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丨涪陵:厚植生态底色做好山水文章
编者按:
一点一滴扮靓山水,成就清洁美丽世界。为深入宣传贯彻习近平生态文明思想,弘扬生态文化、培育生态道德,充分展现我市各区县生态文明建设的显著成效,华龙网集团联合各区县,开展“共建清洁美丽世界”世界环境日全方位融媒体报道。
看,通过融媒体方式让你饱览区县生态之美;说,有各地生态环境“操盘手”为你解读环境变化的奥秘;悟,借助深度报道为你解读“清洁美丽世界”的迭代历程。
矩阵式的报道,让你多维度了解区县共建清洁美丽世界取得的成效,更加爱上“山水之城美丽之地”。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李黎)初夏时节,走进重庆涪陵白鹤森林公园、江东滨江公园等地,各类鸟儿或藏身于幽静公园内的树杈间,或嬉戏于江东滨江公园旁的江面上,城、林、鸟和谐相处的自然画卷跃然眼前。
近年来,涪陵区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走出了一条长江经济带资源型城市转型新路。日前,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专访了涪陵区生态环境局党组书记、局长邱国光,深入解读涪陵这个工业城市的绿色转型之路。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保护母亲河,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入河排污口治理是关键。涪陵区地处三峡库区腹地,位于长江、乌江交汇处,在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整治方面都做出了哪些工作?
邱国光:近年来,涪陵区高度重视,按照“政府统筹、企业主体、资源整合、分类治污”原则,扎实开展长江入河排污口溯源整治。
在2019年长江入河排口整治工作的基础上,涪陵区再次开展长江、乌江入河排口监测、溯源工作。采取“以水定岸,水陆并进”方式,进一步查漏补缺、筛查识别,对长江干流77公里、乌江干流33公里沿岸两侧及长江、乌江22条主要一级支流入江口上溯2公里沿岸两侧直接入河的排放口开展全面排查登记。
我们对全区入河排口按7个大类15个小类分别进行了逐一分类命名编码,明确责任主体,建立责任清单,确保每个入河排口整治责有人负、事有人管。
按照“依法取缔一批、清理合并一批、规范整治一批”要求,涪陵区全面推进工业、城镇生活污水、港口码头、规模化水产养殖、畜禽养殖等排污口整治工作,目前已整治完成入河排污口385个,其中工程类整治17个。坚持源头治理、系统治理,把排污口整治与城乡基础设施建设、农村环境综合整治、黑臭水体治理、整治污水偷排偷放专项行动等结合起来,形成“权责清晰、监控到位、管理规范”的长效管理体系,持续巩固整治成效,努力打造全流域综合整治示范亮点,切实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农村生活污水治理工作是提升农村人居环境、推进乡村振兴的重要举措。涪陵区在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方面都有哪些举措?
邱国光:涪陵区坚持问题导向,不断创新污水治理方式、污水处理设施的运营机制和监管机制,积极探索农村生活污水治理新路径,率先在全市实现20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污水处理设施全覆盖。
针对涪陵区农村山地丘陵多,200户以下的农村居民点位分散,单个居民点污水产生量少,1万余户农户生活污水直排、散排等问题,我区坚持“因地制宜、尊重习惯,应治尽治、利用为先,就地就近、生态循环”等原则,成立专项办公室,邀请重庆大学等资深环境专家参与,研究制定了一条科学、经济、高效、农户易接受的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体系。
2020年,选取罗云镇干龙坝村、大木乡武陵村、江东街道朝阳村、义和街道朱砂村等7个农村居民点,启动农村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设施项目建设试点,通过新建农村生活污水智能化生态调控池、还土管网系统,建立起“化粪池出水—生态调控池(调节水量、自动控制、曝气)—管网延伸至庄稼地—智能化浇灌”体系。农户普遍反映,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后,不仅有效改善了环境污染、臭气困扰等问题,还大大减轻了劳动强度,降低了化肥使用量,实现了资源节约、环境保护以及人居环境改善的多重效益。
在试点取得显著成效之后,2021年筹资8000多万元铺开建设,陆续在78个农村居民点推广。先后建设农村生活污水生态调控池总计1万立方米,接入还土管网99公里、灌溉出水桩1750套,直接灌溉农田2520亩,间接灌溉农田达1万亩,年节约灌溉水量约23万方,服务周边人口约1.6万人。2022年,涪陵区将再投入6000万元,因地制宜继续建设剩余53个农村居民点资源化利用设施,完成50户以上农村居民点的生活污水排放设施建设。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当前,涪陵区在环境治理方面采取了哪些有效积极的措施?效果如何?
邱国光:近年来,涪陵区始终保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定力,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深入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快筑牢长江上游重要生态屏障,全区生态环境保护工作取得明显成效。
深入打好碧水保卫战。建成投用各类污水处理设施143座,实施54家重点生活污水处理设施双月监测,城市、乡镇生活污水集中处理率分别达到98%、85%以上。建成农村居民点生活污水资源化利用项目78个,探索出粪污还田还土、变废为宝的资源化利用新模式,农村生活污水得到治理的农户覆盖率和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分别达到86.31%、51.37%。全面完成乌江沿线污染源整治,区内船舶生活垃圾、生活污水、含油废水全部上岸有效处理。完成全区城镇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规范化建设。
深入打好蓝天保卫战。持续优化调整产业、能源、交通、用地“四个结构”,推动工业、交通、扬尘、生活等污染联防联控。全区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废气达标排放,锅炉煤改清138蒸吨;持续开展已划定52.7平方公里高污染燃料禁燃区巩固巡查工作,严禁烟花爆竹燃放;建成投用空气质量网格化监测监管系统,实施空气质量预警预报。
深入打好净土保卫战。开展“无废城市”建设试点,启动33个“无废细胞”创建。建成投用垃圾焚烧发电、餐厨垃圾处置等工程,开展危险废物三年专项整治,推进重点企业危险废物“一物一码”精细化管理,全区危废产生单位全部落实危险废物电子联单制度,医疗废物集中无害化处置全覆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