丰都:形成“一村一品”格局 绿色产业铺就致富路
近年来,丰都包鸾镇始终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理念,把绿色作为发展底色、作为最大优势,依托独特的区位优势和地形地貌,大力发展特色农业,形成了中药材、蔬果、乡村旅游等“一村一品”格局,让绿色产业铺就村民的小康路。
“十三五”以来,包鸾镇GDP实现翻番,工业、农业总产值大幅增长,农村、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逐年提升,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正昂首阔步迈入新阶段。
产业为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我们组海拔1200多米,四周都是葱绿茂盛的各种植物,其中蜜源植物丰富,非常适宜养殖蜜蜂。高山生态蜂蜜营养好、售价高、不愁卖。”红花坡村一组村民冉明锋说。
红花坡村依托当地良好生态环境,把养蜂当作一项“甜蜜事业”来抓。通过理论联系实际向村民传授养蜂技术,在每个村民小组培育多个养蜂能手,成立养蜂专业合作社,冉明锋就是村里的蜂农之一。目前,全村养蜂560箱,年产蜂蜜2.8吨,实现产值110万元。
“我们红花坡也是包鸾镇发展反季节蔬菜产业重点村,主要种植包菜、白萝卜等品种,属于绿色无公害农产品,产品上市后,外地菜贩找上门来收购。”六组村民吴安华说。近年来,他家已成为村里种植反季节蔬菜大户,规模保持在40亩以上,年纯收入达20余万元。
包鸾镇党委书记谭明权介绍,红花坡村只是包鸾镇发展绿色农产品的一个缩影。该镇引进的雨汩现代蔬菜,洪轩公司凤凰李等产业基地逐年扩大;本草源公司黄精中药材规模已达1350亩;沐枫旅游公司“石里红枫”乡村旅游度假区、正德实业“杜鹃花卉博览区”、世坪矿业“世坪林场名贵树种展览区”等乡村旅游产业从无到有、尽显特色,为全镇经济社会发展注入新动力。
“此外,引进县农发集团新建成年出栏16万只的养鸡场大棚4座、年出栏1万头的养猪场2座,实现种养优势互补和良性生态循环,促进了农业产业发展的生态化。”谭明权说。
“公路修到我家院坝边出门很方便”
“我家住在山沟沟里,以前不通公路时,农产品得背着或挑着爬到山腰的公路边,再坐车到场镇上去卖,现在公路修到我家院坝边,出门非常方便。”白果园村九组村民张家银说。
白果园村曾经交通落后,村上到各组大多不通公路,即便通路也基本是泥土路,由于路基窄、路面坑洼不平,车子行驶起来就像是扭秧歌。近几年,该村抓住脱贫攻坚政策带来的机遇,不仅对既有的泥土路进行扩宽硬化,还新修通村组之间、组与组之间的公路。
“这条路是2019年修通的,是从花地堡村七组到包鸾村二组的产业路,公路修好后,有力地助推了我们村的蕉藕、花椒、西瓜等产业发展。”花地堡村党支部书记刘定奎手指眼前的公路说,目前,从花地堡村委会到所辖每个居民小组的公路都已经硬化。
谭明权介绍,仅“十三五”期间,包鸾镇就新建“四好农村路”共计82.3公里,升级改造飞仙洞村公路11公里、包新路14.6公里;新建龙井居委、齐新村、飞仙洞村大竹林至水井坪等3条泥结石路共5.9公里,新建花地堡拦河坝桥1座。同时,全镇62公里主干道公路实现硬化和日常养护全覆盖。多数行政村开通了农村客运,村民出行难得到根本性解决。
“此外,我镇水利基础设施建设取得良好成绩,除梨子坪中型水库工程建成投用外,还新建整修蓄水供水池和山坪塘45口(个),完成巩固提升配套水利项目32个。”谭明权说。
“生态环境秀丽宜人我们心情舒畅”
山村观美景,田园好风光。每年的春夏之交,当你走进飞仙洞村,映入眼帘的是一簇簇正在盛开的红枫,万山红遍,层林尽染,让人美不胜收,流连忘返。
“我们村拥有优良的自然条件和生态资源,密布的森林,以及飞仙洞、飞仙古桥的人文景观,2018年又引进了石里红枫乡村旅游度假区项目,打造现代乡村文旅产业综合体,更是让村庄变得五彩缤纷,生态环境秀丽宜人,村民心情舒畅。”飞仙洞村村干部涂永明说。
“我喜欢散步,只要是天气晴好的早晨,都会独自去村里的桂花种植园走走、看看,呼吸清新空气,来这里除了附近村民,还有场镇居民,认识的不认识的,遇见了彼此点点头,感觉格外温馨,一天的好心情就从这里开始,下地干活也特别带劲。”花地堡村村民李兴树说。
包鸾镇把农村人居环境整治作为提升农民生活品质的重大工程,深入推进“碧水、蓝天、绿地、田园、宁静”五大环保行动,对全镇14条河流、17万亩林地常态化巡河巡山;开展村庄清洁行动,推进农村“厕所革命”,落实“村收集、镇转运、县处理”长效保洁机制。
“我们还通过扎实创建美丽宜居示范村庄,定期评选幸福家庭、美丽庭院,花地堡村荣获‘市级宜居村庄’称号;弹子台、花地堡、新溪3个村被评为‘县级美丽村庄’。2020年,包鸾成功创建‘重庆市生态文明建设示范乡镇’。”谭明权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