沙坪坝:建设望山见水的“人民城市”
沙坪坝区第十三次党代会提出,要全力打造人民城市示范区。在践行“人民城市为人民”理念过程中,沙坪坝区始终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打造“群众家门口的风景”,让城市更加柔软更有温度,一幅幅城市美丽画卷正在徐徐展开。
微改造传递城市温度
最近,家住卫星半岛花园的居民刘青宇出门散步时发现,周围的环境变漂亮了,人行道也变宽了,走起舒服多了。
卫星半岛花园位于杨梨路一侧,居民散步、进出的通道主要依赖于杨梨路沿线的人行通道。“以前,人行道到这里就断了,要走一部分的车行道。”刘青宇说,本次改造的位置刚好位于杨梨路与站西路形成的丁字路口,前后30余米。最开始,这段人行道仅预留10公分宽的路面,通行不便。后来,相关部门用隔离桩区分出部分公路区域,供行人通行,但与两侧正常人行道有不少的高差。
今年3月中旬,沙坪坝区完成对该段道路的改造工作,不仅拓宽了人行道,还铺设了人行道砖。“虽然改造工程看起来不大,但是真的让大家出行方便安全了很多。”刘青宇说。
这样的改变,在沙坪坝各地发生着。
凤天大道两侧进行了微改造,对松动的透水砖进行了更换,下雨天时,市民不会因踩在松动地砖上而被溅一身水;金沙天街附近,新增设的潮汐车道,让车辆通行更快捷;轨道环线上桥站周边通过对危房微改造,新建停车位,出站口更通畅,出行环境焕然一新;岩口沿线花开正艳,新修的花池将人行道与车行道分开,“闹市”也有了清幽花语;雪梨澳乡小区出现沉降的广场换了模样,模范新村的路灯又多亮了几盏……
紧扣人民城市示范区建设,沙坪坝区一批微改造、微治理民生实事提上日程。这些民生实事看似“微”“小”,但汇聚起来就是民生大事,加起来就是一本民生大账。随着这些“微”“小”实事的完工,普通老百姓享受到成果,获得了实惠,幸福感、获得感、安全感与日俱增。
生产、生活、生态有机融合
在西部新城,梁滩河“百里生态画廊”已初见雏形。五云湖公园倾城“身姿”初显,385亩的湖光山色集纳一身。一批社区、学校、医院、体育公园融入城市风景,沿着水系、绿道向各个角落延伸,“科学家的家、创业者的城”绿意盎然。
与此同时,沙坪坝的乡村也经历着一场“山乡巨变”。田园、菜园、果园、花园和家园的“五园共治”让乡村花果满园,乡村环境变了样;撂荒地、闲置农房被全面盘活,“沉睡资源”再次苏醒;积分制全面铺开,村民爱参与、想参与乡村治理,乡村有了新活力;“诗意田园”打造升级,乡村旅游步子加快,乡村的“土味”彰显出“品位”,质朴中体现出大美,安放着都市人的乡愁记忆。
磁器口片区这一历经千年的知名“IP”,在如今积极挖掘新空间,打造新场景,培育新业态,植入新元素,迎来一场蝶变。今年,沙坪坝在磁器口老街里新打造的嘉滨巷子人行动线,经嘉滨巷、禹王巷通往龙山公园,通过提升绿化、增设灯饰等,以作画和构图的手法对沿线节点实施“微改造”,古镇质朴气息和文化意境更加浓郁,逐步打造为重庆最具象征性的山城古镇历史文化核心,让游客、市民直呼“变化大”。
“潮涌嘉陵、风动歌乐”。这是沙坪坝人在新的征程上为这座城市展望的美好未来——即将全面投用的重庆大学附属沙坪坝医院(沙坪坝区人民医院)新院区紧邻212国道,该项目总投资约22亿,占地面积101亩规划床位1200张,配备了西门子双源128排螺旋CT,飞利浦1.5T磁共振等高端医疗设备,在提供更好医疗服务的同时,优化了嘉陵湾区空间;
面积约10万平方米的“两溪花谷”,在驳岸消落带内栽种巴茅、美人蕉、鸢尾、卡开芦,并科学地配种桃树、梨树、李树、杨梅、红枫、芭蕉等,实现四季花开、四季闻香,多彩植物在不同季节呈现不同色彩;
滨江路沿线花开正艳,滨江休闲慢行系统中的湿地公园、广场、亲水码头等滨江节点正加快建设。
……
这是人民的城市。沙坪坝着眼让城市更加宜居宜业、宜养宜游,统筹形态、业态、文态和神态,推动城市有机更新,促进城市有机生长,歌乐山下、嘉陵江畔,一幅望山见水、春到嘉陵的江城景象正逐渐呈现。
(记者 裴梓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