模化种植、标准化生产、品牌化打造,大力发展现代特色高效农业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城乡产业协同联动更加紧密。
一颗小柠檬、撬动大发展。作为世界三大优质柠檬产地之一潼南的柠檬种植面积达32万亩、年产量达28万吨。柏梓镇则以柠檬产业为抓手,聚焦农旅深度融合发展,以打造“柠檬小院”为目标,推动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发展乡村旅游项目。
柠檬节、菜花节、小龙虾节等乡村节会已成为一张张“名片”吸引着八方来客,农文旅融合发展,让潼南乡村有了人气,聚拢了财气。
近年来,潼南坚持“一镇一特一村一品”,因地制宜培育壮大柠檬油菜、小龙虾、中药材、生猪等特色优势产业,现代农业特色优势不断凸显。2021年,潼南区农业总产值达122.4亿元,蔬菜、柠檬、油菜产量居全市第一。
突出均等化 公共服务不断优化
小渡镇青云小学曾是潼南区一所典型的偏远农村薄弱学校。
“过去,我们学校的水泥操场坑坑洼洼,教学楼很陈旧,也没有一间像样的多功能教室。”青云小学校长徐述富说。
近两年,青云小学的教学楼得到改造,教室宽敞明亮,多媒体教室、音乐室、实验室、图书馆等应有尽有……青云小学之变,折射着潼南区义务教育之变。
“城市挤、乡村弱”曾是潼南区义务教育的痛点。为此,潼南持续加大教育投人,新增城区学位2万个,新改建乡村学校24所,实施“百名教师进乡村”行动,成功创建国家义务教育发展基本均衡区。
城乡发展差距,突出表现在公共服务上。推动城乡融合发展,必须推进公共资源城乡均衡配置。
“我们医院每月都有区人民医院的医生来坐诊,还可以通过远程会诊系统让病人及时得到专家医治。”古溪镇中心卫生院院长张少云说。
近年来,潼南以区级医院为“龙头”,整合23个镇街卫生院,组建为2个医疗集团,全面推行医共体改革,实现医通、人通、财通,区内就诊率达90%以上。
目前,更多推动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举措正在潼南落地生效:重庆电力高等专科学校潼南校区开工建设,区中医院成功晋级三级中医医院,新一轮基层卫生院标准化建设全面启动,全民参保计划扎实推进……
突出市场化 资源要素自由流动
2021年10月15日,在潼南区崇龛镇临江村的一片稻田里,村民正忙着捕捞、清洗、分装膏肥脂满的大闸蟹。稻田另一边,重庆稻梦空间农业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潼南区返乡创业大学生滕文强脸上露出满意的笑容。
“我们申请到创业贷款10万元发展稻蟹、稻虾特色种养,去年综合种养基地规模已达600亩,公司销售额超过1000万元。”滕文强说道。
近年来,潼南大力实施“英才潼行”工程,累计引进硕士及以上专业人才1010名,回引1500余人返乡创业就业。
推动城乡融合,就是要对城乡优势资源统筹利用。
为提高城乡“融合之效”,近年来,潼南聚焦“人、地、钱、技”等要素,着力破除要素自由流动和平等交换的体制机制壁垒。
在城市,潼南在全市率先出台城乡人口双向流动办法,全面取消城镇落户限制,实行实际居住情况承诺制,多措并举保护进城农民权益,让他们“进得来、留得下、住得好”。2021年,潼南区新增城镇落户1万余人,城镇化率提高到59.5%
在乡村,潼南大力推行“三变”改革,如今已有56个试点村落农村承包地流转率达46.5%,全面完成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试点,9万农民变股东,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入市稳步推进,农村基本经营制度进一步巩固完善。2021年,村集体经营性收入平均达到32.9万元,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万元,乡村发展焕发出新的活力。
下一步,潼南将继续以高标准建设国家城乡融合发展试验区为抓手,加快完善体制机制和政策体系统筹推进新型城镇化和乡村振兴,着力打造城乡融合新样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