渝北这座千年古镇值得细细品味
在重庆渝北洛碛镇,水陆辐辏、风帆梭织,长江穿流而过,这里充满浓郁的生活日杂和市井街情。

渝北这座千年古镇值得细细品味

来源:渝北时报2022-08-22

在重庆渝北,有这么一个地方——远离城市喧嚣,却隐秘城市之内。水陆辐辏、风帆梭织,长江穿流而过,充满浓郁的生活日杂和市井街情,它就是洛碛。

洛碛镇位于渝北东部、长江西岸,东与巴南区麻柳嘴隔江相望,西与渝北区龙兴镇接壤,南与江北区五宝镇一河之距,北与长寿区晏家街道田土相连,地处四区结合部。它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长江、御临河、白石溪、老君山、张关水溶洞以及千年码头古镇等自然人文资源构成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洛碛镇整合资源,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助推乡村振兴。这个有着1700年文化底蕴的先贤之乡、水乡之地正焕发出新的光彩。空闲时间,你不妨到这里放松身心,慢慢游览,细细品味千年古镇的魅力。

千年古镇历经岁月沧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曾写下这样的句子,来抒发内心的澎湃。而在洛碛,一位名叫陈必林的场镇居民则用两年的时间写下洛碛的风土人情,以表达他对洛碛的眷恋。“美丽的土地,及锦绣中华之一隅,富强中华之一系;一粒米可观世界,一滴水能见山河,借洛碛之美丽感受中华之美丽,故名洛碛。”在陈必林手稿的第一页,当记者看到这句话,不由得感慨:这片土地应该有着它自身的魅力。

关于洛碛的名字,则有这样一段故事:相传在明末清初,湖广移民来到这片土地上,视它为乐土,加之江滨又有两个沙石积成碛宝坝,于是,人们将其取名“乐碛”,后演变为洛碛沿用至今。

千年古镇一度繁华兴盛,曾经,此地商埠、航运兴起,人潮往来不息,是重庆沿江而下通往三峡的重要门户。到20世纪70年代,洛碛成为重庆最大的码头之一,境内有17条街巷,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从现存的街道一直到江边,长约数百米的街道上商铺、旅店、茶馆、饭馆林立。境内地王宫、女王宫、南华宫、龙伏寺等九宫十八庙闻名内外,与丰都“鬼城”齐名。

2007年,洛碛镇成为重庆市浸没影响区避险搬迁的唯一一个移民个案,由于古镇地质疏松,加之20世纪挖掘的地下防空洞,使整个古镇立于危地之上。为此,古镇全部搬迁到1公里外的新城。

历史将岁月封存,迎来的是城市更大的发展,移民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机遇。

文化根脉浸润人心

在洛碛,有建于清代的缙云故里坊门;有始建于宋,清代培修的八角井;也出过封建社会时期重庆行政区域唯一的状元冯时行……这里还有被列入渝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市民喜爱的洛碛“水上漂”豆花。吃豆花在洛碛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当地老人讲至少已经有好几百年。勤劳的洛碛人把普通豆花做出了花样,这里的豆花细嫩以至于能悬浮于水上,也因这一特点让其声名远扬。

“普通的豆花通常是在锅里点制,而洛碛豆花是在碗里点制。”五十多岁的陈少华是“曾豆花”的老板之一,他说,制作洛碛豆花必须用长江边上的深井水,因此,洛碛豆花还被称作“河水豆花”。洛碛豆花因“过分”鲜嫩,吃起来也有一定讲究。爱吃豆花的洛碛人,个个都练就了一手纯熟的“筷”上功夫,先用筷子把一小块豆花推到碗边,然后沿着碗壁把豆花挤到碗沿,在此过程中豆花里多余的水分会被挤出去,然后,筷子放平轻轻一抬,一块鲜嫩的豆花就躺在筷子上面了。这时,再把豆花放进调料碗碟里,蘸上麻辣鲜香的调料,放进嘴里。豆花入口即化,再加上各式调料在嘴里,便是一场声色皆茂的舌尖盛宴。

瓦坛一方日月长,千般风味榨菜香。和“水上漂”媲美的还有洛碛排花洞榨菜,上个世纪70年代,洛碛人白世金制作出的榨菜深受群众喜爱,于是他开始研究榨菜规模化生产,经过精选、串菜、翻晾、淘洗、压榨、清洗、拌料、装坛、扎口、封口、储存等工序,造就排花洞榨菜鲜、香、嫩、脆的特点,成为洛碛又一代表美食。

近年来,洛碛镇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洛碛豆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宫十八庙等为主要内容,完善制作大型文化浮雕墙,实施了场镇风貌整治。同时,以传统节日为抓手,组织大型文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积极推进流动文化服务进村工作,坚持定期放映惠民电影,扎扎实实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启动建设了冯时行纪念馆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千年历史,为洛碛烙下时代印记;一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精心雕琢,则为洛碛又添一景。

近年来,洛碛镇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的方式,着重在张白路沿线发展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并取得较好效果。在推进过程中,洛碛镇依托张关片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出了“渝北番茄文化节”,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凭借连续几年举办番茄文化节的契机,洛碛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展示推广名农特优产品,目前,“番茄文化节”已成为洛碛镇的一张名片。

洛碛镇种植番茄已有十余年历史,是传统的番茄种植区,特别是张关、白岩一带,是渝北区有名的万亩高山蔬菜基地之一。这里有海拔600米的明月山,立体气候条件再加上标准化的优质栽培技术,培育出质优味美的洛碛高山番茄。

“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引导各种植基地、家庭农场,用标准化的方式种植番茄。依托张关片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出渝北首届番茄文化节,吸引市民前来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体验乡村游的乐趣。”洛碛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节庆经济增加了洛碛番茄各种植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些采购商纷纷前来采购批发。村民们还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番茄,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把洛碛番茄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洛碛镇还深挖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围绕采摘、农家耕作、垂钓和休闲观光等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番茄文化节期间,该镇组织会员企业和村民在现场销售特色菜、土鸡蛋、老腊肉等农副产品,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依托洛碛高山蔬菜产业,洛碛镇还在古洛环线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向市民充分展示洛碛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体验更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项目,实现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白天,满目苍翠尽收眼底;夜晚,仰望满天银河繁星,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星星为伴,与果园为邻,都市人垂涎已久的自在生活就这么不动声色地摆放在眼前……

渝北时报记者 欧云霄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渝北这座千年古镇值得细细品味

2022-08-22 06:00:00 来源:

在重庆渝北,有这么一个地方——远离城市喧嚣,却隐秘城市之内。水陆辐辏、风帆梭织,长江穿流而过,充满浓郁的生活日杂和市井街情,它就是洛碛。

洛碛镇位于渝北东部、长江西岸,东与巴南区麻柳嘴隔江相望,西与渝北区龙兴镇接壤,南与江北区五宝镇一河之距,北与长寿区晏家街道田土相连,地处四区结合部。它依山傍水,自然资源丰富。长江、御临河、白石溪、老君山、张关水溶洞以及千年码头古镇等自然人文资源构成了“一半山水一半城”的美丽画卷。

近年来,洛碛镇整合资源,走农文旅融合发展之路,大力助推乡村振兴。这个有着1700年文化底蕴的先贤之乡、水乡之地正焕发出新的光彩。空闲时间,你不妨到这里放松身心,慢慢游览,细细品味千年古镇的魅力。

千年古镇历经岁月沧桑

“为什么我的眼里常含泪水,因为我对这土地爱得深沉……”诗人艾青曾写下这样的句子,来抒发内心的澎湃。而在洛碛,一位名叫陈必林的场镇居民则用两年的时间写下洛碛的风土人情,以表达他对洛碛的眷恋。“美丽的土地,及锦绣中华之一隅,富强中华之一系;一粒米可观世界,一滴水能见山河,借洛碛之美丽感受中华之美丽,故名洛碛。”在陈必林手稿的第一页,当记者看到这句话,不由得感慨:这片土地应该有着它自身的魅力。

关于洛碛的名字,则有这样一段故事:相传在明末清初,湖广移民来到这片土地上,视它为乐土,加之江滨又有两个沙石积成碛宝坝,于是,人们将其取名“乐碛”,后演变为洛碛沿用至今。

千年古镇一度繁华兴盛,曾经,此地商埠、航运兴起,人潮往来不息,是重庆沿江而下通往三峡的重要门户。到20世纪70年代,洛碛成为重庆最大的码头之一,境内有17条街巷,建筑面积30万平方米。从现存的街道一直到江边,长约数百米的街道上商铺、旅店、茶馆、饭馆林立。境内地王宫、女王宫、南华宫、龙伏寺等九宫十八庙闻名内外,与丰都“鬼城”齐名。

2007年,洛碛镇成为重庆市浸没影响区避险搬迁的唯一一个移民个案,由于古镇地质疏松,加之20世纪挖掘的地下防空洞,使整个古镇立于危地之上。为此,古镇全部搬迁到1公里外的新城。

历史将岁月封存,迎来的是城市更大的发展,移民的背后隐藏着无限的机遇。

文化根脉浸润人心

在洛碛,有建于清代的缙云故里坊门;有始建于宋,清代培修的八角井;也出过封建社会时期重庆行政区域唯一的状元冯时行……这里还有被列入渝北区非物质文化遗产,深受市民喜爱的洛碛“水上漂”豆花。吃豆花在洛碛镇有着悠久的历史,据当地老人讲至少已经有好几百年。勤劳的洛碛人把普通豆花做出了花样,这里的豆花细嫩以至于能悬浮于水上,也因这一特点让其声名远扬。

“普通的豆花通常是在锅里点制,而洛碛豆花是在碗里点制。”五十多岁的陈少华是“曾豆花”的老板之一,他说,制作洛碛豆花必须用长江边上的深井水,因此,洛碛豆花还被称作“河水豆花”。洛碛豆花因“过分”鲜嫩,吃起来也有一定讲究。爱吃豆花的洛碛人,个个都练就了一手纯熟的“筷”上功夫,先用筷子把一小块豆花推到碗边,然后沿着碗壁把豆花挤到碗沿,在此过程中豆花里多余的水分会被挤出去,然后,筷子放平轻轻一抬,一块鲜嫩的豆花就躺在筷子上面了。这时,再把豆花放进调料碗碟里,蘸上麻辣鲜香的调料,放进嘴里。豆花入口即化,再加上各式调料在嘴里,便是一场声色皆茂的舌尖盛宴。

瓦坛一方日月长,千般风味榨菜香。和“水上漂”媲美的还有洛碛排花洞榨菜,上个世纪70年代,洛碛人白世金制作出的榨菜深受群众喜爱,于是他开始研究榨菜规模化生产,经过精选、串菜、翻晾、淘洗、压榨、清洗、拌料、装坛、扎口、封口、储存等工序,造就排花洞榨菜鲜、香、嫩、脆的特点,成为洛碛又一代表美食。

近年来,洛碛镇以挖掘当地特色文化为重点,以洛碛豆花等非物质文化遗产、九宫十八庙等为主要内容,完善制作大型文化浮雕墙,实施了场镇风貌整治。同时,以传统节日为抓手,组织大型文艺活动,营造了浓厚的节日氛围;积极推进流动文化服务进村工作,坚持定期放映惠民电影,扎扎实实把文化惠民落到实处;启动建设了冯时行纪念馆和综合性文化服务中心,群众文化活动更加丰富。

乡村旅游蓬勃发展

千年历史,为洛碛烙下时代印记;一条美丽乡村示范带精心雕琢,则为洛碛又添一景。

近年来,洛碛镇通过引进业主、流转土地的方式,着重在张白路沿线发展万亩高山蔬菜基地,并取得较好效果。在推进过程中,洛碛镇依托张关片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出了“渝北番茄文化节”,帮助当地农民解决农产品销售问题、助力乡村振兴。凭借连续几年举办番茄文化节的契机,洛碛镇大力发展乡村文化旅游,展示推广名农特优产品,目前,“番茄文化节”已成为洛碛镇的一张名片。

洛碛镇种植番茄已有十余年历史,是传统的番茄种植区,特别是张关、白岩一带,是渝北区有名的万亩高山蔬菜基地之一。这里有海拔600米的明月山,立体气候条件再加上标准化的优质栽培技术,培育出质优味美的洛碛高山番茄。

“从一开始,我们就注重引导各种植基地、家庭农场,用标准化的方式种植番茄。依托张关片区丰富的乡村旅游资源,推出渝北首届番茄文化节,吸引市民前来采摘新鲜的瓜果蔬菜,体验乡村游的乐趣。”洛碛镇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节庆经济增加了洛碛番茄各种植基地的影响力和知名度,一些采购商纷纷前来采购批发。村民们还通过微信朋友圈销售番茄,通过线上线下同时发力,把洛碛番茄销售到了全国各地。

与此同时,洛碛镇还深挖各类乡村旅游资源,围绕采摘、农家耕作、垂钓和休闲观光等项目,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番茄文化节期间,该镇组织会员企业和村民在现场销售特色菜、土鸡蛋、老腊肉等农副产品,让村民腰包鼓起来。

依托洛碛高山蔬菜产业,洛碛镇还在古洛环线打造全新的乡村旅游目的地,向市民充分展示洛碛生态旅游文化资源的独特魅力,体验更多生态、文化旅游产品和精品项目,实现农文旅融合高质量发展。白天,满目苍翠尽收眼底;夜晚,仰望满天银河繁星,置身美丽的大自然中,与星星为伴,与果园为邻,都市人垂涎已久的自在生活就这么不动声色地摆放在眼前……

渝北时报记者 欧云霄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石月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