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申遗”成功一周年 重庆五里坡焕新颜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讯(记者 姜力菘)2021年7月28日,第44届世界遗产大会审议通过了神农架世界自然遗产边界调整项目——重庆五里坡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一年来,在资源优势转化为发展优势的过程中,巫山做好五里坡的保护、管理与利用,真正打通了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有效路径。
助推保护生物多样性 发现新物种30余种
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记者了解到,一年以来,巫山构建起“天、空、地”一体化监测体系,新发现矮生假糙苏、五里坡派模蛛和五边巨疾灶螽动物新物种3种,小巧羊耳蒜、圆唇对叶兰、绿花百合叉唇钗子股、毛弓果藤等新记录物种30余种。截至目前,保护区已发现维管植物3001种、陆脊动物447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159种,成为我国西南地区不可多得的天然生物物种基因库。
据介绍,发现这批新物种,对保护生物多样性意义重大,展示了世界自然遗产地的完整性和原真性。对自然生态系统原真性的保护,让重庆五里坡丰富的自然遗产真实地保留下来,在维护生态系统的原始自然状态、保持遗产地的原真性方面做出了示范和表率。
同时,保护区内有森林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等,正是因为生态系统的多样,造就了生物物种的多样性和遗传的多样性,目前,保护区发现有陆栖野生脊椎动物447种、维管植物3001种,其中国家一二级保护动植物159种,是“天然的基因库”“天然的实验室”“活的自然博物馆”。
强化机制建设 遗产地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
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成为世界自然遗产地,不是“申遗”的结束,而是更好保护的开始。
据了解,在未来的保护管理利用上,巫山将进一步健重庆全市、县、乡、村四级林长联动机制,推行“林长+检察长”制,与检察院建立生态保护协作机制,设立生态检察官办公室,形成世界自然遗产地严密的管理网络,强化世界自然遗产地保护能力。
同时,巫山还将加强院校合作,强化科研调查监测,并扎实开展立体宣传,借助VR、AR等数字技术,开发“飞跃五里坡”等智能体验业态,不断提升全民生态保护意识。在符合相关规定的前提下,适时开展科普和研学活动,让更多民众了解五里坡自然资源突出普遍价值。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未来,巫山将从巡护能力提升、科研监测能力提升、野生动植物保护、植被恢复、森林防火预警监测、自然教育体系建设等方面进行系统规划,加快五里坡遗产地及周边基础设施建设项目的策划、编制、实施。
延伸影响力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
今年6月11日,全国第六个“文化和自然遗产日”主题活动在巫山县成功举办,五里坡世界遗产地面向全国推广其保护利用和可持续发展有效经验。
据介绍,为了充分利用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的传播效应,提升巫山旅游的知名度、美誉度和影响力,巫山县除承办全国大型活动外,还按照城区有展览馆、保护区内有宣教体验基地、乡镇有宣传教室、村有宣教栏的一体化宣教布局,建立五里坡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生物多样性科普中心和科普基地,推动形成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
在传播效应集聚后,巫山合理开发利用五里坡世界自然遗产地旅游价值,推出世遗探秘之旅、自然生态之旅、古镇文化之旅、科考寻根之旅等旅游线路,并结合下庄精神,推出“览世界遗产·学下庄精神”“云上遗产·天路下庄”等旅游产品,有力推动了全县旅游发展,让当地村民吃上了“旅游饭”,走上了“致富路”。据悉,今年1-6月,巫山全县共接待游客1149.47万人次、旅游综合收入49.28亿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