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足:父子情深黄荆树
在大足圣寿寺的山顶,维摩殿的门口右侧双生的父子树流传着古人关于父子情的感人故事。

大足:父子情深黄荆树

来源:华龙网-新重庆客户端2022-08-05

把“黄荆棍”想象成“黄金棍”为由来的误解,倒不是为着财而曲意,而是觉得这样的棍子会如黄金一般硬的吧,打在身上痛,约束小孩才够见效。

其实这个“金”字是披荆斩棘的“荆”。在大足圣寿寺的山顶,维摩殿的门口右侧双生的父子树流传着古人关于父子情的感人故事。

大足圣寿寺的古树众多,初夏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行人慕名寻访古树而来。初入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座座威严的宫殿,这是众生膜拜的神灵宫殿,也是佛教弟子修行的居所,更是佛祖普度众生的地方,走进寺院内,让人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心静了,万物皆有了灵气,仿佛可以听见万物生长的声音……

突然一声“阿弥陀佛”打断了我的思绪,抬眼一看,是一位胖胖的法师,双手合十, 欢迎我们的到来,法师法号叫清界。跟随清界法师我们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去往全寺的至高点维摩顶。跪拜了神像之后,和清界法师聊天中得知法师已经70多岁了,几十年以来一直都住在这个圣寿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法师都非常地熟悉,充满了感情。清界法师说道,其实除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寺外毗邻的宝顶山摩崖石刻外,圣寿寺内的许多数百年古树也是非常珍贵,且每一棵古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意义,尤如记录数千年历史的活化石。

比如说在维摩殿门的右侧,花藤竹篱笆里就围着形似两棵,大小相依的父子树,古树有220岁的年龄,学名山牡荆。树叶终年常绿,树高21米,树冠9.18米,周长2.64米。5-7月正临近开花季,花色微黄带白,8-9月会结果,幼果绿色成熟后会变黑。山牡荆有着很强的药用价值。民间会用到它的叶煮水喝,治肝病;如治毒蛇咬伤只需捣烂敷在伤口上就好,山牡荆的木材在生活中也是有着广泛的用途,适于作桁、桶、门、窗、天花板、文具、胶合板等用材。

关于父子树的动人故事,我们迫不及待的请求清界法师给我们讲了一段。

33333

据说晚唐年间有个大富人家张家,家里有个小孩子张蟠天资聪慧,从小对琴棋书画,诗词作赋有着过人的领悟力,小小年纪便能出口成章,因为张蟠继承了自己的优良基因,张父自然高兴。但苦于张蟠整天沉溺于嬉戏玩耍,经常不看书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张父只要一看见张蟠不听话,不读书时,自然就会很生气,说教的话, 张蟠根本不听,张父在万般无奈之下,就去黄荆树上摘黄荆棍使劲抽打张蟠,,只要不听话,就打,张蟠只要一挨打就恨那个黄荆棍,,他在想怎么才能让自己不挨黄荆棍打,于是, 张蟠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去求黄荆树,他说:“黄荆树啊黄荆树,你快快长高,你长高了,父亲就摘不了你的枝条了,他就打不了我了”。

几年后,张蟠参加科举考试,考上科举状元之后,被派去翰林院修撰,因为他才识过人,皇上很赏识他,有一次皇上巡抚时就问他:“为什么一直不回家乡”?张蟠说:“回皇上,因儿时太顽皮,总被父亲用黄荆棍打他,想要等到黄荆树长大了,长高了才回去”。皇上听了之后立马下旨让他回家,张蟠回到家后,拜见了父母,然后直奔小时候的黄荆树,果然,黄荆树长高了,长大了。乡亲们见到状元回家了,纷纷前来道贺,称赞张蟠很有出息,每听到别人称赞他的儿子很有出息时,张父便摇头晃脑的说:“黄荆棍下出好人”,从此民间便有了“黄荆棍下出好人”这个经典的教育名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来到树前,果然看见那棵黄荆树是父子双生树,高大的是父亲,旁边是儿子,那树形就像是父亲在教训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做个有出息的人,不听话我就用黄荆棍伺候”,形态逼真极了。

大家围绕黄荆树转了两圈,看到周边还有一些领导人的题词,据清界法师说,因为这棵树的特别传说,很多市里,区县,还有外地的领导人来宝顶石刻参观学习之后都会来这里看看。还有很多的家长也专程带着孩子来这里看这棵树,看看黄荆树下出好人的由来,听听传说故事。因为这棵树,维摩顶香火非常的旺,被大家喻为“黄金顶”。

和清界大师道别后,慢慢走出圣寿寺院,仰望天空,已然放晴,宝顶山的香客也多起来了。可是象征着“黄荆棍下出好人”的那棵山牡荆在脑海里还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大足:父子情深黄荆树

2022-08-05 10:58:07 来源:

把“黄荆棍”想象成“黄金棍”为由来的误解,倒不是为着财而曲意,而是觉得这样的棍子会如黄金一般硬的吧,打在身上痛,约束小孩才够见效。

其实这个“金”字是披荆斩棘的“荆”。在大足圣寿寺的山顶,维摩殿的门口右侧双生的父子树流传着古人关于父子情的感人故事。

大足圣寿寺的古树众多,初夏下着蒙蒙细雨,我们一行人慕名寻访古树而来。初入寺院首先映入眼帘的便是一棵棵高大的树木,一座座威严的宫殿,这是众生膜拜的神灵宫殿,也是佛教弟子修行的居所,更是佛祖普度众生的地方,走进寺院内,让人心一下子就安静下来,心静了,万物皆有了灵气,仿佛可以听见万物生长的声音……

突然一声“阿弥陀佛”打断了我的思绪,抬眼一看,是一位胖胖的法师,双手合十, 欢迎我们的到来,法师法号叫清界。跟随清界法师我们沿着青石台阶拾级而上,去往全寺的至高点维摩顶。跪拜了神像之后,和清界法师聊天中得知法师已经70多岁了,几十年以来一直都住在这个圣寿寺,对这里的一草一木,一砖一瓦,法师都非常地熟悉,充满了感情。清界法师说道,其实除了世界著名的文化遗产,寺外毗邻的宝顶山摩崖石刻外,圣寿寺内的许多数百年古树也是非常珍贵,且每一棵古树都有它自己的故事和意义,尤如记录数千年历史的活化石。

比如说在维摩殿门的右侧,花藤竹篱笆里就围着形似两棵,大小相依的父子树,古树有220岁的年龄,学名山牡荆。树叶终年常绿,树高21米,树冠9.18米,周长2.64米。5-7月正临近开花季,花色微黄带白,8-9月会结果,幼果绿色成熟后会变黑。山牡荆有着很强的药用价值。民间会用到它的叶煮水喝,治肝病;如治毒蛇咬伤只需捣烂敷在伤口上就好,山牡荆的木材在生活中也是有着广泛的用途,适于作桁、桶、门、窗、天花板、文具、胶合板等用材。

关于父子树的动人故事,我们迫不及待的请求清界法师给我们讲了一段。

33333

据说晚唐年间有个大富人家张家,家里有个小孩子张蟠天资聪慧,从小对琴棋书画,诗词作赋有着过人的领悟力,小小年纪便能出口成章,因为张蟠继承了自己的优良基因,张父自然高兴。但苦于张蟠整天沉溺于嬉戏玩耍,经常不看书学习,“业精于勤荒于嬉”,张父只要一看见张蟠不听话,不读书时,自然就会很生气,说教的话, 张蟠根本不听,张父在万般无奈之下,就去黄荆树上摘黄荆棍使劲抽打张蟠,,只要不听话,就打,张蟠只要一挨打就恨那个黄荆棍,,他在想怎么才能让自己不挨黄荆棍打,于是, 张蟠想了一个办法,他每到夜深人静的时候就去求黄荆树,他说:“黄荆树啊黄荆树,你快快长高,你长高了,父亲就摘不了你的枝条了,他就打不了我了”。

几年后,张蟠参加科举考试,考上科举状元之后,被派去翰林院修撰,因为他才识过人,皇上很赏识他,有一次皇上巡抚时就问他:“为什么一直不回家乡”?张蟠说:“回皇上,因儿时太顽皮,总被父亲用黄荆棍打他,想要等到黄荆树长大了,长高了才回去”。皇上听了之后立马下旨让他回家,张蟠回到家后,拜见了父母,然后直奔小时候的黄荆树,果然,黄荆树长高了,长大了。乡亲们见到状元回家了,纷纷前来道贺,称赞张蟠很有出息,每听到别人称赞他的儿子很有出息时,张父便摇头晃脑的说:“黄荆棍下出好人”,从此民间便有了“黄荆棍下出好人”这个经典的教育名句。

听完这个故事,我们来到树前,果然看见那棵黄荆树是父子双生树,高大的是父亲,旁边是儿子,那树形就像是父亲在教训儿子,“要好好读书学习,长大做个有出息的人,不听话我就用黄荆棍伺候”,形态逼真极了。

大家围绕黄荆树转了两圈,看到周边还有一些领导人的题词,据清界法师说,因为这棵树的特别传说,很多市里,区县,还有外地的领导人来宝顶石刻参观学习之后都会来这里看看。还有很多的家长也专程带着孩子来这里看这棵树,看看黄荆树下出好人的由来,听听传说故事。因为这棵树,维摩顶香火非常的旺,被大家喻为“黄金顶”。

和清界大师道别后,慢慢走出圣寿寺院,仰望天空,已然放晴,宝顶山的香客也多起来了。可是象征着“黄荆棍下出好人”的那棵山牡荆在脑海里还久久萦绕,挥之不去。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淳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