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 用得好 万州区研发人员超过3500人
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注重引进与培育,完善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截至目前,万州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创历史新高。

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 用得好 万州区研发人员超过3500人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7-06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玉保 邹文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注重引进与培育,完善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截至目前,万州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创历史新高。

为创新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重庆三峡学院从2017年6月开始,就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组建院士工作站,其核心团队是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团队,主要围绕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服务万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过科研人员几年的辛苦付出,工作站解决了低相干性SAR图像序列的永久散射体选择和相位解缠问题,有效解决了围绕库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难以监测、预警的难题。

其实,创建院士工作站只是万州区聚集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为高校创新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强化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万州区通过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并通过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地的通道,为在万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目前已成功促成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市龙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重庆市腾伟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厚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姻”。

同时,还促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在万高校首批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并参与组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大圈子。

建起科技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万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增强科技型人才的责任感,实现人才精细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了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人岗相适”,完善并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并及时为优秀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岗位平台:万州区已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13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总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入驻“双创”团队359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1个;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建立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切实提供住房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便利,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万州创新创业,建起科技人才“蓄水池”。

同时,持续推进重庆“英才计划”“平湖英才”“科技特派员”等人才队伍建设,新建立了科技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279名。建立辖区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库,入库团队77个。目前万州区高层次人才达到101人,万州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创历史新高。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44个,涉及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为万州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通过智力“撬动”,激发了万州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截至目前,万州区市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90%以上实现产业化,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34%,在渝东北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40.5亿元,居渝东北第一;20项科研项目成果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达到121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达到11个,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 留得住 用得好 万州区研发人员超过3500人

2022-07-06 16:07:45 来源: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通讯员 黄玉保 邹文武)创新是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人才是创新的第一资源。近年来,重庆市万州区注重引进与培育,完善并实施更加积极、更加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截至目前,万州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创历史新高。

为创新人才提供“用武之地”

重庆三峡学院从2017年6月开始,就与北京理工大学共同组建院士工作站,其核心团队是北京理工大学毛二可院士团队,主要围绕三峡库区地质环境监测与灾害预警等关键问题进行研究,服务万州创新驱动发展战略,搭建“产学研用”合作平台、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经过科研人员几年的辛苦付出,工作站解决了低相干性SAR图像序列的永久散射体选择和相位解缠问题,有效解决了围绕库区地质灾害多发频发,难以监测、预警的难题。

其实,创建院士工作站只是万州区聚集创新资源,打造创新平台,为高校创新人才提供“用武之地”的一个缩影。据了解,为强化创新载体和创新平台建设,全面提升区域科技创新能力,万州区通过建立高效、协同、开放的技术创新体系,加强校地、校企合作,并通过打通科技创新政策落地的通道,为在万高校与企业牵线搭桥,目前已成功促成重庆三峡学院与重庆市龙建机械制造有限公司、重庆江东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职业学院与重庆市腾伟机械有限公司;重庆三峡医药高等专科学校与重庆厚捷医药集团有限公司等单位“联姻”。

同时,还促成重庆三峡学院、重庆三峡职业学院等在万高校首批加入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创新创业联盟和成渝地区双城经济圈乡村振兴学院联盟,并参与组建万达开川渝统筹发展示范区高校联盟,积极融入区域科技创新大圈子。

建起科技人才“蓄水池”

“人才是科技创新的第一资源。”万州区科技局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为增强科技型人才的责任感,实现人才精细管理,相关部门建立了灵活的人才管理机制,坚持“人岗相适”,完善并实施积极、开放的人才政策,实现科技创新人才引得进、留得住、用得好,并及时为优秀人才提供发挥才能的岗位平台:万州区已创建国家级众创空间3个、市级众创空间13个,市级科技企业孵化器1个,总面积达3.36万平方米,入驻“双创”团队359个;建成国家级企业技术中心1个,国家级博士后科研工作站2个,国家级农业星创天地1个;推进高层次人才“一站式”服务平台建设,完善人才服务证制度,建立全过程、专业化、一站式人才服务体系,切实提供住房落户、子女就学、配偶就业、医疗保障等便利,吸引更多的高端人才到万州创新创业,建起科技人才“蓄水池”。

同时,持续推进重庆“英才计划”“平湖英才”“科技特派员”等人才队伍建设,新建立了科技咨询专家库,入库专家279名。建立辖区高校院所创新团队库,入库团队77个。目前万州区高层次人才达到101人,万州全区专业技术人员达到8.5万人,研发人员达到3592人,创历史新高。市、区级创新创业示范团队达到44个,涉及工业、农业、社会事业等多个领域,为万州科技创新活动提供决策咨询服务。

通过智力“撬动”,激发了万州区科技创新的“源动力”。截至目前,万州区市级新产品、高新技术产品90%以上实现产业化,战略性新兴制造业产值比重提高到23.34%,在渝东北地区示范引领作用明显;全社会研发累计投入40.5亿元,居渝东北第一;20项科研项目成果获市政府科学技术奖,创历史最好成绩;具有行业先进技术水平的市级新产品达到121个、市级高新技术产品达到109个、市级农业新品种达到11个,高质量发展态势逐步显现。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徐力超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