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振兴进行时丨酉阳张家村:打好产业金算盘 资源换来滚滚财源
重庆酉阳花田乡,景如其名,自然条件优越。壮美的菖蒲盖草原,有三分之一在这个高山乡镇的张家村。
但生态资源变现,却一直是困扰老百姓的难题——游客只在“盖”上玩,山下村庄如何“蹭热度”?缺项目缺资金,分散资源怎么发挥最大价值?
近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走进张家村,看到一串账单链接起多方资源,不仅破解着山地农业和山地旅游业发展课题,也让村庄发生着新变化……
算好资源统筹账
山地变茶园 “盖下”也能搞农旅
张家村地处武陵山腹地,是典型的“两山夹一沟”地貌。土地资源碎片化现象严重,“鸡窝地”“巴掌田”等分散资源难统筹。
为了让撂荒地不再荒芜,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深入实施“三变改革”,探索“龙头企业+村集体经济组织+农户”的运行模式,建设张家村生态茶叶基地。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还多方邀请农业专家前来科学规划、反复论证,积极争取项目支持。
目前,基地可解决本地农户茶山务工200余人,全村每年可获取土地租金和务工收入200余万元。
“茶山今年已经量产,明年丰产后,将按销售额百分之一分给老百姓。”张家村第一书记李顺介绍,按鲜茶平均价格100元每斤来算,一亩地产值可以达到一万元……此外,村里正在打造“云上茶谷,盖下茶寨”,通过茶旅融合,把菖蒲盖草原上的游客引下来。
眼见风景变“钱景”的大好形势,茶山公路扩建过程中,村里的老百姓不讲条件、不谈补偿,大力支持,只用两个月时间就建设完成了。
张家村也由此实施以栽植观光茶叶为主、多产业并举的农旅融合发展之路!近一个月来,就有两家农家乐陆续开张,村支书冉光伍也带头做起了餐饮。
算好资本引入账
荒地成菜地 村民就业选择多
乡村振兴关键在人,要让更多人参与其中,就要引导社会资本投入农业农村,构建乡村振兴多元投入格局。
通过走访,驻村工作队发现,村里有一片撂荒地,海拔1200米以上,地势平坦,十分适合种植高山蔬菜。
今年春天,工作队找到返乡创业的“菜老板”冉彪,考察蔬菜基地项目。
冉彪在菖蒲盖上种过几年菜,有经验有技术,市场销路也不愁。他一眼相中了土地,却对农村工作有所顾虑:“我不是本村人,对老百姓情况不了解,流转土地的工作哪个去做?”
李顺顺势与他定下君子协议——只要土地协调好了,马上动工建基地!因为以高山茄子为例,要赶在秋季收获,最迟6月种苗就要下地,时间已经很紧迫。
通过驻村工作队和村“两委”班子的连续走访和苦口劝解,涉及土地流转的108户农户均已成功签字!彻底打消了冉彪的后顾之忧。村里还为其争取了冻库和基础设施建设资金,送上了创业“大礼包”——400亩蔬菜基地破土而出。
“基地采用‘企业+村集体+农户’的合作模式,流转撂荒地每亩每年有150元收入,就近务工可以拿到100元每天,平均每个月工作20多天,一个月就是两千多元工资,以后还可以入股分红!”算了这笔账,村民冉景森兴奋不已。
为了壮大村集体经济,张家村还引入市场主体,办起了雨伞加工厂、棉鞋加工厂,解决了20余个农村弱劳动力就业增收的问题。今年上半年,就有6名外出务工人员返乡创业,让乡亲们真正实现了就近就业、增收致富!
算好产品价格账
泉水来养鱼 卖价高出几十倍
有了好产品,还要卖出好价钱。
2020年,花田乡农林牧渔总产值仅为1.1亿元,除花田贡米均价达16元/斤外,其他农产品价格提升难,价值难体现。
如何把思路打开?一眼清泉,激发出产业振兴的新思路。
张家村溪沟之间多泉眼,山泉清澈甘甜喷涌而出。位于龙田河上的“七眼泉”,常从泉眼里冒一条条细鳞鱼来,是一处有名的“鱼泉”。
第一书记李顺知道,在高端餐饮市场,优质高山冷水鱼备受追捧:“冷水鱼根据不同品种,高出市场价几倍、甚至几十倍以上!为何不用本地泉养外地鱼?”
说干就干,通过积极链接多方资源,张家村成功申报冷水鱼养殖项目,项目已于七月动工,前来联系客商已经不在少数。
除了冷水鱼,放眼花田乡,全乡还大力发展水稻、茶叶、荞麦、油茶等山地农业,进一步壮大村级集体经济,推动特色产业提质增效。
连日来,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在张家村采访了解到,村里曾经流行这样一句顺口溜:“只有鼎罐煮莽莽,没得鼎罐煮文章。”调侃的,就是缺文化缺思维,再好的资源也发挥不出价值。
但过去一年多来,酉阳越来越多的村庄也和张家村一样,发生着惊喜变化,这得益于市委办公厅乡村振兴帮扶集团选派的32名驻村第一书记,组成专业精干队伍,发挥特长优势,扎根酉阳开展帮扶。
“酉阳是全国160个乡村振兴重点帮扶县之一,在全市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任务最重、乡村振兴难度最大。”酉阳县乡村振兴局相关负责人表示,当地锚定“成为一面旗帜,用好两个宝贝,把握三大要领,抓好四件大事”1234战略目标,正全力以赴抓落实,呈现出乡村振兴和“十四五”规划两个开局良好。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 陈美西 /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