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禾苗青青稻虾肥 绿水青山乡村美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特约通讯员 蒋文友)“一泓碧水滋平野,万亩新禾沐艳阳。更喜稻虾肥且硕,尤欣水鹭戏还翔。”近日,笔者翻阅《安徽农民诗词》姚明宏所著的《田园新景》,作品巧妙地将情、景、理三者结合起来,描述出的农村风光和田园生活美景,此刻用来形容重庆市大足区龙石镇凤凰村产业大户谢盛刚的稻虾养殖基地再适合不过。

1988年出生的谢盛刚头脑十分灵活,在广州打工获得第一桶金后的他回乡发现村里的留守老人、妇女与小孩仅靠“一亩三分田”种红苕、水稻为生,一年收入只能勉强糊口,80%以上的年轻劳力都外出务工补贴家用,导致村里绝大部分田土撂荒。
6年前,他决定把自己近几年在外利用业余时间学到的发展“稻虾共作”立体种养模式,在保证粮食产量和质量的同时,增加农产品附加值,取得良好生态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做法用于发展家乡建设上。
在征得家人同意后,谢盛刚先后投入60余万元在凤凰村与邻村租赁下200亩地搞起稻虾养殖。他严格按照养殖标准,培育个头大、肉质紧、品质好的小龙虾。5年多来,通过“虾稻共作”模式走上了致富路,摇身一变成了现代新型农民,今年初,他当选为龙石镇特色养殖行业人大代表。

“人大代表是一个光荣的称号,更是一个光荣的职务。我从事稻虾养殖,先让自己趟出一条致富路,然后再带着乡亲们一起致富兴家美村。”看着小龙虾上市旺季,每天都得请周围好几个村民帮助务工增收的谢盛刚信心十足的脸庞,笔者认为他的发展思路与作为人大代表的定位责任非常清晰。
“每天从田里回来,我都要按要求填写养殖日志。”谢盛刚说,“现在,消费者对产品质量要求越来越高,我一定要按照养殖标准严格操作,写日志是一种自我监督,别人看了对我养的虾就更放心,销售也比往年好咧!”
虾在稻中游,稻在虾田长,稻田为虾遮荫,为虾提供微生物、野草、昆虫等天然饵料,虾的排泄物和壳为稻施肥。“看嘛,我家龙虾个头大,今天一大早就捕捞了400多公斤,咱的销路不愁。”
随着谢盛刚自我严格要求与底气十足的话音,笔者的眼前,龙石镇做强做优稻虾品牌产业的一个缩影正慢慢扩张,在全区创新推广稻虾生态种养模式,走出一条“稻虾共生”推进农业经济突飞猛进与绿水青山乡村美的路越走越宽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