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隆:依托生态优势 激活绿色动能
这些天,武隆土地乡小岩村的肉牛养殖大户窦兴昌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牛场出栏了60多头肉牛,卖出了140余万。

武隆:依托生态优势 激活绿色动能

来源:武隆日报2022-06-24

这些天,武隆土地乡小岩村的肉牛养殖大户窦兴昌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牛场出栏了60多头肉牛,卖出了140余万。

“如今,村子变美了,路变好了,游客也变多了,我还有那么多牛,这生活不是好起来了吗!”窦兴昌笑道。

犀牛寨。资料图
犀牛寨。资料图

近年来,土地乡紧扣区委提出的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立足土地实际,依托生态优势,守住绿色底线,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主导产业,养殖业、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肉牛养殖。 记者 代娟 供图
肉牛养殖。 记者 代娟 供图

高山畜牧业夯实经济基础

过去,土地乡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酿造业老两样。很明显,单一的产业带动不了当地的发展,富不了当地的村民。

“偏远、高山、贫穷。”一度是土地乡的代名词。穷则思变,土地乡按照夯实基础做大总量,提高品质,促农增收的总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企业撬动,大户带动,散户主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对养牛的企业和农户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生态肉牛养殖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另外,生猪产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位于土地乡沿河村的重庆运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生猪养殖,目前这个生猪厂存栏量达到5000头。不少当地村民也通过发展生猪产业,增加收入,找到致富门道。

当前,土地乡正积极发展山羊产业。经过前期的动员宣传,沿河村和小岩村涌现出了两个养羊大户。

沿河村村民何明,原本是在外搞建筑行业,发展不错,听闻家乡要大力发展养殖业,何明便来到了乡党委政府,表露自己想养殖山羊的想法。

“我们村地理条件不错,水源充足,草料丰富,适合发展山羊养殖,这次我回来是下定决心的。”何明向工作人员阐述想法,争取养殖山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村民有想法,政府要支持。”土地乡党委副书记王希称,乡村发展就是要靠产业支撑,而产业发展需要能人带动,像何明这样的能人回村,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如今,土地乡的两个山羊养殖场均已落户,每个养殖场占地1200平方,预计到今年10月份圈舍修建完工。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振兴,土地乡抢抓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靠山吃山、发展生态畜牧产业的做法。

发展竹笋产业。记者 代娟 供图
发展竹笋产业。记者 代娟 供图

发展经济林树立生态名片

眼下,正是笋子收获的季节,土地乡天生村犀牛寨附近,村民种植的寿竹长势喜人,一根根尖尖的竹笋破壳而出,进入了生长旺盛期。

竹子一般都是野生或者在房前屋后种植用于编织农用器具。为何天生村会在村里面大面积种植竹子呢?

“我们既想留住绿水青山,又想打造金山银山,思来想去,决定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的生态经济竹林。”土地乡党委副书记王希说。

说干就干,土地乡组织天生村的干部群众,外出学习考察,通过比对气候、海拔、光照、土壤等特点,将眼光瞄准了寿竹和楠竹。

“寿竹和楠竹都很适合种植在天生村,且寿竹耐寒,易管护、生长快、周期短、上市晚、产量高、口感好、单价高,所以我们当即决定发展竹笋产业。”天生村党支部书记徐敏介绍。

2018年,天生村犀牛寨附近发展了40亩寿竹。现如今寿竹长势喜人,不少村民通过售卖种苗增加了一份新收益,看着寿竹确实有赚头,越来越多的村民挖出自家的土地,主动种上了竹子。如今,天生村竹笋产业已经发展至4000余亩,预计2023年全村竹笋进入盛产期。

在天生村茶园,这里的负责人王友琼正在抓紧时间采茶,这片200亩的茶园原本是荒废的,在一次回家探亲过程中,王友琼看着家乡这么好的茶叶“睡在大山”,心里满是着急,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承包下这200亩茶园,将原生野放的天生老茶带出大山。

在王友琼的管护下,天生村的茶产业重新振兴,成片成片的茶叶吐露着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老茶重新“活了”。

行走在天生村,放眼望去,竹子成林,茶树吐芽,四周环山,满眼都是绿色,产业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土地乡这张生态名片正在持续释放效能。

生态美景。 记者 代娟 供图
生态美景。 记者 代娟 供图

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今年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土地乡犀牛寨可谓是吸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寨子里游客三两成群,农家炊烟袅袅,好客的土家儿女杀鸡宰羊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们快到了,豆花、老腊肉煮好了没得哟。”5月1日上午10点半,望峡农家乐老板陈仕华的座机嘟嘟嘟嘟响个不停,电话那边传来主城游客刘先生的声音,刘先生表示对犀牛寨的豆花和老腊肉想了很久,早就想来尝尝了,这才又打电话确认一下,想下车就吃到香喷喷的农家饭。

近年来,土地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根据季节特点,制定出春夏秋冬四季旅游规划,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还先后荣获重庆第二批乡村旅游名村,醉美乡村好去处,全国“双优”古村镇等殊誉。

境内犀牛寨中国传统村落、土家族特色村寨、沿沧河大峡谷等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成为乡村旅游最佳“卖点”,让众多远道而来的城里人倍感新奇,兴趣盎然。

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开民宿、做农家菜,足不出户就鼓足了钱袋子,自然是喜笑颜开。今年五一期间,寨子里农家乐家家户户都是爆满,不提前预定根本没有空余的房间。

“今年五一期间,每天寨子里都有1000余人次来游玩,寨子里8家农家乐五一期间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土地乡文旅中心负责人黄梓琪盘点五一期间带来的乡村旅游红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土地乡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立足实际,开发新产业,创新老产业,以养殖业、特色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助力地方发展,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了乡村振兴,谱写好了发展新篇章。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武隆:依托生态优势 激活绿色动能

2022-06-24 06:30:19 来源:

这些天,武隆土地乡小岩村的肉牛养殖大户窦兴昌笑得合不拢嘴,他的牛场出栏了60多头肉牛,卖出了140余万。

“如今,村子变美了,路变好了,游客也变多了,我还有那么多牛,这生活不是好起来了吗!”窦兴昌笑道。

犀牛寨。资料图
犀牛寨。资料图

近年来,土地乡紧扣区委提出的强力实施“生态优先、旅游引领、三产融合、强区富民”发展战略,立足土地实际,依托生态优势,守住绿色底线,探索“绿水青山”与“金山银山”的转化机制,调整产业结构,狠抓主导产业,养殖业、特色效益农业、乡村旅游业呈现出蓬勃发展态势。

肉牛养殖。 记者 代娟 供图
肉牛养殖。 记者 代娟 供图

高山畜牧业夯实经济基础

过去,土地乡产业单一,只有种植业和酿造业老两样。很明显,单一的产业带动不了当地的发展,富不了当地的村民。

“偏远、高山、贫穷。”一度是土地乡的代名词。穷则思变,土地乡按照夯实基础做大总量,提高品质,促农增收的总要求,坚持政府推动,企业撬动,大户带动,散户主动的发展思路,大力发展生态肉牛养殖,对养牛的企业和农户进行重点培育和扶持,生态肉牛养殖成为群众增收致富的好产业。

另外,生猪产业发展也是如火如荼,位于土地乡沿河村的重庆运俫农业发展有限公司,主营生猪养殖,目前这个生猪厂存栏量达到5000头。不少当地村民也通过发展生猪产业,增加收入,找到致富门道。

当前,土地乡正积极发展山羊产业。经过前期的动员宣传,沿河村和小岩村涌现出了两个养羊大户。

沿河村村民何明,原本是在外搞建筑行业,发展不错,听闻家乡要大力发展养殖业,何明便来到了乡党委政府,表露自己想养殖山羊的想法。

“我们村地理条件不错,水源充足,草料丰富,适合发展山羊养殖,这次我回来是下定决心的。”何明向工作人员阐述想法,争取养殖山羊,带动地方经济发展。

“村民有想法,政府要支持。”土地乡党委副书记王希称,乡村发展就是要靠产业支撑,而产业发展需要能人带动,像何明这样的能人回村,乡村振兴才有希望。

如今,土地乡的两个山羊养殖场均已落户,每个养殖场占地1200平方,预计到今年10月份圈舍修建完工。

乡村振兴要靠产业振兴,土地乡抢抓机遇,调整产业结构,走出了靠山吃山、发展生态畜牧产业的做法。

发展竹笋产业。记者 代娟 供图
发展竹笋产业。记者 代娟 供图

发展经济林树立生态名片

眼下,正是笋子收获的季节,土地乡天生村犀牛寨附近,村民种植的寿竹长势喜人,一根根尖尖的竹笋破壳而出,进入了生长旺盛期。

竹子一般都是野生或者在房前屋后种植用于编织农用器具。为何天生村会在村里面大面积种植竹子呢?

“我们既想留住绿水青山,又想打造金山银山,思来想去,决定发展具有经济效益、生态功能、观赏价值的生态经济竹林。”土地乡党委副书记王希说。

说干就干,土地乡组织天生村的干部群众,外出学习考察,通过比对气候、海拔、光照、土壤等特点,将眼光瞄准了寿竹和楠竹。

“寿竹和楠竹都很适合种植在天生村,且寿竹耐寒,易管护、生长快、周期短、上市晚、产量高、口感好、单价高,所以我们当即决定发展竹笋产业。”天生村党支部书记徐敏介绍。

2018年,天生村犀牛寨附近发展了40亩寿竹。现如今寿竹长势喜人,不少村民通过售卖种苗增加了一份新收益,看着寿竹确实有赚头,越来越多的村民挖出自家的土地,主动种上了竹子。如今,天生村竹笋产业已经发展至4000余亩,预计2023年全村竹笋进入盛产期。

在天生村茶园,这里的负责人王友琼正在抓紧时间采茶,这片200亩的茶园原本是荒废的,在一次回家探亲过程中,王友琼看着家乡这么好的茶叶“睡在大山”,心里满是着急,于是她决定留下来,承包下这200亩茶园,将原生野放的天生老茶带出大山。

在王友琼的管护下,天生村的茶产业重新振兴,成片成片的茶叶吐露着新芽,焕发出勃勃生机,老茶重新“活了”。

行走在天生村,放眼望去,竹子成林,茶树吐芽,四周环山,满眼都是绿色,产业变青山,青山变金山,土地乡这张生态名片正在持续释放效能。

生态美景。 记者 代娟 供图
生态美景。 记者 代娟 供图

乡村旅游业带动村民致富

今年刚过去的五一小长假,土地乡犀牛寨可谓是吸粉无数,来自全国各地的游客慕名前来打卡,寨子里游客三两成群,农家炊烟袅袅,好客的土家儿女杀鸡宰羊招呼远道而来的客人。

“我们快到了,豆花、老腊肉煮好了没得哟。”5月1日上午10点半,望峡农家乐老板陈仕华的座机嘟嘟嘟嘟响个不停,电话那边传来主城游客刘先生的声音,刘先生表示对犀牛寨的豆花和老腊肉想了很久,早就想来尝尝了,这才又打电话确认一下,想下车就吃到香喷喷的农家饭。

近年来,土地乡利用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和人文资源,因地制宜、结合实际,根据季节特点,制定出春夏秋冬四季旅游规划,唱响乡村旅游“四季歌”。还先后荣获重庆第二批乡村旅游名村,醉美乡村好去处,全国“双优”古村镇等殊誉。

境内犀牛寨中国传统村落、土家族特色村寨、沿沧河大峡谷等优美的自然风光,特色鲜明的民俗活动成为乡村旅游最佳“卖点”,让众多远道而来的城里人倍感新奇,兴趣盎然。

依托发展乡村旅游,当地村民在家门口开民宿、做农家菜,足不出户就鼓足了钱袋子,自然是喜笑颜开。今年五一期间,寨子里农家乐家家户户都是爆满,不提前预定根本没有空余的房间。

“今年五一期间,每天寨子里都有1000余人次来游玩,寨子里8家农家乐五一期间户均增收两万多元。”土地乡文旅中心负责人黄梓琪盘点五一期间带来的乡村旅游红利,喜悦之情溢于言表。

产业兴旺,是乡村振兴的核心。土地乡在新一轮的产业结构调整中,立足实际,开发新产业,创新老产业,以养殖业、特色效益农业和乡村旅游“三产联动”发展模式助力地方发展,不断优化农村经济结构,推动了乡村振兴,谱写好了发展新篇章。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董霞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