黔江:栽桑养蚕富农户 乡村振兴有“丝”路
桑叶在阳光下显茂盛葱郁,发出绿油油的微光。

黔江:栽桑养蚕富农户 乡村振兴有“丝”路

来源:武陵都市报2022-08-26

烈日当空,桑叶在阳光下显茂盛葱郁,发出绿油油的微光。近日,记者在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高峰村5组的桑园地里看见,蚕桑“大户”李武洪正在查看桑叶长势,他脚下的这片桑园生机盎然,正是他十多年前辛苦照料至今的劳动成果。

查看桑叶长势。韦晓 摄
查看桑叶长势。韦晓 摄

栽桑养蚕“领头人”

记者了解到,李武洪从2008年开始栽桑养蚕,一度成为村里的养蚕大户,一年就有10多万的收入,“在七八年前,我就发展了80多亩蚕桑,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大户。”李武洪告诉记者,他如今在村委会任职,受限于时间和精力,他今年只发展了20多亩蚕桑,转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发展和指导村民栽桑养蚕。

近年来,高峰村因地制宜,始终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来抓,积极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的富民产业,“虽然我自己不再是‘大户’但是可以把‘大户’的经验传授给群众。”李武洪说。近年来,他带头推广栽桑养蚕先进技术,自己实行规模养蚕、科技养蚕,并把养蚕技术无偿传授给乡亲。

“你看,我这片桑园长势良好,嫩绿的桑叶是蚕宝宝最喜欢的天然食料。”李武洪手指桑园告诉记者,他采取多种方法保产量增收益,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引进高质量桑种、种植多种桑苗保证高质高产。如今,他的桑园里有强桑和农桑两个品种,其中强桑多收于春季,农桑多收于秋季,可以保证较为稳定的桑叶采摘量。

在李武洪的带动下,村里的蚕桑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收益也不断增加,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年均达1000担且总量逐年增多。这也吸引更多村民回到高峰村,共同发展种桑养蚕之路。

蚕桑助力“大学梦”

李武洪在带动当地种桑养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村里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尽自己努力给他们提供帮助,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据了解,目前他已经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出大山,帮助他们顺利考上大学。

李武洪也靠蚕桑的收益资助了一位学生。李武洪说,那个孩子是同村村民的女儿杨娟(化名),该生家庭困难,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书学费和生活费等增加,学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增大。为了杨娟的学业得以为继,李武洪便对她进行资助,从高一开始资助至今,让她可以更安心地完成学业。

“种桑养蚕的收益也要为村里下一代的发展考虑。送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资助他们读书,也是想他们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更好的条件,有更好的未来,也让他们有知识、有能力建设美丽家乡。”李武洪说,圆学生的“大学梦”,也是圆家乡“发展梦”。

带动乡亲“鼓腰包”

“村里的乡亲我大多从小就熟识,发展桑蚕钻研技术,也是在创造机会带动大家共同发展,把蚕桑做得更好,实现更多的收益。”李武洪告诉记者,高峰村如今5组已有70多户村民从事种桑养蚕。

村民余伯楼、费文友夫妇今年均已70岁。据余伯楼自述,年轻时的他每季可收17张左右,收入可观。如今虽体力不如从前,但从2016年开始,他在李武洪的帮助和鼓舞下仍继续养蚕,如今收益依然可观,每年至少有8万元的收入。如今,夫妇俩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这份收入为老年生活减轻负担、增添保障,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都得以提高。

“我会继续沿着‘乡村振兴’的路子向前走,继续我的种桑养蚕之路。”李武洪说,近年的蚕茧收购行情稳定,村民种桑养蚕热情高涨,对养蚕更加有了信心,今后他将陆续发展好蚕桑事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栽桑养蚕之路。

无障碍
推荐 | 要闻 重庆 两江评 | 区县 教育 文艺 | 健康 财经 生活 | 问政 汽车 直播 | 政法 视听 专题 | 鸣家 史家 旅游 | 房产 国企 原创 | 应急 信用 新闻发布
  • 站内
站内
分享
新浪微博
微信

黔江:栽桑养蚕富农户 乡村振兴有“丝”路

2022-08-26 06:00:00 来源:

烈日当空,桑叶在阳光下显茂盛葱郁,发出绿油油的微光。近日,记者在重庆市黔江区石会镇高峰村5组的桑园地里看见,蚕桑“大户”李武洪正在查看桑叶长势,他脚下的这片桑园生机盎然,正是他十多年前辛苦照料至今的劳动成果。

查看桑叶长势。韦晓 摄
查看桑叶长势。韦晓 摄

栽桑养蚕“领头人”

记者了解到,李武洪从2008年开始栽桑养蚕,一度成为村里的养蚕大户,一年就有10多万的收入,“在七八年前,我就发展了80多亩蚕桑,在当地是名副其实的大户。”李武洪告诉记者,他如今在村委会任职,受限于时间和精力,他今年只发展了20多亩蚕桑,转而把更多的精力用来发展和指导村民栽桑养蚕。

近年来,高峰村因地制宜,始终把桑蚕产业作为群众增收致富的产业来抓,积极将桑蚕产业打造成为一个绿色的富民产业,“虽然我自己不再是‘大户’但是可以把‘大户’的经验传授给群众。”李武洪说。近年来,他带头推广栽桑养蚕先进技术,自己实行规模养蚕、科技养蚕,并把养蚕技术无偿传授给乡亲。

“你看,我这片桑园长势良好,嫩绿的桑叶是蚕宝宝最喜欢的天然食料。”李武洪手指桑园告诉记者,他采取多种方法保产量增收益,其中一种方式就是引进高质量桑种、种植多种桑苗保证高质高产。如今,他的桑园里有强桑和农桑两个品种,其中强桑多收于春季,农桑多收于秋季,可以保证较为稳定的桑叶采摘量。

在李武洪的带动下,村里的蚕桑产业发展壮大,近年来收益也不断增加,尤其是从2018年开始,年均达1000担且总量逐年增多。这也吸引更多村民回到高峰村,共同发展种桑养蚕之路。

蚕桑助力“大学梦”

李武洪在带动当地种桑养蚕、促进经济发展的同时,也重视村里下一代的教育问题,尽自己努力给他们提供帮助,让孩子们接受到更好的教育。据了解,目前他已经将自己的两个孩子送出大山,帮助他们顺利考上大学。

李武洪也靠蚕桑的收益资助了一位学生。李武洪说,那个孩子是同村村民的女儿杨娟(化名),该生家庭困难,义务教育阶段结束后,书学费和生活费等增加,学业带来的经济压力增大。为了杨娟的学业得以为继,李武洪便对她进行资助,从高一开始资助至今,让她可以更安心地完成学业。

“种桑养蚕的收益也要为村里下一代的发展考虑。送学生进入大学校园学习,资助他们读书,也是想他们学习更多科学文化知识,创造更好的条件,有更好的未来,也让他们有知识、有能力建设美丽家乡。”李武洪说,圆学生的“大学梦”,也是圆家乡“发展梦”。

带动乡亲“鼓腰包”

“村里的乡亲我大多从小就熟识,发展桑蚕钻研技术,也是在创造机会带动大家共同发展,把蚕桑做得更好,实现更多的收益。”李武洪告诉记者,高峰村如今5组已有70多户村民从事种桑养蚕。

村民余伯楼、费文友夫妇今年均已70岁。据余伯楼自述,年轻时的他每季可收17张左右,收入可观。如今虽体力不如从前,但从2016年开始,他在李武洪的帮助和鼓舞下仍继续养蚕,如今收益依然可观,每年至少有8万元的收入。如今,夫妇俩在家门口就能实现创收,这份收入为老年生活减轻负担、增添保障,两位老人的生活质量与幸福感都得以提高。

“我会继续沿着‘乡村振兴’的路子向前走,继续我的种桑养蚕之路。”李武洪说,近年的蚕茧收购行情稳定,村民种桑养蚕热情高涨,对养蚕更加有了信心,今后他将陆续发展好蚕桑事业,带动更多的村民走上栽桑养蚕之路。

亲爱的用户,“重庆”客户端现已正式改版升级为“新重庆”客户端。为不影响后续使用,请扫描上方二维码,及时下载新版本。更优质的内容,更便捷的体验,我们在“新重庆”等你!
看天下
[责任编辑: 杨淳淇 ]
发言请遵守新闻跟帖服务协议
精彩视频
版权声明:
联系方式:重庆华龙网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咨询电话:60367951
①重庆日报报业集团授权华龙网,在互联网上使用、发布、交流集团14报1刊的新闻信息。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重庆日报报业集团任何作品。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或“来源:华龙网-重庆XX”。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② 凡本网注明“来源:华龙网”的作品,系由本网自行采编,版权属华龙网。未经本网授权,不得转载、摘编或利用其它方式使用。已经本网授权使用作品的,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并注明“来源:华龙网”。违反上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③ 华龙网及其客户端标明非华龙网的确定来源或未标注华龙网LOGO、名称、水印的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稿件均为非原创作品。如转载涉及版权等问题,请及时与华龙网联系,联系邮箱:cqnewszbs@163.com。
附:重庆日报报业集团14报1刊:重庆日报 重庆晚报 重庆晨报 重庆商报 时代信报 新女报 健康人报 重庆法制报 三峡都市报 巴渝都市报 武陵都市报 渝州服务导报 人居周报 都市热报 今日重庆
关闭